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 作品数:279 被引量:714H指数:12
- 相关作者:王建红曾昱覃寿伟刘巧蓉肖本建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中产阶层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07年
- 学术界对中国中产阶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重心是中产阶层的构成、中产阶层的功能、扩大中产阶层的途径。学者们多主张以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社会地位、职业特征等多元指标来界定中产阶层,认为中产阶层具有维系社会稳定、促进消费和引导社会价值观等社会功能。扩大中产阶层的政策是一个由财政、分配、教育、保障、产业等政策构成的有机体系,其途径主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保障教育公平。目前关于中产阶层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 曾昱
- 关键词:中国中产阶层社会功能
- 蔡廷锴在"闽变"中的三次重大抉择被引量:1
- 2003年
- 福建事变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造成该事变迅速失败和19路军瓦解的因素很多,其中19路军统帅蔡廷锴的决策失误是直接原因。
- 韩真
- 关键词:蔡廷锴
- 试论系统生态理论对社会工作的贡献与局限被引量:9
- 2006年
- 系统生态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改变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促进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局限。
- 董云芳黄耀明
- 关键词:社会工作
- 试论转型时期中国崇老文化的秉承与变迁被引量:2
- 2010年
- 崇老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型文化,它通过多种渠道维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崇老文化也不例外,它已经从过去那种绝对的、唯一的崇老文化演变成一种调节代际关系的尊老文化。这种变迁并不是全盘否认而是一种由个体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转移,一种由极致化向多样性转化的过程,一种秉承与变迁之间的较量。
- 黄耀明
- 关键词:秉承
- 墨索里尼上台原因探析
- 2004年
- 20世纪 2 0年代 ,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攫取了意大利王国的最高统治权 ,他的上台既是意大利特殊历史条件下矛盾冲突的产物 ,又与法西斯党的煽动宣传、王国政府的软弱无力以及一些政客、封建势力、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 ,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 傅新球
- 关键词:墨索里尼经济危机
- 论“讲授法”及其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被引量:6
- 2013年
- 每当提起"讲授法"这个词语的时候,许多人会不经意间想到这样两个熟悉的词语:"填鸭式"、"满堂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主流观点具有从众心理趋向,即人们普遍认为"讲授法"等于"满堂灌";其次是,现实中教育者确实是在课堂中不恰当地使用讲授法。这种不恰当的过分使用如同"质量互变原理",当量积累到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讲授法在其课堂运用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讲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超过临界点就会出现"填鸭式"或"灌输法"的状况。
- 李香林
- 关键词:讲授法教学满堂灌课堂
- 先秦至五代时期财产继承诉讼制度述略被引量:3
- 2009年
- 先秦时期财产继承及其诉讼制度比较粗略,秦汉时期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财产继承及其诉讼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允许养亲属为子以及制定户绝法令,隋唐五代时期则进一步规定了户绝财产与孤幼财产的继承及其诉讼制度,这体现了古代产权制度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刘云
- 周代性别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 2009年
- 西周时期逐步完善起来的周礼,标志着我国性别制度的逐步形成及基本定型,以后各代的性别制度大致在此基础上渐渐完善起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私学的兴起及士阶层的活动,使得西周时形成的性别制度得以进一步推广普及。
- 丁联
- 关键词:西周春秋战国
- 西塞罗《论老年》中老年人心理保健观的现实价值
- 2009年
- 西塞罗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论老年》发表于公元前44年,是一篇对话体论著。西塞罗假借年事已高的加图之口在文中针对老年人的工作、身体、快乐、死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批评。尽管该文篇幅不长,时代久远,但其中关于人生、死亡、敬老、养生等问题的一些精辟论述对于今天帮助老年人消除心理负担,养成健康心态实现积极老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黄耀明
- 关键词:西塞罗老年人心理健康
- 税役文书与社会控制:宋代户帖制度新探被引量:5
- 2010年
- 宋代的户帖是产税文书,也是宋代赋役推排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不是纳税通知书,其使用范围较广,涵盖了民田、官田、寺观产业以及房屋与宅地等。宋代户帖是从五代承袭而来,一般官员、民户、寺观都有户帖。但是,有些民户存在一个户头有多个户帖的现象,这成为户帖的最大缺陷,再加上各地官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标准,因而在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后,户帖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作为产税文书,户帖是宋代朝廷进行社会控制的一个制度窗口。
- 刘云
- 关键词:宋代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