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作品数:147 被引量:422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骞和勇王新红姜志刚罗晓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布迪厄符号暴力教育理论被引量:13
- 2004年
- 布迪厄的教育理论力图还原教育的社会政治背景 ,认为教育是通过文化再生产来完成社会再生产 ,它与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密不可分。教育行动具有双重专断性 ,它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
- 袁春红
- 关键词:教育符号暴力教育系统
-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介传播被引量:4
- 2006年
- 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功效;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当处理好媒介主动性与政府喉舌、舆论引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 黄东英
-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介政府
- 论盟誓的多重特征
- 2015年
- 作为一种朴素的社会文化现象,盟誓伴随着中华文明而产生、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都较为丰富,呈现出宗教性、神圣性、民族性、隐秘性、承袭性等多重特征。
- 乔立智
- 关键词:盟誓宗教性神圣性民族性
- 从文化流浪到文化还乡:佤族青年诗人聂勒诗歌阅读被引量:2
- 2006年
- 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里,自佤族诗人聂勒从自己族群的弱势文化“时—空结构”拥挤到都市的强势文化“时—空结构”那天起,他就处于一种因“身份迷失”而导致的“文化流浪”的遭遇中。“文化还乡”是聂勒的诗歌策略,他在个人与社会文化两个方面使用着这一策略。在个人策略上,聂勒不断地在诗歌中想象性地回归和重建过去,使自己摆脱“流浪者”的命运,从而实现“文化居家”。在社会文化策略上,聂勒在诗歌中寻找、回归、重塑民族的文化“时—空结构”,最终实现自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还乡”。聂勒诗歌还指出,“文化还乡”只是诗人的精神之旅,而不能是民族文化的现实追求,否则将会陷入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泥潭。
- 马绍玺
-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 试论九隆神话中“沉木”的象征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地区很著名的神话之一,在神话中,有“沉木化龙”一说,其中的“沉木”这一文化象征符号透露出了树神图腾崇拜、男根崇拜、以鳄代龙巫术的象征意义。
- 姜南
- 关键词:图腾崇拜
- 印度春节撒红粉的习俗
- 2004年
- 从中世纪起,印度的春节活动中就盛行泼洒红色花粉、彩色泥浆、彩色水等,还在身上涂抹朱砂、灰烬等。本文从宗教学、民俗学等方面对上述习俗进行研究,揭示了红粉、灰烬的象征意义,认为洒红粉习俗显示了性的放纵,反映了印度春节活动中对生殖能力的重视。
- 列奥娜.安德森谢国先
- 关键词:红粉泼洒生殖力
-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自尊的保持和重建被引量:3
- 2005年
- 文化变迁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进行民族文化保护,从本质上说,就是要保持或者重建这个民族的文化自尊。文化自尊是民族文化保护的内在动力。缺乏文化自尊的民族会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并逐渐丧失民族个性;文化自尊的先决条件是经济自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自尊的保持和重建,同样体现出这一规律。
- 谢国先
- 关键词:文化自尊经济自立文化多样
- 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与汉文化被引量:3
- 2006年
-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白族民间那些以宣扬孝道、歌颂孝道为旨归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吸纳汉文化的态势,又显示出与汉文化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展现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生命联系,也揭示了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复杂机制。
- 刘红
- 关键词:主题汉文化文化传播
- 浅谈交通习俗的质能与活动类型
- 2006年
- 交通习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空间移动生活文化,具有集体性、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和社会化功能、规范移动行为功能、维系交通社会功能。交通习俗按照活动内容可分为交通职业习俗、交通工具使用习俗、车辆使用习俗、通讯习俗、交通体育习俗等类型。鉴于交通习俗的现代价值,我们要保护交通习俗。
- 谷中原鲁惠
- 《诗经》中的媒文化被引量:1
- 2006年
- 自西汉以来,《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后,有关于它的文学价值的研究论著在历代中都层出不穷。但其在民俗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价值却很少有人问津;在今天全球化背景下,透过“三重证据法”①,我们将深入挖掘《诗经》中的媒俗文化。
- 李鹏
- 关键词:《诗经》媒人祓禊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