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68)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奕清陈义汉林小平刘兴元杨颖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KCNA5基因突变的识别及功能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KCNA5基因突变导致特发性心房颤动(AF)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上海同济医院就诊的130例特发性A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为对照。PCR扩增候选基因KCNA5的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序以识别基因突变。使用Alignment程序对比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克隆野生型KCNA5基因,通过定位诱变获得突变型KCNA5,构建KCNA5基因表达载体和亚细胞定位载体,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分别利用膜片钳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KCNA5基因突变对其编码的离子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和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在其中1例特发性AF患者的KCNA5基因识别出1个杂合错义突变,其编码核苷酸序列第1580位的胞嘧啶(cytosine,C)变成胸腺嘧啶(thymine,T),称为c.1580C〉T突变,相应的第527位的密码子由ACG变为ATG,导致第527位的苏氨酸(threonine,T)变为蛋氨酸(methionine,M),亦即T527M突变。功能分析显示KCNA5基因T527M突变不影响其编码的离子通道蛋白的定向运输,但使离子通道电流减小。结论在特发性AF患者识别出KCNA5基因T527M突变,该突变通过使相应通道的离子流减小而导致特发性AF。
- 杨奕清林小平李俊陈义汉
- 关键词:心房颤动基因突变
- 房间隔缺损患者GATA4基因新突变的识别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识别房间隔缺损患者新的分子遗传缺陷.方法 收集18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并用Clustal 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 在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GATA4基因中各识别出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第21和第87位的密码子分别由GGC和CCG变为GTC和TCG,导致第21和87位的氨基酸分别由甘氨酸和脯氨酸变为缬氨酸和丝氨酸,即G21V和P87S突变.而健康者GATA4基因中未识别出这2个突变.多物种GATA4序列比对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此外,还识别出1个不改变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即c.99 G>T多态,但是ASD患者与健康者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比GT,x2=0.7556,P=0.3847;G比T,x2=0.7235,P=0.3950).结论 识别出新的GATA4基因杂合错义突变,有助于房间隔缺损的早期防治.
- 刘兴元杨奕清马军林小平郑景浩白凯陈义汉
-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突变转录因子
- 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KCNA5基因新突变的识别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识别特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KCNA5基因的新突变。方法以110例无血缘关系的特发性A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0名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标本。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候选基因KCNA5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序以识别基因突变。使用Mutation Taster在线程序预测突变的致病性,使用多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W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在其中1例特发性AF患者的KCNA5基因中识别出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使KCNA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1 823位的鸟嘌呤(G)变成胸腺嘧啶(T),称为c.1823G>T突变,相应的第608位的密码子由AGC变为ATC,导致第608位的丝氨酸(S)变为异亮氨酸(Ⅰ),即S608I突变。功能预测表明,KCNA5基因S608I突变影响其编码的离子通道功能,具有致病性。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结论在特发性AF患者中识别出KCNA5基因新突变S608I,揭示了特发性AF新的分子病因。
- 杨洁颖杨奕清
- 关键词:心房颤动基因突变
- 房间隔缺损患儿NKX2-5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识别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患者的分子遗传缺陷,为其早期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80例特发性ASD患者(其中12例有阳性ASD家族史)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NKX2-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外显子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并用clustal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在1例家族史阳性的ASD患者的NKX2-5基因识别出一个新的杂合突变,即编码核苷酸序列第536位的胞嘧啶变为胸腺嘧啶,导致第179位的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该突变也存在于这个家系中的另外3位患病成员,但不存在于这一家系中的健康成员和200名正常对照者,多物种NKX2-5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此外,还发现了一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即编码核苷酸序列第63位的腺嘌呤变为鸟嘌呤,但这种多态在AS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41,P=0.0906)。结论NKX2-5基因突变能够导致家族性ASD。
- 刘兴元杨奕清杨颖林小平陈义汉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遗传学NKX2-5转录调节
- NKX2-5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NKX2-5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收集130例无血缘关系的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HD候选基因NKX2-5的全部外显子和外显子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NKX2-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出NKX2-5基因变异。比较识别出的NKX2-5基因多态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在CHD患者的NKX2-5基因识别出2个单核苷酸多态,一个是NKX2-5基因编码序列第63位的腺嘌呤(A)变为鸟嘌呤(G),即c.63A>G多态;另一个是NKX2-5基因编码序列第606位的G变为胞嘧啶(C),即c.606G>C多态。在NKX2-5基因第606位点的等位基因G、C及其构成的3种基因型GG、GC、CC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4.125,P=0.042;基因型频率比较:χ2=4.279,P=0.039)。但在NKX2-5基因第63位点的等位基因A、G及其构成的3种基因型AA、AG、GG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0.704,P=0.402;基因型频率比较:χ2=0.626,P=0.429)。结论:NKX2-5基因c.606G>C多态可能与CHD有关,等位基因606C携带者可能对CHD的易感性增加。
- 刘兴元杨奕清杨颖林小平陈义汉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转录调节
-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NKX2—5基因新突变的识别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识别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新的分子遗传缺陷。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同济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160例先天性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NKX2-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并用Clustal 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在3例VSD患者的NKX2-5基因识别出2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2例VSD患者的第179位密码子TCC变为TTC,导致第179位的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1例VSD患者的第36位密码子CGC变为AGC,导致第36位的精氨酸变为丝氨酸。20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此突变,多物种NKX2.5序列比对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此外,还发现了2个不改变氨基酸的单核甘酸多态,即常见的c.63A〉G多态和少见的C.606G〉C多态,但这些多态在VS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63A〉G多态:χ^2=3.403、P=0.0651,c.606G〉C多态:χ^2=3.278、P=0.0702)。结论在先天性VSD患者识别出新的NKX2.5基因突变,揭示了VSD新的分子病因。
- 刘兴元杨奕清杨颖林小平陈义汉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NKX2-5
-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GATA4基因新突变的识别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识别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新的GATA4基因突变,以确定其在室间隔缺损中的防治价值。方法收集16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为对照。应用PCR扩增GAT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并用Clustal 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从16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发现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GATA4基因中各有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第191、267和380位的密码子分别由AGC、GTG和GTG变为GGC、ATG和ATG,导致第191、267和380位的氨基酸分别由丝氨酸、缬氨酸和缬氨酸变为甘氨酸、蛋氨酸和蛋氨酸,亦即S191G、V267M和V380M突变;20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这些突变。多物种GATA4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第267位的缬氨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此外,还发现了1个不改变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即c.99G〉T多态,但这些多态在室间隔缺损组(GG基因型87.5%,GT基因型12.5%,TT基因型0%)和健康对照组(GG基因型93.0%,GT基因型7.0%,TF基因型0%)间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因型频率比较,x^2=3.1441,P=0.0762;等位基因频率比较,x^2=2.9877,P=0.0839)。结论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GATA4基因中识别出新的杂合错义突变,揭示了室间隔缺损的新分子病因,这将有助于室间隔缺损的早期防治。
- 刘兴元杨奕清马军林小平陈义汉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突变
-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中的一个GATA4基因新突变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研究GATA4基因新突变导致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185例先天性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为对照.应用PCR扩增GAT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以识别基因突变.克隆GATA4基因,通过定位诱变获得相应的突变体,应用脂质体将GATA4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及心房利钠肽基因启动子启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报告载体转染HeLa细胞,应用逆转录-PCR研究GATA4基因突变对其编码的转录因子的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1例VSD患者的GATA4基因发现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c.191G>A,即第64位的密码子由GGA变为GAA,导致第64位的甘氨酸变为谷氨酸,即G64E突变.细胞表达分析显示GATA4突变G64E使转录因子的活性降低.结论 在先天性VSD患者发现GATA4新突变G64E,该突变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而参与先天性VSD.
- 杨奕清汤永庆刘兴元林小平陈义汉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GATA4基因转录因子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