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戏曲小说研究所

作品数:59 被引量:120H指数:5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文学
  • 19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杂剧
  • 11篇戏曲
  • 10篇明杂剧
  • 10篇关汉卿
  • 6篇文人
  • 6篇南杂剧
  • 5篇艺术
  • 5篇杂剧创作
  • 5篇社会
  • 5篇文化
  • 5篇文学
  • 5篇戏曲史
  • 4篇文人剧
  • 4篇明代
  • 4篇剧作
  • 4篇宫廷杂剧
  • 3篇心态
  • 3篇元曲
  • 3篇散曲
  • 3篇生命

机构

  • 58篇东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美国迈阿密大...
  • 1篇江苏省昆剧院

作者

  • 56篇徐子方
  • 2篇王廷信
  • 1篇刘春

传媒

  • 8篇东南大学学报...
  • 6篇艺术百家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3篇戏曲研究
  • 3篇文化遗产
  • 2篇晋阳学刊
  • 2篇戏曲艺术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四川戏剧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文献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学术界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剧影月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中西专业艺术教育比较角度看国内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被引量:1
2008年
对西方和我国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的比较考察表明,迄今为止的艺术学科在理论和历史方面存在着认知和体制方面的错位和断裂,"重技轻艺"、"重艺轻文"本来即为艺术学科之通病,这种错位和断裂加剧了艺术学科缺乏理论和宏通的痼疾。出于弥补和救赎的考虑。
徐子方
关键词:专业艺术教育艺术学学科艺术学研究中外艺术
淮海戏简论被引量:9
2008年
清末、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分别为淮海戏发展的三个历史性转折点。淮海戏之所以在百余年来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除了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和不断适应新环境外,根本还在于来自民间,贴近生活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广大观众之间紧密的感情联系,这是历代淮海戏艺人的价值观,也是根本性的艺术精神。只要从指导思想上把握住这些,在改革和发展中将艺术问题放在首位,就能把体制问题所造成的困扰降低到最小,最终也必然有利于体制的改革创新。
徐子方
关键词:淮海戏
谈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学”问题
1997年
徐子方
关键词:元曲研究综合性艺术《宋元戏曲史》《西厢记》《归潜志》
两部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世态喜剧——关汉卿《救风尘》、《望江亭》杂剧剖析被引量:3
2005年
不论戏剧人物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性,关汉卿的这两部杂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从编剧艺术上看,作者显然有着独特的美学视角,同时有着较强的驾驭素材塑造人物的能力。作品不仅有着讽刺喜剧人物(周舍、杨衙内),而且有着幽默喜剧人物(宋引章、白道姑),更有着颂剧人物(赵盼儿、谭记儿),“实际上包含了远较一般幽默喜剧和讽刺喜剧更为复杂的创作激情”(尼柯尔语),所以不能以任何一种单一性质的喜剧来概括,将其归入世态喜剧的范畴是适宜的。
徐子方
关键词:关汉卿世态喜剧
试论明代文人剧的内容特点和表现手法被引量:2
2000年
明代文人剧以徐渭、汪道昆、孟称舜为代表,分别形成了变 形夸张、含蓄蕴藉和恢复元人传统三种表现风格,其在揭露传统“圣 贤”、封建等级、科举制度和不法僧侣,以及突出村姑、婢妾爱情等方面 的题材和审美开掘,都显示了一代艺术在面临困境时的新探索。
徐子方
关键词:明代文人剧表现手法
关于元曲与元代文学——答《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问被引量:4
2013年
不久前,笔者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明海英小姐的书面采访,对元曲与元代文学研究等问题谈了看法,认为元曲研究在短期内难以再现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和50年代的畸形繁荣,运用新观念、新方法,从地域性和综合性等角度开辟新领域是元曲研究取得新成就的关键。随着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从艺术学角度展开文学和艺术之间打通的综合研究或可成为未来元曲研究取得突破的契机。至于元代文学研究,总体上是在积累资料,蓄势待发,文献整理标志性成果大多宣告完成,地域文学研究成果也已开始收获成果,可以相信,随着文学和艺术学科相关学术领域进一步整合和提升,未来的元代文学研究将在现有基础上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徐子方
关键词:元曲元代文学学术研究
明初社会变革及其后果——明杂剧社会背景探源之二被引量:3
2003年
元明易代不能仅仅看作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 ,它是一次重新确立儒学正统权威的深层文化转型 ,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汉族政治力量重建大一统的最后一次努力。由于统治者特有的专制和独裁本性 ,它不仅将中国的皇权专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封闭保守、自甘束缚 ,以至扼杀人才、窒息创新能力 ,造成了此后百余年思想文化的冷落萧条。所有这些 ,都构成明前期杂剧最终衰落的的必然命运。
徐子方
关键词:杂剧文化转型戏曲史社会心态明朝初期
徐渭艺术创作新论--兼谈艺术通才的概念认知问题
2022年
艺术与文学是徐渭人生的两个重要支点。从创作个性来看,徐渭的诗、文、书、画、曲作品均充溢着冲突、激荡的情感;就结构手法而言,他擅长打破和谐、均衡,不拘泥于传统和程式。矛盾冲突的内在情感与恣意纵情的外在形式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内外叠合、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徐渭艺术与文学独特的品格面目。
刘春徐子方
沈璟及其昆曲杂剧被引量:4
2002年
作为一代昆曲大师 ,沈在杂剧创作方面也有所染指。这方面最值得提出的是他将杂剧形式正式引入了昆曲领域 ,创作了《十孝记》和《博笑记》两部短剧集。它们在演唱音律方面显然和他的传奇一样 ,同属昆曲的范畴 ,准确地应称之为昆曲杂剧 ,以与杨慎、许潮乃至徐渭。
徐子方
关键词:杂剧昆曲音律
略论明杂剧的历史价值被引量:10
1999年
作为元以后杂剧发展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明初宫廷杂剧一度占有戏曲的舞台优势,明中叶后产生的文人南杂剧亦非纯然案头之曲,《缀白裘》等清人戏曲选本与明杂剧演出并无直接的联系。明杂剧在戏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徐子方
关键词:明杂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