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作品数:1,403 被引量:2,007H指数:16
- 相关作者:刘斌志李禹阶刘俊男邓晓唐春生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浅析宋初西南民族区域文书通信系统的建构
- 文中将西南民族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从民族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角度,考察宋初此区域内陆路及水路文书通信系统建构状况,指出:区域内文书通信网络的存在,较大程度的满足了民族间文书传递和信息交流的需求,推动了民族间社会文化交流的进一...
- 田青
- 关键词:民族融合宋代
- 文献传递
- 同治朝出使西方世界的斌椿与志刚之比较略论
- 2024年
- 同治时期,清廷先后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方,外交官斌椿与志刚都写有日记,他们对西方列强的见闻与交往 在日记中都得到了反映。这两次出使的目的与成效是不相同的,外交官斌椿与志刚的见闻、感悟也有高下。
- 唐韵
- 略述两次大战之间法国的军事建设
- 2006年
-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一直以欧洲头号军事强国自居,但是二战爆发,只是50天,法军被德军打得溃不成军,战败求和。停滞落后的军事思想、失误的军事建设直接决定了法国的灭亡。
- 黄玉芳
- 关键词:军事思想军事建设
- 浅论历史素养在中学生人文素养结构中的作用
- 2009年
- 人文素养是人们学习知识内化后所凸现出来的气质修养以及这种气质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具有美好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对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素养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历史素养的情感、创新、强化和营造和谐融洽的历史素养氛围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来阐述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历史素养在人文素养结构中的培养。新世纪的历史教学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力提高历史素养在中学生人文素养结构中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 何修明
- 关键词:历史素养人文素养
- 德国社会工作发展范式及启示被引量:5
- 2018年
- 社会工作发展范式是创新社会工作理论与引领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有别于英美社会工作发展范式的德国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发展特色,蕴藏着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范式资源。辅助性社会立法的制度发展范式与反身性社会教育学的专业发展范式共同形塑了德国"主体性-反身性"的社会工作发展范式。我国社会工作可以借鉴辅助性原则和反身性理念,积极拓展社会工作的依附与发展空间,加强社会工作立法和社会工作者的反身性训练,结合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范式。
- 彭善民宋文然王亚芳
-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反身性
- 行走的秦汉少年——教育史视角的考察
- 2020年
- 秦汉时期是交通建设取得突出进步的历史阶段。大一统政治文化格局的确定,使得行旅的空间和知识的幅面空前扩展。未成年人也在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行走实践开创了新的获得见识的学习路径。他们的人生知识、社会知识、地理知识、自然知识均因交通行为大为增益。以求学为目的的行旅生活,更直接与文化继承、文化传递相关。社会的交通开发、交通建设为教育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从教育史的视角考察,秦汉未成年人主动或被动地推进交通发展,参与交通实践,并以"行走为学"的方式、增益了知识,成就了学业,充实了人生,也丰富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内涵。
- 王子今
- 关键词:行旅远方教育史
- “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兼论“最初的中国”的特质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各区域文化由“多元”向“一体”的演进历程是在往复、曲折的文化互动即交流、排斥、冲突中完成的。这种文化互动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致用性、易仿性的普适性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由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组成的深层的核心文化元素的影响。而这些深层次的核心元素则构成史前中国“一体化”的驱动力。距今4500年以前的中国,呈现着一种“多元”的、差序性的、无序的区域文化格局。而从龙山时代陶寺文化开其端,中原地区政治体在环境倒逼中逐渐形成具有特殊制度范式及价值体系的早期国家。这种早期国家以政治力量推动着史前文化由“多元”向“一体”发展,并在从陶寺到二里头文化的演进中,形成史前“中原中心”及其具有“华夏化”雏形的政治、礼乐制度。而“共识的中原”则是这种由“多元”向“一体”转型的契机,“最初的中国”则是中原早期国家的制度范式和礼乐文化的整体呈现。
- 李禹阶
- 关键词:文化冲突
- 浅析西周礼乐文化的起源及其历史价值
- 2013年
- 礼乐文化孕育于上古时期。殷周之际,中国文化发生了一次中华文明史进程中引人注目的历史变革,这种变革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史传的周公"制礼作乐",也就是西周礼乐文化的兴起和成熟。文章分析了西周礼乐文化的起源,礼乐文化的形态、礼乐文化与"孝"之间的关系,以及礼乐文化与孝观念作为西周意识形态的基本纲领和最高的道德原则,探寻和揭示蕴涵于礼乐之中的内在精神实质周代礼乐文化的历史特色与价值体系以及它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 汪荣
- 关键词:西周礼乐文化历史价值
- 试论宋代经济的三驾马车被引量:1
- 2012年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拉动当代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对于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正税及禁榷收入以外的重要财政来源。宋代的出口、消费和投资呈现出政府搭台,市民阶层积极参与,相互影响、协调运作,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特点。宋代发展经济的经验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 王伟超
- 关键词:宋代三驾马车
- 夏商时期巴文化与先前“石家河文化”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所谓"早期巴文化"指的是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文化,这些早期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陶器。运用考古"地层学"的叠压关系和考古"类型学"对各类陶器进行比较,发现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文化遗存中的不少陶器都与该地区先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遗存中的陶器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从而证明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巴文化,其主要是由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土著居民生息繁衍而来。这为巴文化起源于鄂西、三峡地区说提供了主要的证据。
- 杨华何怀红
- 关键词:夏商时期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