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
-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6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免疫生物学系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柯里拉京抑制LPS和ATP激活的NLRP3炎症小体和巨噬细胞焦亡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柯里拉京对细菌脂多糖(LPS)联合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诱导的巨噬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检测不同浓度柯里拉京对J774A.1细胞活力的影响;碘化丙啶(PI)染色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柯里拉京对LPS+ATP诱导的细胞死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小体活化标志物caspase-1 p20(Mr20000)和成熟IL-1β(Mr17000)的表达水平,以及检测细胞内NLRP3、ASC、caspase-1、IL-1β前体(pro-IL-1β)和焦亡执行蛋白GSDMD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活性氧(ROS)荧光探针H2DCFDA染色观察柯里拉京对ROS产生的影响。结果柯里拉京浓度小于40μmol·L-1时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小。柯里拉京减少LPS+ATP刺激的细胞内PI阳性细胞的比例和LDH的释放。柯里拉京抑制LPS+ATP刺激的巨噬细胞内GSDMD蛋白N末端(GSDMD-NT)的表达,以及减少细胞释放caspase-1 p20和成熟IL-1β到培养上清。柯里拉京抑制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和减少ROS的产生。然而ROS的诱导剂鱼藤酮能拮抗柯里拉京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作用。结论柯里拉京抑制LPS+ATP诱导的巨噬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依赖于抗氧化作用。
- 罗甜裕周小艺秦敏燕张莹潘浩黄晓迪
- 关键词:柯里拉京巨噬细胞抗氧化
-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自噬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 2021年
- 肿瘤转移是导致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继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恶性肿瘤转移中,正气亏虚是其内在根本原因,癌毒流注是必要条件,痰凝血瘀是其主要促使因素,因此恶性肿瘤转移当以扶正祛邪为主,并辅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修复受损之络脉。自噬对肿瘤转移的双向调节作用与机体正气不足,邪气入侵,癌毒内生,痰瘀互结所致的病机有异曲同工之处。"正虚邪实"是从中医的角度阐述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自噬在肿瘤转移中起着双向调控作用,自噬不足或者自噬过度,都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的破坏而促进肿瘤转移。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是防治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认识自噬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拓展中医药对自噬的研究。
- 廖勉勉王志宇张奉学王能
- 关键词:细胞自噬肿瘤转移正虚邪实扶正祛邪
-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探讨外泌体对肿瘤及肿瘤微环境的交互作用被引量:21
- 2021年
- 肿瘤外泌体为肿瘤微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可导致肿瘤侵袭转移,中医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通过比较肿瘤外泌体和癌毒的概念、病理特性以及致病机制,发现二者有诸多共性。作用于肿瘤自身时,肿瘤外泌体可抑制免疫应答、增加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促使肿瘤耐药,一方面,与癌毒所呈现的耗损正气、走注流窜以及凶顽缠绵的致病特性相似。另一方面,作用于肿瘤微环境时,肿瘤外泌体在免疫微环境、炎性微环境、缺氧微环境以及酸性微环境等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癌毒可致正气亏虚,并常与瘀、热、痰湿胶结,两者所致病理状态具有一致性。综上,肿瘤外泌体是癌毒病机的重要生物学内容,癌毒病机理论符合现代医学对肿瘤外泌体的认识。通过深入探究癌毒与肿瘤外泌体对肿瘤及肿瘤微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助于理解两者的科学内涵,丰富中医癌毒病机理论,对进一步揭示肿瘤的致病机制以及提高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唐幸林子王志宇王能
- 关键词:外泌体肿瘤肿瘤微环境
- 乳腺癌干细胞相关miRNA的高通量筛选及miR-25介导自噬对乳腺癌干细胞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相关微RNA(miRNA)的高通量筛选及miR-25介导自噬对乳腺癌干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以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干细胞成球实验、高通量芯片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乙醛脱氢酶(ALDH)流式检测、实时自噬活性监测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明确miRNA如何通过介导自噬影响乳腺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结果miRNA微阵列芯片共筛选出131个差异miRNA,其中56个上调miRNA,57个下调miRNA。与非乳腺癌干细胞相比,一部分miRNA在乳腺癌干细胞上低表达,其中miR-25的表达在乳腺癌干细胞内显著下调约41%。差异的miRNA按照5个数据库(miRWalk、miRanda、miRDB、RNA22和Targetscan)来预测其靶基因,共获得4565个靶基因。与紫杉醇单药组相比,紫杉醇联用3-甲基腺嘌呤或氯喹均导致成球直径缩小近1/2[(254±16)μm、(226±38)μm比(494±44)μm](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表达水平升高且p62表达水平降低;与Nc+紫杉醇组相比,Mimics+紫杉醇组的UNC-51样激酶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iR-25可能是介导自噬活性与乳腺癌干细胞之间的重要信号分子,其表达异常可能与其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调控有关。
- 王能王志宇张奉学廖勉勉何豫张晓彤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干细胞
- 重组蛋白PFKFB3的表达、纯化及酶活测定
- 2022年
- 目的 研究大肠杆菌中人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亚型3(PFKFB3)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及酶活测定。方法 通过在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转入PFKFB3原核质粒,经终浓度为25μg/m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在16℃培养细菌过夜,表达PFKFB3重组蛋白。冰上超声破菌,离心收集蛋白,通过镍(Ni)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纯化蛋白,运用焦磷酸-磷酸果糖激酶(PPi-PFK)法测定PFKFB3酶活性。结果 蛋白丰度图谱结果显示,PFKFB3蛋白经过Ni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纯化后,基本只有1个PFKFB3的强吸收峰,纯化效果良好。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PFKFB3蛋白浓度为2~4μg/μl,成功获得了较高纯度和浓度的PFKFB3重组蛋白。通过PPi-PFK酶活性分析法测得PFKFB3的果糖-6-磷酸(F-6-P)和三磷酸腺苷(ATP)位点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142.5、34.21μmol/L。结论 人PFKFB3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以及重组蛋白纯化,为进一步进行其功能研究和抑制剂研发奠定了基础。
- 麦玮倩郑慜成周亚琪刘志平洪梅许洁安
- 关键词:大肠杆菌纯化酶活
- 冠心病痰证患者TGF-β1-PI3K-GAG通路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以糖胺聚糖(GAG)为切入点探求冠心病患者痰证相对于阴虚证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一科冠心病患者52例,分别提取冠心病痰证及阴虚证患者血清GAG,及患者血清作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的GAG。硫酸咔唑法进行GAG含量测定,凝集素检测法测定GAG种类,Western Blot法测定多能蛋白聚糖Versican,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和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含量;TGF-β1依赖Smad通路抑制剂SB525334和PI3K通路抑制剂MK2206干预后,再测定GAG含量,观察痰证与阴虚证GAG检测值差异对应的信号通路。结果:冠心病患者痰证相比于阴虚证,血清中G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近血糖水平的痰证患者血清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后,较阴虚证患者作用后,GAG增高(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增高的GAG主要是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CS/DS),硫酸软骨素类蛋白聚糖(CSPG)中Versican表达升高(P<0.05);与阴虚证比较,痰证患者血清中Versica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含量增高(P<0.01);添加TGF-β1后,平滑肌细胞GAG含量升高;与阴虚证血清相比,添加痰证血清明显升高平滑肌细胞的GAG含量;在抑制Smad通路后,痰证组GAG比阴虚证组GAG增高的效应仍存在,而在抑制PI3K通路后,痰证组GAG比阴虚证组GAG增高的效应消除了。结论:冠心病痰证患者TGF-β1-PI3K-GAG通路,可能是痰病变的特征信息,其中TGF-β1与生痰因子相关,而GAG和Versican作为痰的可能物质基础,因其主要在组织间隙,在血清中反应不够灵敏。
- 朱璞玉郑朝阳丁邦晗王剑
- 关键词:冠心病痰证阴虚证糖胺聚糖
- 小窝蛋白-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小窝蛋白-1(Cav-1)是一种支架蛋白,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关键调控作用。在恶性肿瘤起始阶段,Cav-1可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并介导肿瘤干细胞无限增殖及自我更新;在恶性肿瘤转移阶段,Cav-1可参与肿瘤细胞的黏附运动、失巢凋亡和自噬形成;此外,Cav-1的表达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肿瘤多药耐药,同时也能影响肿瘤细胞与间质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不同肿瘤或同一肿瘤不同阶段的Cav-1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和两面性,因此Cav-1作为抑癌因子或致癌因子一直存在争议。深入研究Cav-1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有望为诊断、治疗、预防相关肿瘤提供新途径。
- 王彩薇王志宇王胜奇王能
- 关键词:肿瘤小窝蛋白-1抑癌因子致癌因子
- 基于表观遗传定义的肿瘤外泌体及其中医证本质被引量:2
- 2023年
- 肿瘤外泌体具有信号传导、靶向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是机体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而呈现异质性的重要载体,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肿瘤外泌体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及其微环境。与中医学中的后天养成作用相类似,两者均可造成个体体质差异,并都具有可塑性。这种后天调控导致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视为中医证候变化的本质,因而肿瘤外泌体可成为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可操作目标及重要载体。因此,以肿瘤外泌体为突破口,有望解码表观遗传驱动下中医证候的现代化含义。
- 唐幸林子王志宇王胜奇王能
- 关键词:外泌体表观遗传肿瘤免疫中医证本质中医体质中医整体观
- BDNF与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的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SCZ-AB)的影响。方法选取1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是否有暴力攻击行为分为A组(有暴力攻击行为,n=87)与B组(无暴力攻击行为,n=8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BDNF与5-HTTLPR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A组BDNF与5-HTTLPR基因型间Buss&Perry攻击量表和Barratt冲动量表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BDNF基因型和5-HTTLPR基因型对SCZ-AB的影响。运用MDR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间交互作用。结果A组与B组间Val和Met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l/Val频率低于B组(P<0.05),Val/Met和Met/Met基因型频率高于B组(P<0.05);Buss&Perry攻击量表和Barratt冲动量表比较发现:A组Met/Met基因型的各项分值均高于Val/Val、Val/Met基因型(P<0.05);控制性别因素,携带Met等位基因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的相对危险度是不携带Met等位基因患者的2倍(P<0.05)。Buss&Perry攻击量表和Barratt冲动量表比较发现:L/L基因型患者的各项分值均显著高于S/S基因型(P<0.05)。同时携带Met和L等位基因者的相对危险度是不携带Met和L等位基因者的2倍(P<0.05)。结论同时携带BDNF Met和5-HTTLPR L等位基因患者有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度较高,BDNF Met等位基因发挥主要作用,Met/Met基因型患者病情更严重。
- 王立峰赵世磊赵慧高秀花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基于肿瘤干细胞探讨中医癌毒病机学说被引量:10
- 2021年
- 癌毒是肿瘤进程中的关键病机,而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癌毒与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致病特征与致病机制,发现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癌毒病机理论符合现代医学对肿瘤干细胞的认识,肿瘤干细胞可能是癌毒病机的重要生物学内容。从中西医角度探讨癌毒与肿瘤干细胞的科学内涵,对进一步揭示肿瘤的致病机制及提高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廖勉勉王志宇张奉学王能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