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 作品数:139 被引量:509H指数:11
- 相关作者:李衡眉陈海涛刘惠琴张淑清胡瑞琴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生子扎弓箭习俗的渊源被引量:1
- 1989年
- 据说满族生子,有悬挂弓箭于门前的习俗。此俗至今仍流行于汉族人民中间。记得儿时,生活在农村,每见谁家在左挂出一副精制绑扎的小弓箭,准知必生贵子。弓箭上还饰有桃枝与艾草,充满了神密色彩。问于长者,答曰“避邪”。当时,对此俗大惑不解。待长大后,进学校,读历史,并涉猎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方知“避邪”云云自系托辞于宗教迷信,但这小小的弓箭却是大有来历的。《礼记·内则》曰:“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注云:“表男女也。弧者,示有事于武也;帨。
- 李衡眉
- 关键词:弓箭习俗宗教迷信汉族人避邪托达人
- 评《昭穆制度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评《昭穆制度研究》任士英昭、穆与昭穆制度,习见于传世文献。昭穆制度作为一种历史存在,源远流长,从无异词,但昭穆制度的本源与真实情况如何,却从没有一致的、令人信服的说法,兼之昭穆制度与宗庙、祭祀、墓葬、婚姻、继承及宗法制度等关系密切,先贤硕儒更是聚讼纷...
- 任士英
- 关键词:昭穆制度宗法制度母系氏族婚姻关系吕思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 中国传统文化人本精神论略被引量:3
- 2006年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优良传统。传统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天地之间人为贵,凸现人与天地并立而灵于万物的地位;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他非人之物;以人为本思想渗透于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
- 俞祖华齐超
- 关键词:以人为本传统文化
- 近世来华西人视野里的两种中国人形象被引量:1
- 2003年
- 在近世来华西方人的视野里,中国人的形象有理想化的与妖魔化的、美好的与丑陋的、可钦可佩的与令人恐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传奇阶段、崇华阶段、蔑视阶段、困惑阶段。此外还因观察者身份、角色或经历的差异而导致"中国人形象"的变化,如教士的"理想化"与商人的"妖魔化"的差异。两种中国人形象的差异还与作为复合体的中国民族特性本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有关。
- 俞祖华
- 关键词:理想化妖魔化
- 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被引量:34
- 1995年
- 以长城为界,中国的北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边耕地农业民族,由于游牧的移动性与农业的固定性的不同,铸成了古代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社会模式。定居社会与草原社会,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一方面长期并行发展,一方面又相互冲突与融合,交织构成了迄于17世纪清代统一中国南北的全部历史。秦、汉以来长城两边经济、文化分合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这两个区域及两个社会之间,必然有某种贸易的存在,以体现其根本的经济共生关系。特别是明代,“
- 余同元
- 关键词:《万历武功录》互市贸易朝贡贸易
- 《语丝》时期周作人思想评析被引量:3
- 2003年
- 曾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骁将的周作人,自20世纪30年代始,逐渐减弱其弄潮的势头,终于由激进而平庸,由平庸而保守,由保守而走向了反动。在其前后分明的两种人生色块中,《语丝》期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其前期的辉煌,也依稀可见其后期的暗淡。
- 赵慧峰张静
- 关键词:《语丝》反传统
- 吴稚晖与教育救国被引量:3
- 2001年
- 教育救国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吴稚晖是这一思想的服膺者。他以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立场为基点 ,加盟教育救国的行列 ,主张发展科学工艺 ,普及平民教育 ,并积极奔走宣扬教育救国的思想 ,不可谓无功。但他初期以此反对暴力革命 ,继而加盟国民党反动阵营 ,顽固坚持反共立场 ,成为教育救国队伍中政治上最为堕落的人物。
- 赵慧峰李园
- 关键词:教育救国思想政治立场平民教育无政府主义
- 欧洲敦煌学研究简述及其论著目录被引量:2
- 2001年
- 戴仁陈海涛刘惠琴
- 关键词:敦煌学新学道士梵文回鹘文
- 试析《中华民国宪法》制定过程的特征被引量:3
- 2001年
- 中华民国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产物。在制宪过程中 ,由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观念的影响 ,资产阶级制宪主体———国会的种种局限性以及国民资产阶级民主制宪意识的淡薄 ,使《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过程表现出不同于他国的特征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 刘兰昌
- 关键词:北洋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宪法》宪政思想资产阶级
- 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1
- 2002年
- 隔都是中世纪欧洲社会通过法律手段对犹太人实行强制隔离而设立的犹太区。它人为地将犹太人从非犹太社会中分离开来 ,对犹太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 ,隔都生活又将犹太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使犹太人非但没有被同化 ,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 ,使犹太民族历经劫难却顽强地生存下来。
- 张淑清
- 关键词:犹太人隔都《塔木德》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