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
- 作品数:53 被引量:148H指数:7
- 相关作者:颜玲月王秋黄曼兰王军芳何莲桂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某大桥的加固改造施工及其效果评价
- 检测结果,分析了某三跨连续简支钢筋混凝土板梁大桥的病害原因,详述了大桥的桥面加固补强、改造结构受力体系、板梁粘钢加固修复及支座更换和墩台破损修复的设计思路及其桥梁底部粘钢、BICS法裂缝修补和植筋施工工艺,并结合理论分析...
- 王逢朝严景明严林刘纪峰
- 关键词:加固处理施工工艺补强效果
- 钢筋屈服后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与变形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钢筋屈服后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与变形、钢筋应变的关系,提出了变形特征值和裂缝特征值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为实际工程中以简单易测的裂缝宽度作为综合反映变形、裂缝、钢筋应变的性能指标对构件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损伤识别及实际的加固修复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王逢朝李振宝吕晓马华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
- 考虑盾构隧道围岩扰动损伤的地表沉降预测
- 为评估水土耦合和施工扰动围岩损伤对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了盾构施工对围岩扰动损伤过程,提出了考虑施工扰动围岩损伤和水土耦合效应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修正计算方法,将上述计算方法应用于北京地铁十号线11标段盾构隧道部分断...
- 刘纪峰王逢朝
-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表沉降
- 文献传递
- 混凝土结构传统加固技术特性及缺陷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传统加固方法做了相应的介绍,指出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特别对各种加固技术各自还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重点叙述,最后对加固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总结,从而指明今后加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郑仁亮王逢朝王全凤
-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 三明地区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之定位与测设
- 2010年
- 三明地区110-500 kV的输电线路大都穿行于崇山峻岭,且山区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定位精度要求更高,故采用RTK定位方法精确测定线路。同时,因地制宜,妥善处理解决复测及施工放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王秋
- 关键词:输电工程RTK测设
- 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把其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推导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阐述了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思路.将结构的性能划分为功能完好、功能连续、破坏控制、损失控制及生命安全5个性能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比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更能有效地把握结构在未来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同时该方法能对不同的性能目标进行多目标设计,满足业主对不同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 张会芝刘纪峰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水平
- 桩侧+桩端后压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工程实践被引量:3
- 2010年
- 详述了某工程采用桩侧桩端联合后压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施工方法,并对后压浆的10根试验桩和未压浆的2根锚桩进行了现场检测试验,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侧桩端联合后压浆桩的桩长满足要求,桩身结构完整;联合后压浆桩的承载力比未压浆桩的承载力提高70%以上;将静载试验的最大荷载确定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偏于安全的,工程桩极限承载力按8800 kN设计是可靠的;使用桩侧桩端联合压浆提高桩承载力的方案是可行的,但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后压浆的地层、控制好压浆量和压浆压力。
- 刘纪峰段刚杨宏涛
- 关键词:基桩承载力静载
- 不同仓径中心卸料超压试验研究
- 2018年
- 由于试验条件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国内外很多学者无论是采用试验手段还是数值模拟手段研究筒仓卸料压力,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基于缩尺模型仓预测原型仓的卸料压力。这是否科学,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本文采用两种不同仓径的筒仓进行试验,并计算出超压系数进行对比分析。
- 刘海林原方徐志军徐志军
- 关键词:筒仓
- 21世纪室内设计新特征被引量:1
- 2007年
- 21世纪,随着科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许多领域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同样,在室内设计领域也出现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特征。论文试从多个角度加以剖析、介绍这些已经出现在这个设计专业领域中的新特征。
- 林银大
- 关键词:生态学文化内涵
-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文章从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岩体裂隙网络渗流的特点出发,以节理开度变化为纽带,对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离散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并用离散元数值方法结合算例分别进行了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非耦合计算。结果表明:耦合计算所得到的应力、位移和渗流量与非耦合计算得到的结果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因此,应从渗流场应力场两场耦合的角度考虑,才能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满足安全性的解答。
- 王勇胡勇范卫琴
- 关键词:渗流场应力场离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