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73101)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其晔周琼李守平顾瑞军肖源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Iniferter BDC的合成及引发St、MMA光聚合被引量:3
- 2000年
- 合成N ,N’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 (BDC)。以BDC作为iniferter引发St、MMA光聚合 ,单体St和MMA的转化率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但没有呈现出线性关系 ,此外 ,反应环境温度高 ,单体转化率增加 ;PS和PMMA的粘均分子量则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呈现线性增加的关系 ;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 ;iniferterBDC可以进行分子设计 ,合成P(St b MMA)嵌段共聚物 ,表现为“准活性聚合”或“活性”自由基聚合。
- 吴其晔高卫平李艳霞
-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光聚合MMA
- 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可发气P(St/BVA)-PSt核壳微球被引量:5
- 2003年
-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加入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制备可发气P(St/BVA)-PSt核壳微球,并与单纯种子乳液聚合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粒子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可发气微球的形态、结构及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单纯种子乳液聚合过程生成了新的乳胶粒,包覆AC种子乳液聚合过程未生成新的乳胶粒;前者的反应速率比后者的大;发泡剂AC在180℃加热4~5min出现突发性分解,平衡发气量为175mL/g,可发气微球中的AC分解平缓,平衡发气量为128mL/g。
- 李守平周琼顾瑞军肖源崔陇兰吴其晔
- 关键词:种子乳液聚合偶氮二甲酰胺核壳结构
- P(S/BVA)-PS核-壳微球发泡剂的制备及发气性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加入可发气成分 AC,制备可发气 P( S/BVA) - PS核壳结构微球 ,借助电子显微镜 ( TEM)等测试手段观察聚合过程 ,并与单纯种子乳液聚合进行对比 ,进而推测、探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核 -壳结构聚合物粒子形成机理。研究了可发气微球的形态、结构、热分解特性 ,测量了其发气特性并与纯 AC进行了比较。
- 吴其晔李守平周琼顾瑞军肖源崔陇兰
- 关键词:发气性种子乳液聚合聚苯乙烯
- AC对St或MMA为壳层单体种子乳液聚合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加入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制备了可发气核壳结构复合微球。探讨了AC用量对以聚苯乙烯(PSt)微凝胶为种子,St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壳层单体的2种体系稳定性及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MA为壳层单体的聚合体系是较理想体系。当AC用量从1g增加到8g时,以St为壳层单体体系的最终转化率从96.2%下降到74.2%,以MMA为壳层单体体系的最终转化率基本不变,保持在96%左右。但AC的加入使以MMA为壳层单体体系的反应速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推后了10min,且其值仅为未加入AC体系的1/2左右。
- 李守平丛川波陈骁刘勃周琼吴其晔
- 关键词:偶氮二甲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种子乳液聚合
- 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紫外光聚合的特性研究
- 2000年
- 合成了N ,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 (BDC)。在合成时 ,反应温度越高 ,反应时间越长 ,亲核取代反应越完全。以BDC作为iniferter引发St、MMA光聚合 ,单体St和MMA的转化率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但没有呈现出严格的线性关系。此外 ,反应环境温度高 ,单体转化率增加 ;PS和PMMA的粘均分子量则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关系 ,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iniferterBDC可以进行分子设计 ,合成P(St-b -MMA)嵌段共聚物 ,表现为“准活性聚合”或“活性”
- 高卫平李艳霞吴其晔
- 关键词:光聚合引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