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 作品数:3,678 被引量:11,753H指数:37
- 相关作者:冰河李志刚詹庆明王江萍王炎松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川盐古道”
- 将“川盐古道”作为文化线路来研究,提升了古道沿线古镇、遗迹的保护价值与保护层次,使原来孤立的点成为一系列重要文化现象中的重要单元或节点。从“川盐古道”角度重新认识了解巴蜀地区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无疑对沿线遗产的筛选、评估、...
- 赵逵张钰杨雪松
- 关键词:川盐古道资源保护
-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开放式大学校园交通分析
- 开放式大学校园交通系统的建设,是对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与提升.便捷、高效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不仅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便利,也为周边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安全、绿色的出行服务,从而增加了开放式大学校园与外部的联络.本文通过对武汉市...
- 陈子豪王江萍李雪敏
- 关键词:交通系统
- 众创空间的内涵、功能搭建与机制——对广佛智城的实证被引量:18
- 2016年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互联网+"的"双创活动"开展与众创空间建设方兴未艾。相关研究发现,众创空间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内部功能系统及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分析"广佛智城"众创空间的建设历程、功能构成及其运作机制,揭示了众创空间空间规划和功能搭建的特点,以及众创空间在集聚产业要素和降低产业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 项振海黄哲李志刚
- 从笔墨结构中的文化情态看中国画的发展被引量:3
- 2009年
-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体现,就中国画而言,笔墨即是构筑中国画形态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画审美的必要依据,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国画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从笔墨结构中所包含的文化情态来看待中国画的发展,阐述了文化与笔墨的联系,并且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阻碍中国画发展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来发展中国画。
- 孙晓华吕大卫
- 关键词:笔墨结构中国画民族文化
- 职住地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通勤行为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2024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快速蔓延导致了职住分离及交通拥堵等问题,倡导轨道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成为大城市缓解通勤压力的重要手段。当前研究主要以居住地作为地理背景考察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通勤的作用,但较少探索就业地建成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189个轨道站点的刷卡数据识别轨道交通通勤人员并构建通勤出行链,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解析职住地涉及建成环境和轨道站点的30个特征因素对通勤客流量和通勤时间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居住地通勤客流量表现为较集中的点状分布,就业地通勤客流量则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职住地两端通勤时间的空间格局均呈中间低、外围高的分布特征;②职住地周边建成环境因素对轨道交通通勤客流量和通勤时间普遍存在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整体而言居住地建成环境的相对影响程度高于就业地,但就业地“公司企业数”是影响通勤客流最重要的要素,就业地“与城市中心距离”则是影响通勤时间的首要因素;③职住地周边同一建成环境因素,对于通勤客流量和通勤时间的影响可能截然相反,这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和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职住地建成环境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的关联,有助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职住空间的协调发展。
- 彭建东张远航申犁帆代琦杨红
- 关键词:建成环境城市轨道交通
- 基于文脉的城市环境评估中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 城市环境评估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建立评估中指标体系的时候纳入历史和人文因素,使得城市环境评估工作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城市环境评估工作中引入结构方程模型,科学确定城市环境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系数,这是城市环境评...
- 童乔慧尚涛刘天桢
- 关键词:城市环境文脉结构方程模型
- 文献传递
- “天地”与“自然”——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的概念被引量:5
- 2014年
-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自然,主要有两个概念:"天地"、"自然"。"天地"的最大功能是孕育生命,具有生态的意义。天地具有神圣性。人参与天地的创造。"自然"不是指物质,而是指物质的一种性质,此性质为自然而然,即本性。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地"、"自然"概念,其深刻内涵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望衡
- 关键词:天地
- 中华民族童真的魅力——中华史前审美意识本质论被引量:1
- 2014年
- 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来看史前审美意识,它有两个基础,一是人性,二是农耕经济。史前社会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生产力虽然不高,却能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这为他们在精神上的追求提供了基础。史前审美意识的特质主要有:对自然审美的生活性与平易性;社会审美的礼仪化与合天地性;审美意识的兼容性与丰富性,宗教、科技、礼仪、艺术全在里面,混沌一体。史前初民所创造的各种器物均达到令后人惊叹的地步,它们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不可重复的。
- 陈望衡
- 关键词:史前审美文明
- 金溪明代牌坊建筑艺术初探被引量:3
- 2015年
- 牌坊作为一种典型的纪念性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技术等的最高水平。金溪县位于赣东抚河中游,是临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作为古村落的重要组成元素,其遗留至今的明代牌坊建筑形象地展现了当地明代儒耕文化以及高超的建筑技艺。该文在实地考察、调研和相关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从牌坊的历史背景、形态结构、雕饰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分别对江西省金溪县现存的明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牌坊建筑艺术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 王炎松商曼
- 关键词:明代雕刻艺术
- 汉口里分建筑社区的改造设计研究
- 2014年
- 现代建筑占据着城市的主要位置,历史建筑开始显得格格不入,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改建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十分关注的问题。汉口里分建筑社区作为一个历史建筑社区,社区中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更加需要得到保护和重视。
- 付谷毅
- 关键词:生态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