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363 被引量:348H指数:7
相关作者:李玉环阳艳珠王香莲蔡婷婷王香莲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2篇文化科学
  • 92篇政治法律
  • 41篇历史地理
  • 40篇经济管理
  • 25篇社会学
  • 21篇哲学宗教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艺术

主题

  • 51篇高校
  • 50篇教育
  • 45篇政治
  • 43篇民族
  • 43篇教学
  • 37篇思想政治
  • 30篇大学生
  • 23篇思政
  • 23篇主义
  • 22篇民族地区
  • 21篇文化
  • 20篇高校思想
  • 20篇高校思想政治
  • 18篇治教
  • 15篇政治理论
  • 15篇政治理论课
  • 15篇思想政治理论
  • 15篇思想政治理论...
  • 14篇政治教育
  • 14篇思想政治教育

机构

  • 320篇凯里学院
  • 13篇河北金融学院
  • 7篇中南财经政法...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贵州大学
  • 3篇黔东南民族职...
  • 2篇河北大学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3篇范连生
  • 17篇龙建明
  • 12篇李玉梅
  • 12篇刘宗碧
  • 10篇侯自赞
  • 10篇苏庆华
  • 8篇刘勋昌
  • 7篇杨彦增
  • 6篇龙正凤
  • 6篇李向玉
  • 6篇李玉环
  • 6篇黄梅
  • 5篇欧阳丽君
  • 5篇蔡婷婷
  • 5篇刘鹤
  • 4篇巩在峰
  • 4篇阳艳珠
  • 4篇廖毅川
  • 3篇张荣珍
  • 3篇穆伯祥

传媒

  • 56篇凯里学院学报
  • 11篇传承
  • 10篇教育评论
  • 7篇农业考古
  • 7篇民族高等教育...
  • 6篇观察与思考
  • 6篇兰台世界(上...
  • 6篇创新
  • 5篇当代中国史研...
  • 5篇天中学刊
  • 5篇铜仁学院学报
  • 5篇青年与社会
  • 4篇知识经济
  • 4篇古今农业
  • 4篇科教文汇
  • 4篇经济研究导刊
  • 4篇科教导刊
  • 4篇新丝路
  • 4篇中华活页文选...
  • 3篇农村经济与科...

年份

  • 7篇2024
  • 20篇2023
  • 15篇2022
  • 20篇2021
  • 9篇2020
  • 16篇2019
  • 24篇2018
  • 32篇2017
  • 35篇2016
  • 26篇2015
  • 44篇2014
  • 48篇2013
  • 24篇2012
3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开辟苗疆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14年
在开辟苗疆的研究中虽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如开辟苗疆主张是谁提出的、开辟苗疆的手段、开辟苗疆贡献最大的人和开辟苗疆性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会进一步促进开辟苗疆问题的认识。笔者对此提出一些看法。
文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疏离与回归被引量:3
2013年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丰富生活世界的疏离是造成高校德育困境的重要原因。生活世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的"教育场"。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疲软的现实困境,需要根植在生活的沃土上,以鲜活的生活世界为中心,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过程的生成性,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培养高雅情趣,完善道德人格,追寻人生意义,实现教育生活化。
李玉环李玉梅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困境伦理道德宗法制度
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研究——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纠纷多元化调解司法实践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少数民族地区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特点、机制的完善和解决方法的创新等,符合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核心理念,是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表现。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纠纷多元化调解司法实践的考察,从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界定、构建基础、具体表现及其模式构想入手,能为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研究提供理论和现实的参考意义。
甘明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纠纷
建国初期宋任穷加强云南民族团结的思想和实践被引量:1
2016年
建国初期,在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的影响下,宋任穷根据云南特殊的省情,设计了加强云南民族团结的措施:积极培养民族干部,"依靠民族干部去团结各族群众";发布加强民族团结的公告,努力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宋任穷为建国初期云南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鹤刘喜凤
关键词:宋任穷建国初期民族团结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对象及其方法论析
2021年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特点,在于把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价值的理论对象并由此建立相应的理论范式,这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变革和科学超越的结果。这种变革,其中最根本的方面就是在学理上把价值的对象从客体的“实体”转为实践的“主体”,即“现实的人”。按照唯物史观,“主体”作为“现实的人”是生产的,即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价值现象产生于“现实的人”的实践之中,价值的理论对象只能是指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历史事实发生,它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价值事实,对它的认识需要在逻辑上实现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而这个“统一”,是马克思通过“主体”内涵的重构和由此建立新的哲学出发点来超越西方传统哲学而实现的。在理论范式上,提出对现实关系的分析就包含了价值关系的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命题是“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因此,“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就是现实关系中的价值向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基于辩证法,从事物内在固有的必然联系的本质规定来看,价值就是人的实践展开出来的未来可能对现实超越(扬弃)的发展关系。唯物史观的各种命题或范畴都是蕴含了价值揭示的理论,它们既在“认识”上揭示了价值的规定,也在实践上规定了人的行动使命。
刘宗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旅游活动对民族文化村寨影响效应的研究——以贵州省西江苗寨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效应。结果显示:村民感知到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交通,但也减弱了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旅游活动对社区主要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景区空心化,景区管理重经济效益、轻文化保护,景区都市化严重,村寨民族文化同质化、商业化特征突出。因此,需要认清西江苗寨这种功能变迁的利弊,因势利导地处理好村民"二重性主体"特征,加强旅游开发中的村民参与,提高村民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意识,创新、优化旅游开发管理思路与目标,促进西江千户苗寨可持续发展。
贺祥贺银花蔡运龙
关键词:旅游活动西江苗寨
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于凯里学院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的调查,分析部分大学生产生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力措施,以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进而大力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刘勋昌邓落霞
关键词:和谐校园建设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乡村司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2014年
在乡镇设立人民法庭,是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重要举措,也是司法为民、便民的重要方式。但通过对乡村典型司法个案考察发现,近年来我国乡村司法存在人民法庭受理案件小但涉及面广、当事人法律意识不强导致法官负担较重,部分法官业务素质偏低、不遵守相关诉讼程序甚至违法办案、对法律与习俗之间的冲突处理把握不准,人民陪审员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人民法官形象等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将人民法庭改为小额诉讼和速裁受理法庭,使其向法律审判、调解功能延伸;让优质司法人力资源下乡,以形式正义展现实质正义;对典型司法个案多尽告知义务,突出司法文书的宣教功能;让当事人选择便利的案件管辖地,加大对特殊人群的法律援助力度等。
李向玉
关键词:人民法庭农村法律乡村治理法律援助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推行——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中心被引量:2
2016年
建国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西南民族地区在土地改革中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培养提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推行统一战线工作、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从而使西南民族地区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新型的民族关系开始形成,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范连生
关键词:建国初期民族问题西南民族地区
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侗族水资源观和生态意识被引量:6
2017年
侗族多在依傍水的地方建立村寨,以耕作田地为生,种植水稻为主,是稻作民族。侗族的稻作农业、稻田养鱼、人工营林都与"水"有关,形成了水崇拜并延伸为龙崇拜、鱼崇拜等,同时也形成了相应习俗。因此,侗族历来就十分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使用,形成了相应的生产、生活的行为规范,它们与人们的宗教文化、禁忌习俗、日常规范等联系在一起,构成侗族农耕文明背景下的水资源观和生态文化体系,其所包含的生态知识、技术和价值观,对于今天侗族地区生态文明实践仍有重要意义。
刘宗碧唐晓梅
关键词:农耕文明侗族生态意识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