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925008)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志飞赵玉龙周世文谢昕吴琼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西太平洋暖池晚第四纪黏土矿物的冰期旋回和岁差周期被引量:2
- 2012年
- 西太平洋暖池晚第四纪370kaBP以来的黏土矿物含量呈现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蒙脱石(62%~91%)为主要的黏土矿物,含量在冰期时增高,间冰期时下降;绿泥石(4%~21%)、伊利石(4%~12%)和高岭石(2%~10%)含量依次递减,三者具有相同的变化型式,并与蒙脱石含量的变化呈镜像关系.研究认为,以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是陆源碎屑成因,绝大部分来自新几内亚岛的河流输入.黏土矿物含量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上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有关.在海平面较低时,新几内亚岛的河流物质更容易穿越狭窄的陆架,直接输入向西流动的次表层流,汇入赤道潜流而最终沉积至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蒙脱石含量的岁差周期反映了物源区新几内亚岛的机械剥蚀强度,表现为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受控于降雨量的分布,指示了赤道辐合带(ITCZ)在轨道尺度上的经向迁移.
- 吴家望刘志飞周超
- 关键词:黏土矿物冰期旋回岁差周期赤道辐合带晚第四纪西太平洋暖池
-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浊流沉积的高分辨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通过对南海南部巽他陆坡底部MD05-2895孔末次冰期发育的浊流沉积物进行激光粒度和XRF岩芯元素扫描分析,试图揭示其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性,进而对理解浊流形成过程提供帮助.研究结果显示,浊流沉积层中的碎屑颗粒粒径比正常深海沉积物有大幅度增加,在地球化学成分上表现为Si,K,Ti,Fe等元素异常富集,表明浊流发生时有大量粗颗粒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显微观察发现,这些粗颗粒碎屑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火山玻璃、以及少量含铁含钛重矿物组成,推断应来源于巽他陆架上部的残留沉积,可能与末次冰期时古巽他河输送的陆源物质有关.分析认为这些浊流活动的发生可能与末次冰期时海平面快速变化造成的海岸线大幅移动及沉积物供给不稳定有关,而在单次浊流活动中浊流沉积物的形成主要是受重力(对不同比重、粒级颗粒的)分选的控制.
- 赵玉龙刘志飞COLIN Christophe谢昕吴琼
- 关键词:南海南部末次冰期浊流沉积
- 北部湾东北部2000年以来高分辨率粘土矿物记录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5
- 2014年
- 北部湾东北部GC19-28孔260BC^1480A.D.粘土矿物学的高分辨率(平均分辨率为15年)分析表明,该孔的粘土矿物主要由蒙脱石(50%~61%)组成,含中等含量的伊利石(13%~18%)、高岭石(13%~18%)和绿泥石(11%~16%),在该时间序列上蒙脱石与其他3种粘土矿物变化趋势基本相反。物源区分析显示,GC19-28孔粘土矿物中的蒙脱石主要由红河提供,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主要来源于珠江。该孔高岭石/蒙脱石比值可以反映华南珠江流域季风降雨变化,比值增加表明珠江流域降雨增强;反之亦然。研究结果发现,GC19-28孔的4种粘土矿物整体表现2个阶段性变化:1)260BC^1200A.D.,4种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高岭石/蒙脱石比值同样保持不变;2)从1200~1480A.D.,蒙脱石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相对含量逐渐增加,高岭石/蒙脱石比值开始增加。结合贵州董哥洞石笋、广东湖光岩、西沙东岛湖泊沉积物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古温度等高分辨率地质记录,推断华南珠江流域由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转换过程中,降雨逐渐增加。
- 周世文刘志飞赵玉龙Karl StatteggertMartin G.Wiesner
- 关键词:粘土矿物小冰期珠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