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作品数:1,657 被引量:5,551H指数:26
相关作者:万小龙何卫平李思孟程新宇李海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40篇期刊文章
  • 6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2篇哲学宗教
  • 175篇经济管理
  • 164篇文化科学
  • 130篇政治法律
  • 98篇自然科学总论
  • 89篇社会学
  • 39篇医药卫生
  • 24篇文学
  • 23篇理学
  • 20篇生物学
  • 20篇历史地理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语言文字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艺术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54篇哲学
  • 127篇伦理
  • 111篇社会
  • 100篇主义
  • 95篇道德
  • 85篇文化
  • 68篇伦理学
  • 55篇现象学
  • 50篇形而上学
  • 45篇黑格尔
  • 42篇教育
  • 33篇人文
  • 31篇逻辑
  • 30篇释学
  • 28篇政治
  • 27篇胡塞尔
  • 27篇辩证
  • 26篇解释学
  • 25篇学术
  • 23篇社会主义

机构

  • 1,609篇华中科技大学
  • 35篇武汉大学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篇中南财经政法...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湖北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武汉化工学院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武汉纺织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黄冈师范学院
  • 4篇清华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南京财经大学
  • 3篇太原科技大学
  • 3篇武警总医院
  • 3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67篇韩东屏
  • 117篇王晓升
  • 97篇邓晓芒
  • 59篇万小龙
  • 59篇欧阳康
  • 50篇高秉江
  • 48篇殷正坤
  • 43篇张廷国
  • 38篇邹诗鹏
  • 32篇钟书华
  • 27篇吴宁
  • 26篇雷瑞鹏
  • 23篇陈刚
  • 23篇程新宇
  • 23篇何卫平
  • 19篇钟林
  • 19篇马天俊
  • 17篇桂起权
  • 17篇董尚文
  • 15篇宋子良

传媒

  • 14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5篇哲学研究
  • 49篇哲学动态
  • 48篇自然辩证法研...
  • 35篇武汉科技大学...
  • 30篇湖北社会科学
  • 26篇理论月刊
  • 26篇德国哲学
  • 24篇天津社会科学
  • 23篇自然辩证法通...
  • 23篇道德与文明
  • 21篇世界哲学
  • 20篇湖北大学学报...
  • 19篇现代哲学
  • 18篇江汉论坛
  • 17篇学习月刊
  • 17篇伦理学研究
  • 16篇河北学刊
  • 16篇江海学刊
  • 13篇科技进步与对...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67篇2020
  • 79篇2019
  • 67篇2018
  • 60篇2017
  • 69篇2016
  • 71篇2015
  • 79篇2014
  • 73篇2013
  • 69篇2012
  • 84篇2011
  • 82篇2010
  • 91篇2009
  • 100篇2008
  • 91篇2007
  • 102篇2006
  • 77篇2005
1,6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法传统的扬弃被引量:1
2012年
自从马克思把社会区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之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停留在这个二分法的框架中,至多在经济基础的作用大小或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中间环节等问题上进行讨论。卢卡奇则用总体性观念颠覆这种二分法,否定了经济要素和政治要素之间的层次性关系。阿尔都塞用结构总体的观念批判了黑格尔主义的总体观,并把经济和政治作为社会结构中的要素。后结构主义者拉克劳和墨菲更进一步否定了这些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否定了社会要素的确定性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法的扬弃表明:虽然马克思对于经济的基础地位的肯定是无可置疑的,但局限于二分法传统,却无法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王晓升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后结构主义
辛亥首义与武汉城市精神被引量:2
2011年
一百年前,革命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时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之际,武汉作为首义之区,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而对于辛亥革命最好的纪念.在于发掘辛亥首义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扬首义志士所表现出来的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脚踏实地等精神,并且把这些精神融人到武汉的城市精神之中.促进新时期武汉经济大发展、改革大进步、民生大改善、社会大进步。
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张葆珺朱玲琳
关键词:辛亥首义辛亥革命历史文化内涵革命志士周年纪念经济大发展
对亚里士多德主义虚构对象理论的批评
2012年
虚构对象是小说、神话、传说中虚构地进行描写的对象,如福尔摩斯、哈姆雷特、孙悟空。关于虚构对象的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1)我们的本体论是否应该包含虚构对象;(2)假如应该包含虚构对象,虚构对象属于什么范畴。针对问题(1),不同回答导致关于虚构对象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在对问题(1)做肯定回答的基础上,对问题(2)的不同回答导致不同的虚构对象理论。虚构对象理论可分为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认为。
徐敏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主义虚构反实在论柏拉图主义福尔摩斯哈姆雷特
伽达默尔的“sensus communis”刍论被引量:3
2015年
"sensus communis"是伽达默尔所看重的西方人文主义的四个基本概念之一,它包含"共通感"和"常识"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个概念和另外三个概念"教化"、"判断力"和"趣味"关系密切,是其中的中介和桥梁,它们一起构成了精神科学的真理及其解释学的基础。伽达默尔对这个词的理解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纳入一种新的眼光,使之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解释学的意义。
何卫平
关键词:伽达默尔共通感常识判断力趣味解释学
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源流
2016年
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王炜张义立孙一文张立昕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无意识人格论
告孟“不动心”中之“言”的区分被引量:1
2006年
告子以“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的方式达成“不动心”境界,然孟子认为“知言”才是正道。其实二人所说的“言”均指他人思想言论,内涵一致,并非在言的内容或主体上存有分殊,根本不同在于他们对待言的方式,即告子是以外义判言,孟子是以心知言。
王霞
关键词:告子
中国共产党自我意识的新境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新特点
2011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精辟地概括了90年来我党的感天动地的奋斗历程和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我党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危机和挑战.进而全面阐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重大责任、使命、方针和路径。
欧阳康钟林
关键词:胡锦涛总书记中国共产党自我意识奋斗历程大危机
我国企业实施ISO14000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在对我国ISO1 40 0 0实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阻碍国内企业实施认证的各方面原因 ,并提出促进ISO1 40 0
解洪涛钟书华
关键词: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
古希腊超越论传统与普世主义的形成被引量:7
2012年
普世主义是由晚期希腊斯多亚学派所提出的,斯多亚学派提出的"universal logos"是其普世主义的存在论基础,普世主义是对经验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超越,是对经验感觉和利益的超越,在本质上是超验的理性主义,而这和追求普遍必然性的古希腊知识论传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Being、柏拉图的idea,都可以看成是其知识论的准备,它通过基督教而影响了后世世界文化。
高秉江
关键词:普世主义知识论
德性伦理学的迷思被引量:6
2019年
尽管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已被视为伦理学的第三条进路,但其主要理论建构充满弊端,并不成功。它的目的论,一方面因没有回答"什么是好生活"而不够彻底,另一方面也不比功利主义的目的论高明和高尚;它的美德论,一方面与它的目的论相脱节,另一方面存在无法区分美德等级和不知美德也是规范的缺陷;它的方法论,即便是退到赫斯特豪斯的规范美德伦理学,在实践中也基本上无法应用。尽管它的目的论和美德论的缺陷存在可以改正的可能性,但只要它继续坚持拒斥行为规范的德性伦理学主张,就永远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也永远是片面的伦理学。相反,传统规范伦理学(实为德行伦理学)可以较容易地被改造成全面的伦理学。
韩东屏
关键词:德性伦理学目的论方法论
共16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