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63)

作品数:22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冯兵袁发焕张耀全叶自林杨旭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9篇细胞
  • 7篇肾衰
  • 7篇主动脉
  • 6篇蛋白
  • 6篇应激
  • 6篇肾病
  • 6篇肾衰竭
  • 6篇慢性肾衰
  • 6篇慢性肾衰竭
  • 5篇蛋白酶
  • 5篇蛋白酶体
  • 5篇肾功能
  • 5篇肾功能衰竭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内质网
  • 5篇内质网应激
  • 5篇尿毒
  • 5篇尿毒症

机构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江阴市人民医...

作者

  • 21篇冯兵
  • 12篇袁发焕
  • 9篇张耀全
  • 8篇叶自林
  • 8篇杨旭
  • 7篇杨惠标
  • 7篇牟娇
  • 6篇罗志锋
  • 6篇郭艳红
  • 6篇齐伟
  • 6篇曾薇
  • 3篇庞琦
  • 3篇胡宏
  • 2篇李芙蓉
  • 2篇周剑锋
  • 1篇冯冰
  • 1篇聂凌
  • 1篇牟矫
  • 1篇张均
  • 1篇陈吉刚

传媒

  • 6篇中华肾脏病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时主动脉局部炎症信号NF-κB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单肾切除、对侧肾动脉部分结扎法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RT-PCR检测NF-κB p65亚基、I-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65亚基蛋白表达,凝胶迁移率法测定NF-κB活性,并用图像分析定量。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 p65亚基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F-κB p65亚基蛋白表达和活性也显著增加(P<0.01),并随病程延长而进一步上升。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明显抑制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组分表达和活性升高。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炎症信号通路存在显著活化。
冯兵杨旭叶自林袁发焕杨惠标张耀全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主动脉NF-ΚB
4-苯丁酸钠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分子伴侣4-苯丁酸钠(4-PBA)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防治效果。方法 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8)、糖尿病肾病组(DN组,n=18)、4-PBA治疗糖尿病肾病组(4-PBA组,n=18)。在4周、8周、12周时分别检测大鼠肾重/体重指数(KI)、代谢参数、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1)与NC组大鼠比较,DN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而肾重明显增加,相应的KI显著增大(P<0.05)。4-PBA治疗不仅使DN大鼠体重减轻程度显著减低,而且,肾重增加程度也显著降低,KI也明显下降(P<0.05)。(2)与NC组比较,DN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UAER均明显升高(P<0.05)。4-PBA治疗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减少UAER(P<0.05),但对大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无明显影响(P>0.05)。(3)DN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积聚,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明显增多。4-PBA治疗可显著抑制上述病理改变。结论 4-PBA对大鼠DN有治疗作用。
齐伟牟娇叶自林郭艳红罗志锋曾薇冯兵
关键词:分子伴侣内质网应激糖尿病肾病
MG-132对慢性肾衰大鼠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慢性肾衰竭大鼠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部分肾动脉结扎加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RT-PCR法测定主动脉泛素、泛素结合酶mRNA的表达变化,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酶法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及血脂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手术组大鼠肾小球明显硬化、间质纤维化、炎细胞浸润,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主动脉泛素Ub及泛素连接酶E2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治疗4-6个月后大鼠主动脉泛素Ub及泛素连接酶E2 m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病理检查显示肾脏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浸润明显减轻,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水平也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结论泛素蛋白酶体信号通路活化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旭冯兵叶自林袁发焕杨惠标牟娇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泛素炎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对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活化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清对兔主动脉内皮细胞(AEC)增殖、凋亡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活化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RF兔模型,采集其血清 不同浓度的CRF血清刺激原代培养的兔AEC后,四甲基偶氮噻唑盐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核因子κB、IκB mRNA及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表达 免疫荧光观察核因子κB P65核转位、电泳迁移率变异试验(EMSA)检测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结果 (1)在较低浓度(≤10%)时,CRF血清对AEC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血清浓度继续增加后,对AEC的增殖作用却明显减弱,促凋亡作用却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10%CRF血清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核因子κB mRNA(0.35:±0.05比0.26±0.02)及蛋白(1.67±0.15比0.41±0.05)表达均高 IκB mRNA(0.13±0.03比0.24±0.04)和蛋白(0.29±0.06比0.65±0.08)表达均低 核因子κB P65发生核转位 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10%CRF血清刺激后AEC分泌TNF-α和IL-6高,细胞中TNF-α蛋白表达高(0.37±0.04比0.14±0.03)(均P<0.01).结论 CRF血清可导致AEC活化,低浓度导致AEC增殖,高浓度导致细胞凋亡 促增殖作用可能与其活化了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这为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治CRF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张耀全冯兵胡宏袁发焕
关键词:血清
终末期肾病微炎症状态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关系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的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左心室结构、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检查60例ESRD患者和18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分析尿毒症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左心室结构、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1)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平均水平虽在正常范围,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根据CRP水平分组后发现,CRP>4mg/L组,左心室肥厚比率及其它反映左室结构的多项超声心动图指标与CRP<4 m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CRP>4 mg/L组与CRP<4 mg/L组比较,E/A比值下降,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升高,差异有显著性;(4)血清CRP浓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 I)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SV、CO亦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张耀全冯兵周剑锋李芙蓉袁发焕
关键词:微炎症状态尿毒症左心室
Rho/ROCK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2009年
冯兵齐伟
关键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跨膜信号转导血管活性物质小G蛋白嘌呤核苷酸
兔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结扎兔肾动脉分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慢性肾衰竭组(CR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CRF组结扎左肾动脉分支同时切除右肾,术后动态观察兔主动脉、残余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功能等指标。结果:CRF组兔术后血清BUN、Scr逐渐升高,肾脏病理逐渐出现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脂纹、粥样斑块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结论:通过结扎兔左肾外动脉分支和切除右肾一次完成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RF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张耀全冯兵李芙蓉杨旭周剑锋袁发焕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动脉粥样硬化
尿毒症患者微炎症与血管功能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尿毒症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用高分辨B超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切面内膜中膜面积和粥样斑块以及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尿毒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5.27±1.18mg/L比1.54±0.82mg/L,P<0.05)和肿瘤坏死因子α(2.11±0.34μg/L比0.15±0.03μg/L,P<0.05)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糖和血脂无显著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虽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切面内膜中膜面积、粥样斑块检出率及肱动脉基础内径和基础血流量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及含服硝酸甘油血流量均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66,P<0.05),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也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48,P<0.05)。结论非透析尿毒症患者微炎症反应与血管功能损伤有关。
冯兵杨旭叶自林杨惠标
关键词:内科学尿毒症血管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核因子κB活化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对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肾衰竭兔模型,采集血清.采用原代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刺激不同时间,四甲基偶氮噻唑盐(MTF)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慢性肾衰竭血清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观察NF-κB p65核转位.结果 (1)在较低浓度(≤10%)时,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但血清浓度继续增加后,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却明显减弱,与正常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oechst33342染色表明,慢性肾衰竭血清在低浓度时(≤10%)细胞凋亡率和正常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浓度(>10%)时,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正常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慢性肾衰竭血清刺激24 h后,低浓度促进PCNA、NF-κB p65蛋白表达,高浓度抑制PCNA、NF-κB p65表达,与正常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0%慢性肾衰竭血清与平滑肌细胞孵育24 h后免疫荧光显示,NF-κB p65发生了核转位.结论 不同浓度的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可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或凋亡,其促增殖作用可能与其活化了NF-κB有关.本研究为防治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张耀全袁发焕冯兵胡宏
关键词:血清细胞增殖核因子ΚB
内质网应激在尿毒症血清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尿毒症血清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尿毒症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静脉血血清。以不同浓度的尿毒症血清或正常血清(2.5%、5%、10%、15%、20%)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当浓度小于10%时,尿毒症血清对hUVEC细胞增殖率和S期百分比的影响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当浓度大于10%时,hUVEC细胞增殖率和S期百分比逐渐下降,且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与正常血清组比较,10%尿毒症血清刺激后hUVEC GRP78和MCP-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应用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BA)干预,可显著抑制尿毒症血清诱导的GRP78 mRNA和MCP-1 mRNA表达(P<0.05),降低hUVEC的增殖率和S期百分比(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能是尿毒症血清诱导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重要细胞内机制。
曾薇罗志锋齐伟郭艳红庞琦张均王宗前牟娇冯兵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尿毒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