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03-02-05)

作品数:26 被引量:539H指数:16
相关作者:袁峰周涛发范裕张乐骏马良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塔斯马尼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成矿
  • 16篇盆地
  • 10篇矿带
  • 10篇长江中下游成...
  • 10篇成矿带
  • 8篇矿床
  • 7篇庐枞盆地
  • 6篇地质
  • 6篇斑岩
  • 5篇山岩
  • 5篇同位素
  • 5篇铜矿
  • 5篇玢岩
  • 5篇火山
  • 5篇火山岩
  • 4篇闪长玢岩
  • 4篇铁矿
  • 4篇火山岩盆地
  • 4篇安徽庐枞盆地
  • 4篇斑岩型

机构

  • 26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铜陵有色金属...
  • 1篇塔斯马尼亚大...

作者

  • 25篇袁峰
  • 23篇周涛发
  • 20篇范裕
  • 14篇张乐骏
  • 8篇钱兵
  • 8篇马良
  • 6篇王世伟
  • 4篇张明明
  • 4篇李晓晖
  • 3篇贾蔡
  • 2篇郝麟
  • 2篇谢杰
  • 2篇王文财
  • 2篇汤诚
  • 2篇钟国雄
  • 2篇李修钰
  • 2篇邱宏
  • 1篇吕玉琢
  • 1篇宋玉龙
  • 1篇张千明

传媒

  • 8篇岩石学报
  • 7篇地质学报
  • 4篇矿床地质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矿物学报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地质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4
  • 5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型铁矿床资源储量估算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玢岩型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的一种典型矿床类型,矿床空间特征复杂,矿体形态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对资源储量估算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对长江中下游玢岩型铁矿床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研究,实现先进的三维矿业软件Surpac和传统地质研究方法的结合,在收集整理矿床地质综合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体三维模型、脉岩三维模型、夹石三维模型等。并依照国家标准,以传统可靠性程度分类为依据划分资源储量类别,以建立块段约束体模型的方法,进行玢岩型铁矿床三维储量估算工作。实现了三维空间解译、搜索椭球参数的确定、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分类、储量估算的全过程,并对传统可靠程度分类和Surpac软件提供的可靠程度分类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完全满足我国资源储量估算工作的相关标准,可为提交地质勘探报告服务。本项成果在长江中下游玢岩型铁矿床及类似的复杂固体矿床储量快速、精确计算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张明明周涛发袁峰李晓晖李修钰贾蔡
关键词:资源储量分类储量估算SURPAC软件
沙溪斑岩铜矿三维建模及铜品位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针对沙溪斑岩铜矿床,首先构建了主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之后以此作为约束对主矿体内部的铜品位数值开展空间变异研究分析。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主矿体走向、倾斜和厚度方向上的实验变异函数进行了理论模型拟合。拟合结果显示,铜品位在矿体走向方向上具有最好的连续性,较高的块金常数则显示出铜品位在较小范围内有很大的随机性,进而建议矿山提高矿区的勘探密度,进一步对矿体及品位的分布进行控制。
袁峰陈庆李晓晖张明明贾蔡
关键词:三维模型地质统计学
宁芜盆地钟姑矿田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宁芜盆地为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主要矿集区之一,以中生代火山岩和铁矿床广泛发育为特征(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前人通过对该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玢岩铁矿'理论(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钟姑矿田位于宁芜盆地南段(图1),矿田内除白象山、姑山矿床外,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随着杨庄、太平山等矿床的新发现,新的矿田成矿规律、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等还待深入分析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钟姑矿田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
孙维安袁峰
关键词:闪长玢岩黑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蚀变作用
陶村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1区域地质背景宁芜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缘,靠近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带(翟裕生,1992)。宁芜盆地是一个继承性断陷火山岩盆地,发育了一套海相或陆相的沉积岩(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火山岩系是区内主体岩层。火山岩系之下的地层由三叠系中统周冲村组石膏盐层、黄马青组砂页岩,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砂岩和上统西横山组砂砾岩构成。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形成于早白垩世(周涛发,2010),与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的相应地层单元自下而上依次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
马良周涛发袁峰范裕张乐骏钱兵
关键词:铁矿床区域地质背景闪长玢岩火山岩盆地扬子板块北缘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被引量:65
2016年
陆内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发现对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陆内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发育多个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如铜山口Cu-Mo矿床、鸡冠嘴Cu-Au矿床、白云山Cu矿、城门山Cu-Mo矿床、武山Cu-Mo矿床、丰山洞Cu-Au矿床、丁家山Cu矿、洋鸡山Au矿、沙溪Cu-Au矿床、冬瓜山Cu-Au矿床、舒家店Cu矿床和安基山Cu矿床等。本文选取成矿带内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含矿斑岩、脉体特征和围岩蚀变)、成岩成矿年代、成矿岩体的岩石化学和成岩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于燕山期陆内造山过程,成矿斑岩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149~105Ma之间,进一步可以分为早、中、晚三阶段:149~135Ma、133~125Ma和123~105Ma,三阶段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成矿带中的断隆区,早阶段(149~135Ma)和晚阶段(123~105Ma)多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中阶段(133~125Ma)矿化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化。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斑岩型矿床的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大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源自富集地幔的岩浆和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源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浆对成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混入使得混合岩浆富水、硫和金属(Cu、Au)等。进一步通过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对比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斑岩型矿床一般不发育高级泥化岩帽(advanced argillic liithocaps)以及浅部的高-中硫矿化蚀变系统,含矿岩浆源区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明显不同。
周涛发王世伟袁峰范裕张达玉常印佛Noel CWHITE
关键词:成岩成矿作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安徽铜陵矿集区舒家店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被引量:4
2011年
铜陵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中部,区内分布多个大型铜、硫、金多金属矿床(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毛景文等,2009)。舒家店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东部,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舒家店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化与舒家店辉石闪长岩密切相关(王世伟等,2011;
吕玉琢周涛发袁峰范裕王世伟
关键词:铜陵矿集区辉钼矿辉石闪长岩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矿化
铜陵冬瓜山矿床深部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与矽卡岩型矿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冬瓜山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中的主要矿床,对于该矿床中斑岩型成矿作用的研究缺乏。本文对冬瓜山矿床深部是否存在斑岩型矿体、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与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研究。冬瓜山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矿化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特征,矿化可分为钾硅酸盐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两个成矿阶段;斑岩型蚀变分带在空间上向外与矽卡岩化带过渡。斑岩型矿化的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40Ma,与上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相关的石英/辉石二长闪长岩应为同期闪长质岩浆形成。深部斑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由高温向中温演化的特点,与浅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二者的成矿流体应该为一个热液系统,深部岩体内部流体演化形成斑岩型矿化,而接触带部位流体演化形成矽卡岩型矿化。
袁峰宋玉龙王世伟周涛发孙维安
关键词:斑岩矽卡岩成矿流体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被引量:121
2012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在该地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了大量科学研究论文和50余部专著。据统计,1959年~2012年间在公开发行的中文地质学期刊中,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术论文共888篇;1990年~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SCI检索论文中该区有185篇。这些论文中涉及矿床学方面的研究最多,约占论文总数的一半。成矿带内,铜陵矿集区研究程度最高,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也最多。有关成矿带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趋势逐年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0~2012年出现两个研究高峰,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仍然是我国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与矿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中生代构造转换与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2)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3)成矿系统及其演化;(4)成矿潜力。本专辑收录的26篇论文基本反映了当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最新研究进展,所报道的大量地质学新观察、矿床学和岩石学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等对深入进一步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成矿带基础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周涛发范裕袁峰钟国雄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庐枞盆地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磁铁矿-阳起石-磷灰石矿床——以马口铁矿床为例被引量:27
2012年
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最近在庐枞盆地南部正长岩中发现一种新类型铁矿床——马口铁矿床。本次工作通过详细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系统开展了马口铁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马口铁矿床的矿体沿石英正长斑岩体中构造破碎带产出,产状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床围岩蚀变晕范围较为局限。矿床的成矿作用可分为碱性长石阶段、磁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磁铁矿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形成与宁芜玢岩型铁矿床相类似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三矿物组合。矿床中与磁铁矿共生的磷灰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52.2~322.6℃,反映其成矿温度略低于典型的玢岩铁矿床。通过赋矿岩体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金云母Ar-Ar方法,确定马口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27.3±0.8Ma,赋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29.4±1.4Ma,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可以得出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只是提供了赋矿空间,矿床的形成与其无直接成因联系,而可能与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有关。马口铁矿床是庐枞盆地成矿作用最后阶段的产物,也可能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晚一次成矿事件的代表,具有显著的特色。
周涛发王彪范裕袁峰张乐骏钟国雄
关键词:庐枞盆地A型花岗岩
安徽庐枞沙溪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沙溪斑岩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庐枞火山岩盆地外围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详细研究了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分带。结果表明,矿床的蚀变类型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从深到浅依次发育有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叠加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等蚀变。确定了矿化特征、矿物生成顺序并划分了成矿阶段,即:钾硅酸盐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又可进一步分为石英硫化物亚阶段和绿帘石-绿泥石亚阶段。基于蚀变及矿化特征认为,沙溪铜矿床的矿化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亚阶段是黄铜矿主要的沉淀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也对成矿贡献了部分铜质。与世界上不同构造环境的典型斑岩铜矿床对比认为,沙溪矿床总体上与这些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类似;与陆缘弧、岛弧、陆内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矿床在矿体产出位置、蚀变分带方面相似;而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与板内环境的德兴矿床在矿体位置、蚀变分带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在脉体类型特别是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脉体特征上较为一致。因此,对于斑岩型矿床而言,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则控制了其蚀变、矿化特征。
袁峰周涛发王世伟范裕汤诚张千明俞沧海石诚
关键词:蚀变矿化成矿阶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