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

作品数:23 被引量:211H指数:10
相关作者:于少云朱亚平张延静李海泉秦敬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发酵
  • 3篇茄红素
  • 3篇莱菔
  • 3篇莱菔硫烷
  • 3篇番茄红素
  • 3篇复性
  • 2篇芽孢杆菌
  • 2篇内酰胺
  • 2篇细菌
  • 2篇离子
  • 2篇金属
  • 2篇胡萝卜素
  • 2篇活性
  • 2篇过氧化氢
  • 2篇二硫键
  • 2篇发酵条件
  • 2篇分离纯化
  • 2篇纯化
  • 2篇PH
  • 1篇单胞

机构

  • 2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袁其朋
  • 6篇梁浩
  • 3篇朱亚平
  • 3篇王建军
  • 3篇钱忠明
  • 3篇郑国钧
  • 2篇张怀
  • 2篇杨柳
  • 2篇于少云
  • 2篇周延
  • 2篇王航
  • 1篇乔仁忠
  • 1篇姚昉
  • 1篇张延静
  • 1篇李海泉
  • 1篇王芳
  • 1篇刘玉梅
  • 1篇张京
  • 1篇王永生
  • 1篇王见冬

传媒

  • 4篇第二届全国化...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化工进展
  • 1篇大豆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2008全国...
  • 1篇第三届全国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瘤土壤杆菌生产CoQ10的发酵条件的研究
本文主要对根瘤土壤杆菌发酵生产CoQ10 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包括碳源、氮源的选择以及初始pH、装液量和接种量的优化等对CoQ10 发酵的影响。
栾美丽吴爽袁其朋
关键词:发酵条件
文献传递
微生物来源的γ内酰胺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γ-内酰胺酶属于酰胺酶,其中的(+)γ-内酰胺酶能够高效率的动力学拆分外消旋体γ-内酰胺,获得光学纯的(-)γ-内酰胺。光学纯的(-)γ-内酰胺是制备抗病毒药物碳环核苷化合物的重要手性中间体。目前报道共有7个来源于微生物的γ-内酰胺酶,其中来源于Aureoacterium sp.的(-)γ-内酰胺酶的晶体结构获得了解析。根据晶体结构推测的(-)γ-内酰胺酶的催化机理与α/β水解酶超家族的催化机理是类似的。但是,目前还没有(+)γ-内酰胺酶的晶体结构模型的数据及机理的描述。γ-内酰胺酶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γ-内酰胺酶的蛋白质工程改造,对不同对映体选择性的γ-内酰胺酶的催化机理的阐述,以及γ-内酰胺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研究。
王建军郑国钧吴胜
关键词:手性中间体
温度、pH和光照对莱菔硫烷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考察莱菔硫烷水溶液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最适保存条件。方法采用HPLC测定溶液中莱菔硫烷的含量,考察了高温、pH值、光照对莱菔硫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HPLC测定溶液中莱菔硫烷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为1.02%。若高温加热时间较长或pH偏高,莱菔硫烷含量有明显降低,降解产物含量增加。结论莱菔硫烷溶液对热不稳定,随温度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分解,对光线的稳定性好。pH3.0条件下最稳定,不适宜在碱性环境中存放或使用。
肖倩梁浩袁其朋
关键词:莱菔硫烷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
pH对两步法非离子模板合成MSU-X类硅基介孔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两步法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 20 为模板剂合成硅基介孔材料, 研究了 pH 对介孔材料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没有氟离子存在且模板剂浓度较低(约为2%(w))的条件下, 在弱酸性环境中(pH=3.32-4.26)可以制备有序的 MSU-X 类硅基介孔材料, 本研究中的简单合成体系有助于查明MSU-X合成机理. 对所得介孔材料测试表明, 在同样的合成体系中, 随着体系pH的变化, 所得硅基介孔材料的形貌和孔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金政伟刘长玲梁浩
关键词:两步法TWEEN
不同水解条件对莱菔硫烷生成的影响
莱菔硫烷(sulforaphane)是自然界存在的诱导Ⅱ型解毒酶能力最强的异硫氰酸酯之一.本文从温度、pH、金属离子、EDTA、硫代葡萄糖苷酶激活剂(抗坏血酸)等方面探讨有利于莱菔硫烷生成的水解条件.结果发现低温、中性p...
梁浩袁其朋姚昉
关键词:莱菔硫烷水解条件金属离子EDTA抗坏血酸
文献传递
黄连干姜药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研究黄连干姜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用夹尾激怒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黄连组、干姜组、药对1组(黄连-干姜=1∶3)、药对2组(黄连-干姜=1∶1)、药对3组(黄连-干姜=3∶1)、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测定各组大鼠灌胃1周后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小肠推进百分比和血清胃泌素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黄连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增大(P<0.05)。黄连组、干姜组、药对1组、药对2组、药对3组、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大鼠小肠推进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P<0.01)。干姜挥发油组大鼠血清中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连对胃排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小肠推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干姜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连干姜不同比例配比的药对对小肠推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史琪荣于少云孙晓迪闫荟孙世光谢予朋张京
关键词:黄连干姜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小肠推进胃泌素
重组hepcidin的分离纯化及鉴定被引量:3
2006年
建立了重组hepcidin的分离纯化方法,并鉴定其抗菌活性。经金属螯合初步纯化的重组蛋白在cysteine/cystine氧化还原体系中氧化形成二硫键,用变性条件下的凝胶过滤除去多聚体,稀释复性后用于肠激酶酶切反应,得到重组hepcidin。融合蛋白His-hepcidin经氧化、复性后的总收率为50%,纯度大于95%。酶切后所得重组hepcidin经抑菌圈试验检验,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抗菌活性。LC-ESI-MS与园二色光谱检测显示重组hepcidin与天然hepcidin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二级结构相似。
朱亚平袁其朋张怀
关键词:二硫键复性纯化
重组hepcidin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建立了重组hepcidin 的分离纯化方法,并鉴定其活性。由于担体序列不会参与二硫键的形成,因此采用先氧化形成二硫键,再用肠激酶酶切的方法制备重组hepcidin。融合蛋白His-hepcidin 经氧化、复性后的总收率...
朱亚平袁其朋张怀
关键词:二硫键复性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
文献传递
产γ-内酰胺水解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γ-内酰胺是合成两种抗艾滋病药物(-)carbovir和(-)abacavir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微生物酶法拆分(+/-)γ-内酰胺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乙酰苯丙氨酸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69株具有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菌株,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定了其中20株有较高的酰胺水解酶活性,利用手性色谱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得到了一株具有较高立体选择性,能拆分(+/-)γ-内酰胺而获得(-)γ-内酰胺的菌株L29-9,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的碳、氮源及初始pH值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择碳源柠檬酸2g/L、氮源酵母提取物5g/Lp、H 7.0、培养时间40h时,通过完整细胞转化,在30℃下经过12h的反应,产物(-)γ-内酰胺产率达40%,ee值99.5%。
李海泉苏磊杨柳王建军郑国钧
关键词:拆分
萝卜硫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03年
萝卜硫素 (1 异硫氰酸 4 甲磺酰基丁烷 )是蔬菜中所发现的抗癌效果最好的植物活性物质 ,能够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仅对身体有益的Ⅱ型酶 ,同时抑制Ⅰ型酶的产生 ,使细胞形成对抗外来致癌物浸蚀的膜 ,达到抗癌效果。本文主要对萝卜硫素的抗癌机制、生理功能。
王见冬袁其朋钱忠明
关键词:抗癌机制生产方法蔬菜活性物质生理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