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110)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丽华张文普郭佑民姜卫香钱玉娥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分支形态的影像学及流态功能改变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 王丽华张文普姜卫香钱玉娥
- 关键词:肺动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 基于CT影像的肺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动力学数值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定量研究肺动脉(PA)内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寻求其与肺动脉高压(PAH)发生、发展的关联。方法:结合临床测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CT影像数据,对肺动脉及其分支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真实的肺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立体几何结构;针对重建后的肺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几何模型,主肺动脉入口条件采用Womersley脉动速度分布,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求解了心动周期内肺动脉及其分支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心动周期内不同时期的流场、压力和壁面剪切应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对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仿真计算表明,正常成人在心脏收缩期,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压力均较舒张期高,收缩期右肺动脉压力明显高于左肺动脉,右叶间动脉压力较左侧高;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的流速有显著性差异,右肺动脉远端流速远大于左肺动脉;在收缩期,右肺动脉分叉前近端血流形成高壁面剪切力场。结论:右肺动脉近端和右叶间动脉是承受压力较大,最早出现改变的阶段,对于早期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应着眼于此段动脉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 张文普阚丽丽王丽华
- 关键词:右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左肺动脉叶间动脉
- 基于多排螺旋CT正常肺动脉分支的流态模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 CT(MDCT)的 CT 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及超声流态数据与流体力学软件相结合初步模拟正常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方法选择正常胸部心电门控 CTPA 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多平面重建,在 InSpace 肺动脉重建坐标图中做手动分割,用 GAMBIT 软件生成网格,将超声测量数据导入 Fluen 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流态模拟。结果正常肺动脉分支不同心动周期流动状态不同,收缩期较舒张期压力高,流速快,右肺下叶动脉承受双期压差最大,段动脉双期流速差别不大。结论右肺下叶动脉是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受累较早者;利用 CTPA 图像结合相关模拟软件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是可行的。
- 王丽华张文普姜卫香钱玉娥郭佑民
- 关键词:肺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