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作品数:67 被引量:500H指数:12
相关作者:杨延林彭芝兰李炜如曹泽毅王玉琼更多>>
相关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基因
  • 8篇蛋白
  • 6篇血性
  • 6篇细胞
  • 5篇缺血
  • 5篇缺血性脑损伤
  • 5篇缺氧
  • 5篇缺氧缺血性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肿瘤
  • 5篇卵巢
  • 5篇脑损伤
  • 5篇护理
  • 4篇子宫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女性
  • 3篇免疫

机构

  • 66篇华西医科大学...
  • 8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符仁义
  • 4篇姚裕家
  • 4篇李炜如
  • 4篇许良智
  • 4篇罗春华
  • 4篇彭芝兰
  • 4篇杨延林
  • 3篇李戈
  • 3篇韩字研
  • 3篇朱沛轩
  • 3篇王航雁
  • 3篇曾蔚越
  • 3篇李尚为
  • 3篇曹泽毅
  • 2篇母得志
  • 2篇廖清奎
  • 2篇毛萌
  • 2篇陶庆芬
  • 2篇王玉琼
  • 2篇王泽蓉

传媒

  • 7篇中华妇产科杂...
  • 6篇实用妇产科杂...
  • 5篇国外医学(妇...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新生儿科杂志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国外医学(计...
  • 2篇国外医学(儿...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广州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2篇2001
  • 6篇2000
  • 9篇1999
  • 4篇1998
  • 7篇1997
  • 9篇1996
  • 7篇1995
  • 1篇199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痫前期-子痫相关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3
2006年
林其德段涛孔北华林建华滕银成古航孙丽洲李笑天贺晶李力刘兴会潘琢如苟文丽马玉燕牟瑞丽
关键词:子痫前期-子痫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HELLP综合征
低剂量 γ 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抗自由基损伤的兴奋效应被引量:4
1997年
2和10mGy60Coγ射线对5~6周龄Wistar品系雄性大鼠进行全身照射后4h,动物骨髓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平等对照组。10mGyγ射线照射后4h,骨髓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100mGyγ射线照射后4h未发现上述效应。2~100mGyγ射线照射后动物骨髓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浓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未见显著变化。在首次10mGyγ射线对动物全身照射后4h,再次用相同剂量进行重复照射,骨髓细胞中GSH浓度、GSHPx、SOD活性立即恢复到对照水平。由于GSH、GSHPx、SOD是细胞中抗自由基损伤的重要物质,本研究结果显示动物首次受低剂量γ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抗自由基损伤系统的防御反应增强即兴奋效应,对相继的第二次照射产生了防卫作用。抗自由基损伤系统的兴奋效应可能与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存在着相关性。
邓文李毓琦余英林学东雷厚成林学东傅文茜
关键词:低剂量辐射骨髓细胞自由基损伤
人巨细胞病毒52KD糖蛋白和150KD磷蛋白基因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
该成果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CMV)52kd糖蛋白及150kd磷蛋白抗原决定簇DNA编码区段的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有制备方便、得率高、抗原性好的优点。它可改进血清学诊断方法及感染类型区...
关键词: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表达人巨细胞病毒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及治疗被引量:1
1996年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钙离子稳态失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自由基的产生、能量代谢障碍以及一些体液因子影响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HIE这些病理因素,在动物实验中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近年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母得志姚裕家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氧病理生理
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抗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反应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 ,皮下预防免疫小鼠后再接种恶性黑色素瘤 ,并以该疫苗皮下注射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鼠 ,随后测量肿瘤大小。采用51Cr释放法 ,体外分析小鼠脾细胞的细胞毒性T细胞 (CTL)活性 ,以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肿瘤抗体。结果 预防免疫使 90 %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生长受到抑制 ,疫苗治疗使 5 0 %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 ,免疫组鼠较对照组CTL杀伤活性在 2 0∶1、10∶1、5∶1不同效靶比时 ,分别增高 34 0 %、2 4 1%及 13 9% (P <0 0 5 ) ,体内出现抗恶性黑色素瘤抗体。结论 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可诱导小鼠抗恶性黑色素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抑制肿瘤生长。
罗锋魏于全阚兵杨莉田玲卢铀彭枫姜愚刘继彦赵霞邹立群雷松毛咏秋
关键词:黑色素瘤免疫
中国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基因变异的研究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原因尚未阐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调节血压的关键系统,其相关基因如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白怀刘兴会刘瑞刘宇李敏淑刘秉文
文献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α和myc癌基因蛋白在卵泡发育与黄体形成及退化中的表达被引量:8
1997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myc癌基因蛋白(myc蛋白)对人卵巢卵泡发育的局部调控机理。方法:收集36例月经规则、因不同妇科情况切除的子宫及卵巢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TGF-α和myc蛋白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卵母细胞在始基卵泡阶段,TGF-α和myc蛋白的表达呈强阳性,随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表达逐渐减弱。在颗粒细胞中,TGF-α和myc蛋白表达均出现在窦前卵泡阶段,随卵泡的增大与成熟,TGF-α表达逐渐增强。闭锁卵泡中TGF-α和myc蛋白表达仅限于卵泡膜细胞。在晚期退化的黄体中,TGF-α和myc蛋白表达均局限于黄体中央瘢痕周围的黄体膜细胞。结论:TGF-α和myc蛋白作为卵巢内局部的调节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协同参与人卵母细胞最初的生长、卵泡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黄体细胞凋亡的过程。
李尚为丸尾猛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ΑMYC基因卵泡发育黄体细胞
全文增补中
自体胆汁体外转流的护理被引量:9
2001年
为使“T管引流、空肠造瘘术”后患者的胆汁能够被机体充分利用而不丢失 ,同时省去人工收集、煮沸胆汁的麻烦 ,采取了自体胆汁体外转流。其方法是 :先夹闭T管 ,在T管与空肠造瘘管之间连接过滤器 ,进行转流。结果此法用于 13例患者均获成功 ,无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 :自体胆汁体外转流简便易行、安全 ,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护理省时省力。胆汁无污染 ,胆汁成分不被破坏而在体内得以充分利用 ,有利于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和促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改善患者术后的全身情况 。
邓小丹兰贵超
关键词:体外转流护理转流期间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腹膜后与腹腔化学治疗的比较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 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腹膜后化学治疗( 化疗) 和腹腔化疗的疗效,并进一步评价腹膜后化疗。方法 选择62 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分别随机进行腹膜后化疗43 例、腹腔化疗重复给药11 例和腹腔化疗单次注药(5 氟尿嘧啶,5 F U)8 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H P L C) 检测淋巴结内5 F U 的浓度。其中16 例腹膜后化疗重复给药患者,比较注药侧与未注药侧淋巴结内5 F U 的浓度。选择腹膜后化疗患者6 例,分别经盆腔腹膜外间隙注入锝硫化锑和伊索显300 各3 例,分别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 X 线摄片,观察药物分布的范围。结果 (1)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5 F U 浓度,腹膜后化疗是腹腔化疗的76 ~119 倍;盆腔淋巴结5 F U 的浓度,腹膜后化疗是腹腔化疗的66 ~106 倍;(2) 腹膜后化疗重复注药,注药侧5 F U 浓度为未注药侧的16 ~20倍;(3) 腹膜后化疗与腹腔化疗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4) 经盆腔腹膜外间隙给药,药物能从盆腔上行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其周围。结论 对于有淋巴转移的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采用腹膜后途径重复给药化疗的疗效,明显优于腹腔化疗。
曹泽毅张丹彭芝兰周世英黎培毅杨延林张崇淑尤宗兵
关键词: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
脉冲电场对人卵巢癌SKOV3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传统的肿瘤电化学治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已成功开展20余年,其机理为利用较低能量直流电的"可逆性电穿孔"效应辅助非渗透性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等进入细胞内,发挥化疗增敏的作用以治疗肿瘤。但该疗法仍无法避免减量后的细胞毒性化疗药...
杨孝军郑飞云胡丽娜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