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作品数:53 被引量:339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修煦黄智达姚婵白雪梁硕更多>>
相关机构:嘉兴学院医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肿瘤
  • 13篇直肠
  • 11篇结直肠
  • 11篇肠癌
  • 9篇蛋白
  • 9篇直肠癌
  • 9篇结肠
  • 9篇基因
  • 8篇免疫
  • 8篇结直肠癌
  • 6篇病理
  • 5篇组织化学
  • 5篇细胞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肠肿瘤
  • 4篇心肌
  • 4篇血红素氧合酶
  • 4篇氧合
  • 4篇氧合酶

机构

  • 52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中医学院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嘉兴学院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武警浙江省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江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来茂德
  • 12篇朱有法
  • 6篇黄琼
  • 6篇章明
  • 5篇朱益民
  • 4篇章锁江
  • 4篇邓红
  • 3篇陈俭
  • 3篇陈修煦
  • 3篇王启志
  • 3篇潘剑威
  • 3篇竺可青
  • 3篇周韧
  • 2篇李玉梅
  • 2篇姜庆军
  • 2篇谷雪梅
  • 2篇林洁
  • 2篇许敬尧
  • 2篇范顺武
  • 2篇徐耕

传媒

  • 13篇临床与实验病...
  • 9篇中华病理学杂...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解剖学报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Chines...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8
  • 6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畸形腺窝灶被引量:8
2001年
程蕾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癌前病变ACF
结直肠癌及结直肠粘膜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了解国人结直肠癌及正常肠粘膜p16基因 5′CpG岛甲基化状况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结合PCR法检测 6 0例结直肠癌及其正常结直肠粘膜p16基因 5′CpG岛中HpaⅡ、SacⅡ、SmaⅠ位点的甲基化状况。结果 结直肠癌与正常结直肠粘膜的p16基因 5′CpG岛均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 ,比较结直肠癌与正常结直肠粘膜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差异均无显著性。正常结直肠粘膜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在不同的酶切位点存在差异 (P <0 .0 5 )。结直肠粘膜甲基化与年龄有相关趋势。结论 结直肠粘膜的p16基因甲基化在不同的酶切位点间存在差异。正常结直肠粘膜和结直肠癌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是比较复杂的。
张静来茂德陈俭
关键词:肠粘膜结肠肿瘤直肠肿瘤P16基因
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王英红来茂德
关键词:信号转导功能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 ,检测 87例大肠癌中 VEGF的表达 ,同时选用 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结果 大肠癌中 VEGF的表达与间质 MVD呈正相关 (r=0 .70 2 )。转移组 VEGF的表达与 MVD均高于未转移组 (P<0 .0 5 )。结论  VEGF的表达及 MVD增高与大肠癌转移有关 。
朱有法许敬尧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转移间质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S-P法
TGF-β_1、BMP-2和TypeⅡ Collagen在黄韧带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在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 bar spondy lo listhes is,DLS)和腰椎间盘突出症(lum bar d isc hern iation,LDH)黄韧带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37例手术切除的腰椎椎板间部黄韧带标本分为3组,第1组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组(DLS)10例;第2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组(LDH)17例,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10例,其中7例取自腰椎骨折手术病人,3例取自意外死亡者。应用EnV is ion二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的表达情况,普通光镜观察,计算出各标本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数据以x-±s标准差及表达强度表示,结果分别用Spss统计软件和R id it进行分析。结果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的阳性表达产物见于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而Ⅱ型胶原染色还可同时见于基质。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在DLS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LDH组和正常组(P<0.01或P<0.05),Ⅱ型胶原基质染色明显深于LDH组和对照组。LDH组的TGF-1β和typeⅡco llagen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M P-2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在LDH组与正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韧带所受到的异常机械牵张力可以增加TGF-1β在黄韧带细胞中的合成,而TGF-1β则促进退行性腰椎滑脱黄韧带中的Ⅱ型胶原合成,导致黄韧带的退变和肥厚。BM P-2在退变黄韧带中的表达异常增高,可能与黄韧带的软骨化倾向有关。
毛兆光范顺武赵凤东朱有法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黄韧带退变性腰椎滑脱
启动子CpGs位点甲基化所致BRCA1基因转录抑制作用的位点特异性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 BRCA1基因 Cp G岛内各个 Cp Gs位点甲基化与转录水平的关系 ,探讨甲基化所致转录抑制作用的特异性 Cp G位点 ,以阐明 DNA甲基化的作用方式。方法 以 Rice等研究数据为材料 ,用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再分析。结果  BRCA1基因 Cp G岛 +8~ +44、- 189~ - 19、- 379~ - 2 5 8、- 37~ - 19和 - 80~ - 19区段内 Cp Gs的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抑制有关 ,这些区段内 Cp Gs位点的甲基化数目越多 ,基因转录水平越低。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 ,- 80~ - 19区段的甲基化与转录抑制关系密切。并以 - 2 9Cp G位点甲基化引起的转录抑制作用最强。结论  Cp G岛甲基化引起的转录抑制与 Cp Gs位点有关 ,具有位点的特异性。
朱益民来茂德
关键词:启动子甲基化位点特异性
痧斯病(SARS)被引量:2
2003年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 SARS相关冠状病毒 (SCV)引起的一种新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期重症病例肺部病变为严重的急性间质性渗出性炎 ,类似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特征。肺外器官主要为出血坏死性炎。临床诊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对 SARS认识的加深 ,诊断标准将会不新完善。文中对命名进行了讨论 ,中文名建议用痧斯病。
来茂德朱益民谷雪梅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非典型性肺炎X片病原体病理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徐恩萍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中的表达,探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碳(CO)在U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在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的33例UC患者肠镜活检标本中分别检测结肠组织的HO-1的阳性细胞,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HO-1主要表达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UC患者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HO-1在UC患者结肠中的异常表达表明气信使分子CO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章明王启志高敏朱有法赵冬久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组织化学
热疗联合L-NAME治疗小鼠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热疗联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L - NAME)治疗小鼠肿瘤的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 Hep- A腹水型小鼠肝癌细胞 ,接种在 NIH小鼠足垫 ,以制备荷瘤动物模型 ;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热疗组 ,L - NAME组 ,热疗 +L - NAME组。热疗前 1天开始 L - NAME连续腹腔注射给药 ,2 mg/只 ,1次 /日 ;小鼠肿瘤 4 3℃水浴加热2 5分钟 ;治疗前 1天 ,治疗后 7天和 14天测量小鼠肿瘤体积 ;镀铜镉还原法测定小鼠尿液内 NO浓度 ;计算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肿瘤体积 :L - NAME组、热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5和 P<0 .0 1) ,热疗 +L - NAME组明显小于其他各组 (P<0 .0 5 )。尿液 NO浓度 :L - NAM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热疗组 (P<0 .0 5 ) ,热疗 +L - NAME组明显低于热疗组 (P<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热疗 +L - NAME的肿瘤转移得到有效控制 (P<0 .0 1)。结论 热疗联合 L - NAME治疗肿瘤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热疗和单纯 L -
冯振中杨泽然李继承
关键词:热疗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