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校史展览馆)
- 作品数:76 被引量:152H指数:8
- 相关作者:雷文景董学陈光复甘露华涂晓岚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工程学院档案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张静如思想——《张静如学术思想研究》评介被引量:1
- 2015年
- 张静如是我国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专家、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从教60年来,他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主编著作60多部,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学术观点,为党史研究创造了宝贵财富。时值张静如诞辰80周年,由王跃、王炳林、齐卫平、丁俊萍、丁晓强等多位在当前党史及党的理论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合力著写的《张静如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一书付梓,对张静如党史思想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充分挖掘和研究。该著分为五个专题,不仅将张静如党史及党的理论学术成果概括总结得全面彻底,而且突出了张静如对党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基本方法的思想和观点上的创新,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张静如学术思想的创新性。
- 甘露华
- 关键词:学术思想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
- 高校科技档案在产学研中的利用效益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本文分析了高校科技档案在产学研中的利用现状及现实意义,探讨了提高校科技档案在产学研中利用效益的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创新科技档案的利用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观念;对科技档案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反馈控制。
- 张珍辉张瑞菊
- 关键词:高校科技档案产学研
- 厉行教育成学术造就人才维国势——四川总督岑春煊与四川大学
- 2012年
- 本文主要介绍了清末重臣和民国风云人物岑春煊在署理四川总督期间,对四川大学和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 党跃武
- 关键词:岑春煊四川总督
- 追发展之梦 生服务之根 想师生所想 立服务之本
- 2014年
-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成为中国一流大学档案馆,必须站在"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坚持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学校师生,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管理素养和服务素养,进一步开展以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能力建设,从而对现实和未来都能做出正确而全面的回应,做出现实而积极的反应。
- 党跃武
- 关键词:师生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管理能力
- 高校校史馆与档案资源的利用——以四川大学校史馆为例被引量:2
- 2009年
- 校史是记忆学校发展历史、传承精神的载体,高校校史馆是学校档案资源利用的窗口。高校校史馆对档案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包括了学校的历史沿革、领导关怀、师生风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第二,校史馆对档案资源利用形式,包括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以及编研形式;第三,对非学校馆藏档案的利用。
- 刘乔
- 关键词:校史馆档案资源
- 优质服务促发展──浅谈主观能动性在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中的作用
- 1994年
- 高缨
- 关键词:档案提供利用主观能动利用者促发展档案利用工作档案意识
- 存史资教 育人流芳--四川大学档案工作巡礼
- 2021年
- 四川大学档案馆由1987年成立的原四川大学档案馆、1991年成立的原成都科技大学综合档案室和1986年成立的原华西医科大学档案馆合并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大学档案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学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奋斗目标,大力构建面向师生、面向社会和面向发展的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
- 毕玉
-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综合档案室
- 抗战时期成都华西坝的港澳学子被引量:3
- 2004年
- 张丽萍郭勇
-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档案馆创新服务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互联网+”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是以互联网的思维逻辑、价值理念和运营方式为主导,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融合、深度创新的新思路。“互联网+”为档案信息服务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和平台,网络环境也激发了档案利用者的潜在需求。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亟待思考在“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利用者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利用习惯和真实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准确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高效服务,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的有序发展。
- 毛清玉
- 关键词:档案利用者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工作心理动态互联网
- 协商文化视野下公共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建设被引量:1
- 2017年
- 信息社会中,日益分化的社会力量运用共享公共信息展开多元协商、消融矛盾和增益共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话题。这些话题的展开以及多元社会的良善发展,需要培育信息社会中的协商文化。协商文化的培育,一方面需要以档案馆为依托建设公共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以公共信息资源交流平台为机制保障开展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多元协商活动。公共信息资源平台的建立及其协商保障功能的发挥,将使协商民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公民或公民组织的一种公共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它将最终促进社会协商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 董学王洪树
- 关键词:信息社会公共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