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食品科学工程系

作品数:197 被引量:2,307H指数:26
相关作者:韦莹莹董迪迪杨娜徐超戴志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8篇农业科学
  • 14篇化学工程
  • 12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5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抗氧化
  • 19篇保鲜
  • 18篇活性
  • 13篇食品
  • 13篇黄酮
  • 11篇抑菌
  • 11篇发酵
  • 10篇蛋白
  • 10篇总黄酮
  • 10篇抗氧化活性
  • 10篇果汁
  • 9篇贮藏
  • 9篇费菜
  • 8篇果胶
  • 7篇蛋白酶
  • 7篇响应面
  • 7篇酶解
  • 7篇果胶酶
  • 6篇营养
  • 6篇水产

机构

  • 196篇宁波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江苏省淡水水...
  • 4篇浙江卓旺农业...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杭州商学院
  • 2篇宁波城市职业...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水产学院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宁波虬龙水产...
  • 1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67篇王鸿飞
  • 60篇邵兴锋
  • 42篇许凤
  • 33篇李和生
  • 28篇娄永江
  • 20篇潘道东
  • 18篇杨文鸽
  • 13篇曹锦轩
  • 13篇杨娜
  • 12篇曾小群
  • 12篇庄荣玉
  • 12篇王海洪
  • 11篇徐大伦
  • 11篇周涛
  • 11篇裘迪红
  • 11篇董迪迪
  • 10篇张芝芬
  • 10篇宋佳敏
  • 9篇王扬
  • 8篇欧昌荣

传媒

  • 20篇食品工业科技
  • 20篇中国食品学报
  • 14篇宁波大学学报...
  • 13篇食品科学
  • 1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0篇核农学报
  • 9篇浙江水产学院...
  • 8篇中国粮油学报
  • 7篇中国水产
  • 7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食品科技
  • 6篇果树学报
  • 5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广州食品工业...
  • 4篇东海海洋
  • 3篇现代渔业信息
  • 2篇粮油食品科技
  • 2篇海洋渔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13篇2016
  • 17篇2015
  • 21篇2014
  • 16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0篇2002
  • 13篇2001
  • 24篇2000
  • 15篇1999
  • 9篇1998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果蔬制品的变色及其防止措施被引量:12
2000年
分析了果蔬制品在加工贮存中变色的原因,综述了生产中常见的原料选择、热处理、添加化学试剂、驱除氧气等护色措施。
杨文鸽
关键词:护色果蔬加工贮藏
羧甲基芋艿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本试验通过乙醇溶剂法对芋艿淀粉进行羧甲基化改性,考察了氢氧化钠量、氯乙酸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羧甲基芋艿淀粉(CarboxyMethyl Starch,CMS)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羧甲基芋艿淀粉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羧甲基芋艿淀粉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AGU(AnhydroGlucose Unit,芋艿淀粉葡萄糖残基)的摩尔比1.2∶1、氯乙酸﹕AGU的摩尔比0.6∶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羧甲基芋艿淀粉颗粒结构发生了变化,糊化温度由原淀粉的最高温度85.49℃变为69.16℃,红外光谱中出现了羧酸盐—COO—的特征吸收峰,证明淀粉分子上已经接入了羧甲基基团。
董迪迪王鸿飞戎群洁李和生杨娜邵兴峰许凤
关键词:正交试验
鱼源乳酸菌的分离及药敏试验被引量:6
2015年
从4种海鱼和5种淡水鱼肠道内容物中,以溴甲酚紫MRS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分离出11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利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20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表明:11株乳酸菌对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苯唑西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91%,91%,82%,55%;对除复达欣和羧苄西林以外的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均达70%以上。淡水鱼来源的乳酸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羧苄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比海鱼来源的乳酸菌耐药率高,海鱼来源的乳酸菌对苯唑西林比淡水鱼来源的乳酸菌耐药率高。所有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
何亚婷曾小群孙杨赢邵兴锋潘道东
关键词:乳酸菌药敏性
火龙果籽油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火龙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了火龙果籽油抑制Hep G-2、HT-29人体癌细胞的增殖,并绘制了火龙果籽油对这些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籽油中主要含有亚油酸(41.28%)、油酸(26.17%)、棕榈酸(20.76%)等组分,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2.10%;MTT法显示火龙果籽油呈剂量(1、3、5 mg/m L)和时间(24、48、72、96 h)依赖方式抑制Hep G-2、HT-29等细胞增殖,作用48 h细胞抑制率分别可达到24.76%、38.92%、48.18%和35.47%、46.11%、53.78%,火龙果籽油对这些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性、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许凤董迪迪周增群王鸿飞邵兴锋李和生
关键词:脂肪酸组成癌细胞
茶树精油对灰葡萄胞霉生理功能的干扰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为探寻新型生物防治方法,揭示茶树精油(TTO)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作用机理,以液体培养后收集的B.Cinerea菌丝体为研究对象,进行2倍MIC(最小抑菌浓度)的TTO处理,采用荧光显微镜(FE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处理对细胞膜通透性、菌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处理过程中菌丝体内活性氧(ROS)积累及相关抗氧化酶类和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TTO处理后菌丝荧光强度增强,说明其细胞膜通透性明显上升,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同时菌丝发生严重的皱缩、干瘪,胞浆消化呈碎渣样;TTO导致了菌丝内过氧化氢(H2O2)的大量积累,诱导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的活性,说明TTO是通过提高B.Cinerea细胞膜通透性、破坏菌体结构和诱导ROS爆发来发挥抑菌作用。
王近近邵兴锋刘淑敏许凤王鸿飞
关键词:细胞膜过氧化氢
2H-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类化合物的简便合成
2000年
H 1,2,4 Benzothiadiazine 1,1 dioxide derivativ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The formation of thiazide ring is a key step for preparing these compounds.Here we described a novel synthesis of the titled compounds in which the thiazide ring is formed conveniently by employing phosphorus oxychloride as dehydrating agent.The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1HNMR,IR and ultraviolet spectra etc.The total yields of the titled compounds are above 45 percent.
周涛钟为慧
关键词:利尿降压
尿囊素对玉米幼苗的生物效应被引量:3
1999年
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对玉米幼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核酸含量的测定,研究玉米经不同浓度尿囊素溶液浸种处理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尿囊素处理的玉米发芽率、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部生物学产量及核酸含量等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6)mol/L尿囊素处理尤为明显.
李和生
关键词:尿囊素玉米幼苗生物效应浸种处理
果糖处理对费菜总黄酮及其相关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以费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培温度(20,25,28℃)、光周期(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果糖浓度(0、10、20、30、40 mmol/L)对费菜中总黄酮含量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费菜最佳水培温度为25℃,光周期为16 h/8 h;30 mmol/L果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费菜中的总黄酮含量,比对照组高1.37 mg/g(鲜重);在培养期间,与对照组相比,果糖处理可以有效减缓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活性的下降,同时抑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表明果糖处理通过调控总黄酮合成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费菜总黄酮的富集。这些结果为提高费菜活性成分和营养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春幸王鸿飞熊茜宋佳敏胡月董栓泉孙朦王凯凯许凤
关键词:费菜水培条件
烹饪方法对兔排油脂氧化和挥发性呈味物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对比研究了煎、炸、微波和烤4种中式烹饪方式处理的兔排脂质氧化程度和挥发性呈味物的异同与联系。烹饪导致兔排油脂氧化,以微波和烤制样品的TBARs值升高最为显著(P<0.05),分别达到1.31 mg MDA/kg样品和1.23 mg MDA/kg样品。烹制兔排样品中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烹制方式导致兔排中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烤兔排的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最高。新鲜兔排挥发性化合物的主成分是酯类,而醛类是烹饪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主成分,在煎制、油炸、微波和烤制兔排样品中醛类化合物分别占据总挥发性化合物的54.31%、53.21%、59.99%和65.19%。兔排油脂氧化指数TBARs值与挥发性化合物中总酯类含量呈线性负向相关,与总醛类、总呋喃类及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与己醛的相关系数高达0.793,说明油脂氧化产物是烹制兔排挥发性化合物的主成分物来源。
陈嘉琪张后程李苗苗徐大伦王金凤张进杰
关键词:烹饪方法油脂氧化挥发性物质
壳聚糖对苹果汁澄清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3
2003年
用壳聚糖对苹果汁进行澄清试验的结果表明 ,壳聚糖用量为 0 .5~ 1.2g·L-1、温度 4 5~ 5 5℃、pH 2 .5~4 .5的工艺条件下澄清苹果汁 ,透光率达 97%以上 ,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正交试验后 ,壳聚糖对苹果汁澄清的最适工艺条件是 :壳聚糖用量为 0 .3g·L-1,温度为 4 5℃ ,pH为 4 .5。
王鸿飞李和生黄晓春
关键词:壳聚糖苹果汁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正交试验PH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