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6,695 被引量:11,722H指数:30
相关作者:赵丕杰张志忠张桃洲林精华刘占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77篇期刊文章
  • 35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49篇文学
  • 1,135篇文化科学
  • 999篇语言文字
  • 525篇艺术
  • 356篇哲学宗教
  • 305篇历史地理
  • 191篇经济管理
  • 112篇社会学
  • 97篇政治法律
  • 3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医药卫生
  • 7篇建筑科学
  • 6篇电子电信
  • 5篇天文地球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军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26篇文学
  • 389篇文化
  • 319篇诗歌
  • 255篇小说
  • 217篇教学
  • 195篇艺术
  • 192篇电影
  • 181篇汉语
  • 177篇语文
  • 170篇语言
  • 161篇美学
  • 161篇教育
  • 148篇代文
  • 148篇诗学
  • 137篇叙事
  • 131篇写作
  • 126篇文艺
  • 124篇审美
  • 124篇文教
  • 117篇社会

机构

  • 6,134篇首都师范大学
  • 4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2篇中国社会科学...
  • 30篇北京大学
  • 2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2篇清华大学
  • 20篇中国人民大学
  • 19篇中央民族大学
  • 14篇中国传媒大学
  • 11篇南京大学
  • 11篇河北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9篇黑龙江大学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北京语言大学
  • 8篇绥化学院
  • 8篇澳门大学
  • 8篇四川外国语大...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375篇赵丕杰
  • 122篇张志忠
  • 93篇毛志成
  • 81篇刘占泉
  • 78篇张桃洲
  • 77篇林精华
  • 75篇踪凡
  • 72篇陶东风
  • 63篇冯蒸
  • 61篇夏静
  • 59篇王德胜
  • 59篇凌燕
  • 58篇胡疆锋
  • 52篇孙士聪
  • 50篇徐海龙
  • 44篇黄应全
  • 39篇杨霞
  • 39篇王光明
  • 38篇胡谱忠
  • 38篇邓小军

传媒

  • 333篇青年记者
  • 266篇首都师范大学...
  • 128篇汉字文化
  • 119篇中学语文教学
  • 106篇语文建设
  • 105篇文艺争鸣
  • 91篇文艺研究
  • 75篇中关村
  • 63篇电影文学
  • 57篇文艺评论
  • 57篇中国现代文学...
  • 56篇中国诗歌研究...
  • 53篇文学遗产
  • 52篇文化研究
  • 51篇中国图书评论
  • 51篇乐府学
  • 51篇中国诗歌研究
  • 48篇文学评论
  • 43篇北方论丛
  • 33篇当代电影

年份

  • 28篇2025
  • 199篇2024
  • 229篇2023
  • 186篇2022
  • 249篇2021
  • 231篇2020
  • 276篇2019
  • 298篇2018
  • 346篇2017
  • 326篇2016
  • 321篇2015
  • 294篇2014
  • 283篇2013
  • 304篇2012
  • 333篇2011
  • 332篇2010
  • 318篇2009
  • 256篇2008
  • 276篇2007
  • 214篇2006
6,6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间双向振摆~1——“美学大讨论”时期吕荧美学思想重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因深受列宁"观念,即真理"、"唯批"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等思想的影响,吕荧在客观的"真"与感性的"美"的探索中发生了游移与误置。"知识话语"的求真理想与"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要求...
李圣传
关键词:美学大讨论意识形态话语
汉语陈述、疑问基本语调的调位表现
汉语语调的调位问题一直较少涉及,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一股只用语言简单描述传达语气的汉语语调音高变化,而不是给学习者以更科学、直观的学习参照物。文章用实验的方法,将陈述句、无标记疑问句、语气词疑问句、代词疑问句、X...
江海燕
关键词:语音实验
文献传递
电视,且慢让女人忏悔
2011年
央视有个赚人眼泪的著名栏目——《忏悔录》,相信许多观众有捧场。在频道转换的瞬间,煽情而又真实的抱头痛哭的场面,常使观众茫然,因此"驻足"。节目通常的叙述方式是:由重罪犯人与久未谋面(甚至入狱后从未谋面)的亲属见面时的下跪、恸哭场面始,继而介绍犯罪过程,最后以更为悲情的生离场面结束。双方都不知下次相见将在何时。
凌燕
关键词:《忏悔录》电视女人犯罪过程场面
从杜威的经验观探析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从杜威的经验观来看,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主动和被动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由此给予有机体各种刺激,使有机体在实践中获得反思,建构经验。观照中国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发现,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实践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优秀教师以此为参照,激励学生也积极地展开自觉的实践和反思,创造自己的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为反思的魅力所吸引,投身于"教学相长"的情境中,这也就是理想的"乐学"境界。
王倩
关键词:经验观语文教学
南宋的文根小议
2014年
我很想探讨一下中国的文根问题。想来想去,我特意选了中国历史上最腐朽的朝代之一南宋为例。为什么举南宋那样的腐朽朝代为例?因为文化在逆境中依然不衰败,更能说明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深。
毛志成
关键词:南宋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历史朝代
元好问诗述沁州出土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
2016年
《全唐文》所录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是考察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生平事迹及其河汾之学与唐初贞观之治关系的关键性文献。元好问《铜鞮次村道中》诗、《送弋唐佐董彦宽南归》诗,记述了亲见于金贞祐四年或此前不久出土于沁州铜鞮山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指出《文中子墓志》所述为信史,可以破除对文中子之怀疑。沁州出土薛收所作《文中子墓志铭》比汲冢出土《竹书纪年》还要宝贵。元好问两诗宝贵的史料价值,在于证明元好问所见薛收《文中子墓志》与今存薛收《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基本内容一致,从而多一重证据证明今存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之信实。
邓小军
关键词:元好问
也谈表意文字与词文字、语素文字的关系——兼与郑振峰先生商榷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旨在澄清汉字性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包括词文字和语素文字。古代汉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把表意文字理解为"以形表意"的文字是一种误解,认为汉字中的"字"与拉丁文字中的"字母"不可比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字的性质取决于文字系统中的单个符号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司玉英
关键词:表意文字语素文字表音文字
英汉比喻性词语的对应关系及其文化解读
2007年
语言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比喻又是语言上很重要的一道色彩,体现着每个民族自己的思维方式、语言心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宗教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异同,汉语言和英语言在词语的比喻义上体现了一种对应、不完全对应或非对应。本文就是从文化内涵异同的角度来探讨与解读这种在设喻时喻体和喻义上的对应或不对应关系。
万金
关键词:比喻性词语文化渊源
敦煌本《俗务要名林》音注声母再探讨
2011年
《俗务要名林》是一本记录平民生活常用词的工具书,在历史上未见著录。因此所记载的音注及词条更具语言学价值。注音不拘官韵,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口语音,记录了唐初语音的大致面貌。音注与《切韵》系反切差别较大,直音也独树一帜。对音注来源与构成及所反映的语音现象的探讨对揭示《要名林》的成书及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李红
关键词:中古音反切
互联网读者对日本原版漫画的意义再生产被引量:4
2017年
日本漫画是体量巨大的文化产业,由于各种文化贸易和政策壁垒,中国读者很难获得正版的日漫书籍杂志。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中国读者可以在线免费阅读大量日漫作品。纸媒日漫与网媒日漫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相互促进。
徐海龙张文乐
关键词:日本漫画互联网
共6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