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

作品数:74 被引量:133H指数:7
相关作者:郭志合彭卫民彭卫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17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13篇政治法律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文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艺术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民族
  • 12篇土司
  • 6篇政治
  • 6篇土司制
  • 6篇土司制度
  • 5篇土司文化
  • 5篇文化研究
  • 5篇民族地区
  • 5篇国家认同
  • 5篇改土归流
  • 4篇道光
  • 4篇道光年间
  • 4篇滇西
  • 4篇礼法
  • 3篇艺术
  • 3篇中华民族
  • 3篇史料
  • 3篇清代
  • 3篇文学
  • 3篇乡村

机构

  • 73篇长江师范学院
  • 6篇西南政法大学
  • 5篇吉首大学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铜仁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关西大学

作者

  • 5篇彭卫民
  • 2篇郭志合
  • 1篇王剑
  • 1篇余仙桥
  • 1篇王希辉
  • 1篇曾超
  • 1篇陈立明
  • 1篇张科
  • 1篇彭卫民
  • 1篇赵春香
  • 1篇彭卫民
  • 1篇邓斌

传媒

  • 5篇黔南民族师范...
  • 4篇三峡论坛
  • 4篇民族学刊
  • 3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济南大学学报...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戏剧之家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民族研究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3篇2021
  • 17篇2020
  • 18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信辅助田野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及实践研究
2017年
探讨利用微信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辅助以微信教学,既拓展了田野调查法作为人类学民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的内涵与外延,又搭建了课堂与田野、方法与实践勾连的平台,凸显了田野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及实践的"田野调查现场",对田野调查方法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与意义。
郭志合
国家认同与土司文学关系探析
2019年
土司文学是我国西南等地各少数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矛盾,与土司国家认同关系密切。前人及自身研究基础,结合酉阳冉氏土司文学等个案分析,国家认同与土司文学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发生的制度前提,是其发展的促进因素和重要内涵之一。探讨国家认同与土司文学的关系,或能深化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学研究。
田会莲彭福荣
关键词:国家认同
中国传统礼法关系的一个新解释——以朱熹“天理民彝”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2019年
"天理民彝"是程朱理学在讨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礼法)体系时确立的一个元命题。朱熹认为,圣人因"天理"而制定的规则、确立的秩序,皆可谓之"彝"。"民彝"与礼法是"天理"与"节文"的关系。人有"仁义礼智"四端之性,也就相应有"德礼法刑"所赋之理。但人的禀赋各有差别,要平衡四端,必须"变化气质",而对礼法哲学的解释与运用,正是"变化气质"的后天实现方式。总之,"民彝"蕴含于"天理"之中,是中国传统礼法关系的抽象概括,也是朱熹"礼即理""法者,天下之理""法字、礼字,实理字"等法哲学思想的一个总纲领。
彭卫民
关键词:礼法
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价值、突破及创新被引量:4
2020年
整理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献可为叙述中华民族历史演进提供丰富、翔实的文献材料,也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民族共创中华"等民族理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证据。本文从史料、理论和现实3个方面探讨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价值;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整理方法和资政服务4个方面分析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突破;并讨论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创新之处。
李良品袁娅琴
关键词:改土归流历史文献
道光年间滇南土司与“边外夷人”纷争及清廷治理探析——以《滇事杂档》为中心被引量:2
2020年
清道光年间,滇南地区车里、猛喇、纳更、猛丁等土司与戛于腊、“老挝”、缅子等“边外夷人”之间的纷争,危害清王朝边疆治理与滇南地区社会稳定。清朝以“绥安夷众、永靖边疆”为目的,对滇南土司与“边外夷人”纷争采取了治策。然而,由于土司与“外夷”,土司内部,以及滇南社会错综复杂关系的影响,这些治策成效不佳。本文利用清人所编《滇事杂档》,分析道光年间滇南土司与“边外夷人”纷争的史实,探讨清廷处置纷争的治策及其效果,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研究。
李良品祝国超袁娅琴
关键词:道光年间
遵义地区墓碑石刻的学术研究价值
遵义地区墓碑石刻以石料为载体,民间艺人赋予它以灵动的生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纯朴的哲学理念、独特的审美创意、精湛的建筑工艺,积淀着厚重的文明精髓,为人们留下了可以仰视和回望的身影。通过民间墓碑石刻来研...
余继平
关键词:图像艺术学术价值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9年度科研报告(上)
2020年
2019年,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既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获批,又有学术研究的新亮点、新突破。具体来讲,本年度的研究主要涉及七个方面:一是“中国土司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二是中国土司制度研究;三是改土归流研究;四是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五是中国土司个案研究;六是土司遗址申遗地研究;七是土司人物研究。上述研究不仅突出了2019年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的关注点和创新点。这些研究不仅继续为“中国土司学”的构建提供了支持,而且也概括性地反映了2019年我国土司相关问题研究的发展轨迹和脉络。本文主要评述前两个方面的研究情况。
李良品翟文
关键词:土司文化
中心与边缘:少数民族城乡流动中的社会性别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流动人群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纵然他们的劳动力被城市所承认,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城市的中心",但是他们却由于社会性别因素的影响,在传统观念、利益分配、性别分工和劳动需求的性别区分等方面受到了不平等及不公正的对待和束缚,而徘徊在"城市的边缘"。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试图寻找在少数民族城乡流动抉择中的内在规律与动力机制,借此还原这些在城市中心被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背后的社会性别因素,为建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格局提供借鉴和反思。
廖钰沈洲伦
关键词:少数民族城乡流动社会性别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阈下改土归流的历程、原因及作用被引量:7
2020年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实施的改土归流,不仅彻底废除了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特权,将国家版图内的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文化教育权等悉数收归中央,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过渡的关键环节。明清改土归流经历了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土司利益与王朝利益的矛盾、各地土司与辖区民众的矛盾,也有中央王朝通过改土归流以增加税收、朝廷命官与乡村民众要求改土归流等现实动因。改土归流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目标、凸显明清国家治理能力的进步、加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速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由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四者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改土归流的实施,不仅是推动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迈进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举措,而且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李良品祝国超廖钰
关键词:改土归流
民族学调查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考查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对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而田野调查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文章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从论文的选题、调查与写作等几方面来阐述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两方面的实践意义。
聂羽彤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本科毕业论文政治学与行政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