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98A091)
作品数:
3
被引量:14
H指数:2
相关作者:
杨雷
李彬
李驰
黄俊武
王振文
更多>>
相关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骨折
1篇
早期诊断和治...
1篇
植骨
1篇
神经功能
1篇
神经功能障碍
1篇
疏松性
1篇
平台骨折
1篇
蛛网膜
1篇
蛛网膜炎
1篇
注射型
1篇
最小侵入性
1篇
肱骨
1篇
肱骨近端
1篇
胫骨
1篇
胫骨骨折
1篇
胫骨平台
1篇
胫骨平台骨折
1篇
网膜
1篇
膜炎
1篇
内固定
机构
3篇
温州医学院附...
2篇
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3篇
杨雷
2篇
潘孝云
2篇
赵友明
2篇
陈华
2篇
王振文
2篇
黄俊武
2篇
李驰
2篇
李彬
1篇
池永龙
1篇
贾连顺
1篇
杨立利
1篇
郭小山
1篇
藤红林
1篇
崔志民
传媒
2篇
中华外科杂志
1篇
临床骨科杂志
年份
3篇
2006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估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在高龄患者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37例高龄肱骨近端有明显移位的NeerIII或IV型患者骨折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及出院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皮闭合复位微创治疗组术后早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闭合复位微创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缩短和减少。结论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最大优点在于提高高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全身性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较快。
杨雷
李彬
潘孝云
李驰
黄俊武
王振文
陈华
赵友明
池永龙
关键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最小侵入性
应用微创可注射型植骨材料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估微创可注射型植骨材料(MIIG)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IIG结合内固定方法治疗的1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较为相似且行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的1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对比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面的复位及手术后1年的软骨面再塌陷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8个月。MIIG结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在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面术后1年再塌陷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有显著优势,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手术后即刻关节软骨面复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MIIG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大优点在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防止关节软骨面的再塌陷,是骨外科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杨雷
李彬
杨立利
潘孝云
李驰
郭小山
黄俊武
王振文
陈华
赵友明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脊髓蛛网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2006年
杨雷
贾连顺
藤红林
崔志民
关键词:
脊髓蛛网膜炎
磁共振成像
神经功能障碍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