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作品数:3,216 被引量:17,279H指数:41
相关作者:郭华春谢世清吴伯志李富生赵昶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07篇期刊文章
  • 17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14篇农业科学
  • 340篇生物学
  • 150篇医药卫生
  • 102篇轻工技术与工...
  • 75篇文化科学
  • 70篇经济管理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理学
  • 14篇化学工程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机械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89篇基因
  • 240篇玉米
  • 238篇水稻
  • 225篇马铃薯
  • 195篇性状
  • 193篇杂交
  • 153篇栽培
  • 147篇植物
  • 131篇粳稻
  • 131篇甘蔗
  • 109篇种子
  • 101篇烤烟
  • 93篇小麦
  • 92篇烟草
  • 87篇胁迫
  • 85篇农艺
  • 82篇种质
  • 81篇土壤
  • 77篇克隆
  • 77篇不育

机构

  • 3,185篇云南农业大学
  • 339篇云南省农业科...
  • 60篇中国科学院
  • 47篇云南大学
  • 37篇玉溪师范学院
  • 37篇云南省烟草农...
  • 34篇保山学院
  • 31篇云南省烟草公...
  • 29篇南京农业大学
  • 25篇云南省热带作...
  • 25篇学研究院
  • 22篇文山学院
  • 21篇云南省农业生...
  • 19篇中国热带农业...
  • 16篇昆明学院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云南烟草科学...
  • 14篇云南中医学院
  • 14篇四川省农业科...
  • 1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202篇郭华春
  • 169篇谭学林
  • 128篇李富生
  • 118篇杨生超
  • 116篇何月秋
  • 109篇赵昶灵
  • 104篇毛自朝
  • 99篇肖关丽
  • 94篇陈丽娟
  • 92篇吴伯志
  • 91篇何丽莲
  • 90篇吴毅歆
  • 87篇郭凤根
  • 82篇刘雅婷
  • 81篇杨清辉
  • 71篇陈军文
  • 70篇金寿林
  • 70篇文国松
  • 68篇王元忠
  • 67篇谢世清

传媒

  • 261篇云南农业大学...
  • 258篇云南农业大学...
  • 179篇西南农业学报
  • 17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2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2篇种子
  • 69篇安徽农业科学
  • 47篇江苏农业科学
  • 44篇云南农业科技
  • 43篇杂交水稻
  • 34篇西北植物学报
  • 3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9篇作物杂志
  • 29篇农村实用技术
  • 28篇麦类作物学报
  • 28篇热带作物学报
  • 28篇云南农业
  • 26篇中国马铃薯
  • 24篇湖北农业科学
  • 24篇中草药

年份

  • 82篇2024
  • 121篇2023
  • 116篇2022
  • 117篇2021
  • 124篇2020
  • 121篇2019
  • 134篇2018
  • 155篇2017
  • 152篇2016
  • 149篇2015
  • 148篇2014
  • 153篇2013
  • 169篇2012
  • 154篇2011
  • 151篇2010
  • 155篇2009
  • 95篇2008
  • 81篇2007
  • 109篇2006
  • 71篇2005
3,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Fad 2基因RNAi载体无选择标记转化研究
利用甘蓝型油菜‘Wester’的 cruciferin 启动子及 NOS 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 RNAi 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
李兰玉陈苇杨清辉罗延青董云松李根泽王敬乔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
文献传递
论PBL教学法在细胞工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为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细胞工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对教学效果有积极影响。PBL教学法的"三个改变"让学生分别在"三阶段"充分展示自我,收获了"三个一"的学习成果,既促进了学生目标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
董玉梅梁社往李慧方洁王道航林春刘雅婷
关键词:PBL细胞工程教学
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菌盖、菌柄的紫外光谱鉴别被引量:3
2016年
建立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的方法,确定美味牛肝菌最佳提取溶剂和时间,制备测试液,应用紫外光谱技术建立7个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菌盖和菌柄的紫外指纹图谱,光谱数据转化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最佳提取溶剂为氯仿,提取时间为30 min;在10 h内的稳定性、方法重现性和精密度的RSD分别在0.04%~1.73%、0.03%~0.63%、0~2.87%之间,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菌盖、菌柄的紫外指纹图谱出峰位置相似,而峰高具有差异,表明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化学组分相似,含量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采自同一地区的美味牛肝菌能够很好聚类。研究表明,紫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能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可作为野生食用菌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新方法。
杨天伟刘鸿高张霁李涛王元忠
关键词:紫外光谱
斑茅种与甘蔗、蔗茅二属几个种的植物形态学和同工酶比较研究被引量:17
1994年
本研究对斑茅中、甘蔗属3个原种和1个商品种及蔗茅属7个原种共47个无性系进行了花、茎、叶等器官的植物形态学观察.还对甘蔗属5个原种和1个商品种、蔗茅属4个原种以及斑茅进行了过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比较了斑茅种与甘蔗、蔗茅二属在上述方面的异同.最后对斑茅分类归属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肖凤迥
关键词:甘蔗斑茅形态学同工酶
施肥位置与杂草管理对间作玉米、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施肥和除草是农业生产中两大重要的管理措施。近年来,施肥位置作为一种精准施肥措施越来越引起关注,本研究调查了施肥位置与杂草防控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2间作行比,进行了玉米、马铃薯间作大田试验。杂草管理设除草和不除草,施肥位置处理包括:均匀施肥(HF)、种间行施肥(TERF)和种内行施肥(TRAF),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调查了间作玉米、马铃薯的株高、生物量、根系总生物量和产量,以及杂草生物量。【结果】施肥位置和杂草管理对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株高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产量P <0.001、生物量P=0.002、株高P=0.007)。相比于均匀施肥,在不除草情况下,种间行和种内行施肥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生物量和株高。而在除草情况下,种内行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生物量,种间行施肥仅显著增加了玉米的株高。除草对马铃薯株高无显著影响(P=0.494),但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生物量(P <0.001)。施肥位置对马铃薯产量(P=0.114)、生物量(P=0.580)和株高(P=0.772)均无显著影响。在均匀施肥和种内行施肥下,除草显著提高根系总生物量(P <0.001),但在种间行施肥下则无显著影响。不论除草与否,与均匀施肥相比,种内行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马铃薯的根系总生物量(P <0.001)。施肥位置(P=0.001)和生长位置(P <0.001)均对杂草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均匀施肥相比,种内行施肥显著降低种间行和马铃薯种内行的杂草生物量,而种间行施肥对种间行杂草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两种作物的种内行杂草生物量。【结论】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中,种内行施肥结合除草,可显著促进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发育,抑制杂草生物量,进而提高产量及肥料施用效果。
张晓云吴伯志吴开贤张磊磊李永贤李建王超
关键词:施肥位置杂草间作玉米马铃薯
不同播期藜麦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以滇藜1号(红藜)和滇藜2号(白藜)2个藜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年4月1日、4月15日、5月1日、5月15日、6月1日、6月15日、7月1日和7月15日在云南省丽江市分8期进行播种,收获后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皂苷含量以及藜麦抗氧化成分类黄酮、维生素E、抗坏血酸(V C)和花青素含量,研究不同播期对藜麦主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藜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均优于白藜,且红藜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成分含量较高;播期对藜麦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成分有较大影响,藜麦成熟期温度逐渐降低,氨基酸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类黄酮、维生素E、皂苷和花青素含量增加。适宜的播期能有效改善藜麦的品质性状,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播期。
刘俊娜孔治有张平王倩朝环秀菊刘永江李莉覃鹏
关键词:播期营养品质抗氧化成分
应用SSR分子标记揭示马铃薯不同脱毒株系间的遗传差异
2022年
为分析马铃薯茎尖脱毒处理过程是否会引起不同脱毒株系间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本研究利用经过筛选出来的10对SSR引物对3份马铃薯品系(‘滇薯1418’,‘19(2)-5D1’,‘2012-20-5D1’)母株及11份相应的脱毒株系开展了SSR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试验材料可被聚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滇薯1418’母株系及其5个脱毒株系(1-1,1-2,1-4,1-9,1-10),与母株‘滇薯1418’遗传距离最相近的是1-10;第二类包括‘19(2)-5D1’母株系及其三个脱毒株系(4-2,4-4,4-5),与母株‘19(2)-5D1’遗传距离最相近的是4-5;第三类包括‘2012-20-5D1’母株系及其3个脱毒株系(8-3,8-4,8-12),与母株‘2012-20-5D1’遗传距离最相近的是8-3。脱毒处理后,不同脱毒株系间试管薯诱导能力亦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仍然保持有较为稳定的试管微型薯生产能力,且试管薯薯型一致。选择一个与母株遗传距离最近的株系来代表母株系扩繁,在保证脱去病毒的基础上,亦可最大限度保持原品种的遗传特性。本研究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科学选用脱毒株系提供依据。
杜坚周平徐笑宇郭华春王琼
关键词:马铃薯SSR分子标记
集雨补灌春马铃薯收后复种夏蚕豆对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集雨补灌条件下,春马铃薯—夏蚕豆复种(薯豆复种)+豆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薯豆复种+豆秆还田、马铃薯种后空闲以及马铃薯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 NovaSeq PE250对土壤细菌16S V3~V4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集雨补灌条件下,春作马铃薯提前75~76 d出苗,提前43~74 d收获,避开了晚疫病危害,滇薯23、滇薯47和青薯9号的产量分别增加28953.0、8571.0和28570.5 kg/hm^(2)。与马铃薯连作相比,薯豆复种+豆秆还田的土壤pH值增加0.17,有机质含量增加0.35%,全氮含量增加0.02%,有效氮含量增加43.6 mg/kg,有效钾含量增加51.5 mg/kg。与马铃薯种后空闲相比,薯豆复种+豆秆还田的土壤pH值增加0.14,有机质含量增加0.33%,全氮含量增加0.02%,全磷含量增加0.02%,有效氮含量增加39.8 mg/kg。薯豆复种+豆秆还田模式下,土壤中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高于马铃薯种后空闲模式和连作模式,但连作模式下土壤酸杆菌门丰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以及全磷和全钾含量是驱动细菌门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薯豆复种+豆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减缓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益细菌门和属的相对丰度,而马铃薯连作会降低土壤pH和减少有益细菌;集雨补灌春作马铃薯收后复种夏蚕豆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细菌群落结构,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
赵强彪郭华春
关键词:马铃薯复种土壤养分土壤细菌
基于56K SNP芯片的云南高原粳稻群体结构分析
2024年
为了保存和合理利用云南宝贵的稻种资源,明晰云南高原粳稻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收集了云南不同稻区的代表性粳稻主栽品种及其骨干亲本,利用水稻56K SNP芯片检测鉴定,基于鉴定到的SNP进行了系统进化树构建、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结构分析。246份供试材料共获得40207个高质量SNP,结合SNP变异类型注释,最终筛选获得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30939个核心多态性SNP位点,并成功构建了云南高原粳稻群体的特征分子指纹图谱数据库。云南高原粳稻群体群体结构分析(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高度保持一致趋势,结果表明同一系列类型稻区内的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近;稻区间均有不同程度亲缘交融。群体遗传多态性与结构分析明确表明,云南高原粳稻品种资源以“滇杂”“滇禾优”“楚粳”“云粳”“合系”“凤稻”“丽粳”“剑粳”等系列育成品种为主导。研究阐明了云南高原粳稻品种资源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结果将为云南高原粳稻群体分子鉴定及其优良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为高原粳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王天杰李娟罗迪朱骞王春丽刘福根李欣飞李俊杰苏鹏何玉陈丽娟李东宣
9种常见野生食用菌总黄酮的提取鉴定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探究常见野生食用菌中的黄酮含量与种类,以普洱市9种常见野生食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其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比较与显色鉴定。结果表明,9种野生食用菌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干巴菌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47 mg·kg-1,红汁乳菇含量最低,为0.62 mg·kg-1,能够为野生菌抗氧化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龙华刘斌李政东
关键词:野生食用菌黄酮
共3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