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H200148)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曹苇张丰卢先州贾鑫陈易人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脾切除
  • 3篇切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因子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鼠模型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紫癜
  • 2篇免疫
  • 2篇腹腔
  • 2篇腹腔感染
  • 2篇TNF-Α
  • 2篇大鼠模型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器官功能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曹苇
  • 5篇张丰
  • 3篇贾鑫
  • 3篇卢先州
  • 2篇陈易人
  • 1篇徐乃元
  • 1篇池元龙
  • 1篇汪健
  • 1篇朱麟
  • 1篇徐敏晖
  • 1篇王玮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肝硬化大鼠腹腔感染时脾脏TNF-α、IL-6基因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腔感染时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mRNA的表达。方法60只SD大白鼠建立对照、肝硬化两组动物模型,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CLP)形成腹腔感染模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硬化大鼠脾脏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并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肝硬化组脾组织中TNF-α、IL-6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肝硬化大鼠脾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在CLP后迅速上升,3h达高峰(P<0.01),后呈缓慢下降趋势;IL-6 mRNA的表达则缓慢上升,12h达高峰(P<0.01),之后下降。对照组TNF-α mRNA在CLP后迅速上升,IL-6 mRNA则缓慢上升,24h仍维持高水平(P<0.01);(3)肝硬化大鼠CLP后有显著的腹腔感染及心、肺、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1)在病理状态下,脾脏的免疫功能受损,脾组织TNF-α mRNA和IL-6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2)肝硬化大鼠在腹腔感染时抗感染能力下降,更易发生MODS,且与CARS状态有关。
贾鑫曹苇张丰
关键词:肝硬化腹腔感染细胞因子MRNA
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吞噬功能的比较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的吞噬功能。方法75只Wistar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肝硬化、激素负荷、免疫抑制4组动物模型,行脾切除术。所有大鼠测定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功能,计算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PR)和吞噬指数(SI)。结果大鼠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PR分别为26.25%、22.60%和22.57%,平均SI分别为4.72、3.70和3.53,后两种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大鼠脾切除前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9.21%和30.71%,平均SI分别为5.48和4.11,脾切除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模型大鼠脾切除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0.71%、20.79%、14.46%和13.86%,后三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SI分别为4.11、3.77、3.49和3.08,免疫抑制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中性粒细胞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R和SI较低。脾切除术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均有下降。不同病理状态降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因此临床上对病理性脾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曹苇贾鑫张丰卢先州徐敏晖池元龙
关键词:脾切除细菌
免疫抑制大鼠模型感染后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后组织中TNF-α和IL-6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免疫抑制两组动物模型,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CLP)形成腹腔感染,分别测定术后不同时段肝、肺组织中TNF-αmRNA和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加以比较。结果(1)CLP前,免疫抑制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mRNA和IL-6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2)CLP后,两组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mRNA,IL-6mRNA的变化基本一致,于CLP后3h升高,而后平稳上升,24h达最大值;免疫抑制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mRNA和IL-6mRNA的表达始终低于对照组。(3)IL-6mRNA在CLP后24h平均升高8.97倍,TNF-αmRNA则为3.96倍。结论(1)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后发生MODS可能系机体处于CARS状态的结果,这种状态下细胞因子基因变化的规律类似于因SIRS导致MODS时的变化。(2)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可能发生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IL-6mRNA可作为严重感染的预警指标。
张丰曹苇王玮卢先州
关键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
不同病理大鼠腹腔感染模型脾切除前后细胞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曹苇贾鑫张丰
关键词:脾切除细胞因子腹腔感染MODS机体免疫功能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2例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 ,探讨围手术期的特殊处理。方法对 1 974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0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术后并发症 1 8例 (8 9% ) ,远期随访 1 89例 ,有效组 1 5 9例 ,(其中显效 96例 ,良好 6 3例 ) ,无效组 30例 ,远期死亡 6例 (3 2 % )。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 1周内≥ 1 0 0× 1 0 9/L者共 1 1 8例 ,有效组 1 1 0例 ,占有效组 6 9 2 % ,无效组 8例 ,占无效组 2 6 7% (χ2 =1 9 4 5 ,P <0 0 1 ) ;术后血小板上升峰值≥ 2 0 0× 1 0 9/L者 5 6例 ,有效组 5 4例 ,占有效组 34 0 % ,无效组 2例 ,占无效组 6 7% (χ2 =9 0 3,P <0 0 1 )。脾脏病理定量检查与术后远期疗效相关。结论 术后 1周内血小板≥ 1 0 0× 1 0 9/L或血小板峰值≥ 2 0 0× 1 0
曹苇朱琬莹汪健徐乃元朱麟陈易人
关键词:脾切除术外科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围手术期
肝硬化大鼠模型及合并感染时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参与了门静脉高压和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肝硬化病人易并发细菌感染而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乃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因此,我们建立了肝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在腹腔感染前后TNF-α和IL-6基因表达的情况.
张丰曹苇王玮卢先州
关键词:IL-6基因表达TNF-Α大鼠模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
21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比较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评价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治疗方法。方法 按临床类型和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住院治疗的 2 14例成人ITP患者疗效、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1)疗效 :慢性ITP(CITP)脾切治疗组、急性ITP(AITP)内科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CITP内科治疗组 ,三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94 7%、86 9%、5 9 6 % ,远期有效率分别为 85 5 %、91 4 %、6 6 7% ,前两组与CITP内科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2 )并发症 :近期脾切治疗组 12例次 (9 7% ) ,内科治疗组 31例次(34 4 % ) (P <0 0 1) ;远期脾切治疗组 17例次 (14 2 % ) ;内科治疗组 2 4例次 (2 8 9% ) (P <0 0 1)。 (3)死亡 :脾切治疗组 5例 (4 0 % ) ,内科治疗组 4例 (4 4 % ) (P >0 0 5 )。结论  (1)成人AITP内科治疗效果满意 ,故ITP患者至少应内科治疗观察半年以上 ,如无效诊断为CITP ,行脾切除疗效较好。 (2 )感染、出血是ITP患者的主要并发症 ,内科治疗组并发症率高于脾切治疗组。 (3)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行脾切除术 ,导致免疫学、血液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产生各种并发症的基础。
曹苇朱琬莹陈易人
关键词: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症预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