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61012)
- 作品数:6 被引量:184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桂华李鹏张一群郑彪刘建峰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意义探讨被引量:47
- 2007年
-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生态足迹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认知理念。在深入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特征、类型的基础上,以“四体旅游系统模式”为基本思路,探讨旅游生态足迹的四大功能意义,即: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的环境教育功能,对旅游客体——旅游目的地生态消耗的衡量功能,对旅游媒体——旅游业的生态效益的评价功能以及对旅游载体——旅游环境影响的测度功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 杨桂华李鹏
-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环境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
- 人造型景区生态足迹研究——以昆明世博园为例被引量:5
- 2009年
- 本文将完善后的景区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前人未讨论过的人造型景区,对云南省成功打造的最大的人造型景区——昆明世博园进行研究,并与以往的天然型景区生态足迹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以往研究所忽略的垃圾生态足迹在世博园景区占了49%的比重,不容忽视,同时也说明了对废弃物消纳部分生态足迹的考虑是十分必要的。(2)人造型景区游客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天然型景区;在构成上,人造型景区游览和娱乐成分的比重明显大于天然型景区;在土地类型上,人造型景区建成地和能源用地的比重明显大于天然型景区;人造型景区的生态效率远远高于天然型景区。
- 张一群杨桂华
-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昆明世博园
- 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被引量:56
- 2007年
-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是测度旅游环境影响的最新和有效方法之一,运用成分法构建了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探索出了以"串珠"状的旅游线路产品为对象、旅游行程为基础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运用该模型对云南香格里拉"八日游"典型旅游线路产品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旅游是一种生态消耗很大的生活方式,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生态足迹高于客源地居民人均日常生活消费生态足迹,也高于目的地居民人均日常生活消费生态足迹;②根据成分法,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可分为7个组分,其中行、食、住、垃圾是最主要的4个组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旅行距离的增加,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逐步聚集于行组分;③旅游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生态效率差异很大,食、住等部门的生态效率较低,而游、娱等部门的生态效率较高。根据研究结果,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简化,简化模型可以对旅游者消费旅游线路产品所产生的生态消耗进行更加简洁、方便的测度。
- 李鹏杨桂华
-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
- 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被引量:78
- 2008年
- 生态效率反映了人们对于经济和生态问题的双重思考,要求整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力求环境影响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焦点,如何量化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难点。以旅游产品为对象,选用旅游者支出和旅游活动CO2-e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构建了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计算模型。以云南旅游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香格里拉"八日游"系列产品为例,对其生态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旅游业内部,各个部门、各种产品之间的生态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别。②交通、餐饮是影响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③影响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因素主要来自经济量和排放量两个方面。影响经济量的主要因素是包价部分价格和自费部分的花销。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产品结构以及能源类型。从产品角度讨论生态效率,有利于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加深对生态效率的理解,促进其生态意识的提高。
- 李鹏杨桂华郑彪张一群
- 关键词:生态效率温室气体旅游环境影响
- 旅游垃圾: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雨崩景区为例被引量:19
- 2009年
- 旅游垃圾问题是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旅游垃圾的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整合现有的旅游垃圾论点基础上,探讨旅游垃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并以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雨崩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垃圾产生的主要根源。基于此,提出旅游垃圾研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 刘建峰王桂玉王丽丽
- 关键词:旅游垃圾生态足迹
- 雨崩徒步旅游者旅游净生态足迹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思想首次引入国内,阐述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应用于云南梅里雪山腹地——雨崩村的徒步旅游者,对高生态足迹地区游客到低生态足迹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一定停留时间下,游客到雨崩徒步旅游一次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会很小甚至出现负值,说明进行这样一次旅游活动对于减轻全球环境压力是有贡献的,对"旅游是一种高消耗的活动"的绝对性提出质疑。从寻找游客旅游毛生态足迹和客源地日常生态足迹之间差异的角度提山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不仅可以从宏观角度对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还可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为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策略指导。最后分析讨论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三种取值情况,及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类型、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距离及交通方式、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 张一群杨桂华
- 关键词:客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