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2307)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许玫英陈杏娟孙国萍周庆陈桂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降解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生物降解
  • 2篇十溴联苯醚
  • 2篇污染物降解
  • 1篇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毒害
  • 1篇毒害性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降...
  • 1篇生物电
  • 1篇生物电化学
  • 1篇生物菌
  • 1篇生物菌剂
  • 1篇生物燃料电池
  • 1篇生物修复
  • 1篇生物修复技术

机构

  • 5篇广东省微生物...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许玫英
  • 4篇陈杏娟
  • 3篇孙国萍
  • 1篇周庆
  • 1篇陆祖军
  • 1篇郭俊
  • 1篇麦碧娴
  • 1篇杨永刚
  • 1篇陈桂兰
  • 1篇马连营

传媒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Fronti...
  • 1篇广东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odified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total microbial DNA extraction from contaminated river sediment被引量:2
2015年
Extraction of high-quality microbial DNA from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al samples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microbial ecological study. Based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methods for soil and sediment samples, a modified pretreatrnent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extracting microbial DNA from heavily contaminated river sediment samples via selection of optimal pretreatment parameters (i.e., reagent solution, reaction dur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pretreatment procedure involves wash ing the river sediment sample for three times with a solution containing 0.1 mol.L-1 ethylene diamine tetra- acetic acid (EDTA), 0.1 mol- L-1 Tris (pH 8.0), 1.5 mol. L1 NaC1, 0.1 mol. L-1 NaH2PO4, and Na2HPO4 at 65~C with 180r.min-1 for 15min to remove humic materials and heavy metals prior to the employment of standard DNA extraction procedures.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standard procedure DNA extraction following pretreatrnent, without pretreatment, and with using a commercial PowerSoilTM DNA Isolation Ki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e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NA quality based on DNA yield, DNA fragment length,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karyotic diversity. Prokaryotic diversity exhibited in the DNA with the pretreatment was also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at extracted with the Power- SoilTM DNA Isolation Kit only. The pretreatment method worked well even with a small amount of sediment sample (0.25 g or even lower). The method provides a novel, simple, cost-effective tool for DNA extraction for 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remediation processes.
Yun FANGMeiying XUXingjuan CHENGuoping SUNJun GUOWeimin WUXueduan LIU
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污染物的强化降解及其机理综述被引量:4
2014年
产电和污染物降解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的两个基本功能,也是MFC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和能源技术最具吸引力的优势。大量的研究已表明:相对于一般厌氧生物降解技术,MFCs具有更高效的废弃物、废水或污染物降解的能力。解析MFCs强化污染物降解的机理对于进一步优化MFCs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为MFCs在实际环境中的原位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综述MFCs强化污染物降解研究报道的基础上,从MFCs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模式、生物膜的活性以及MFCs对局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为MFCs强化污染物降解的功能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并对MFCs在污染物降解方面的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不同学科背景的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向音波杨永刚孙国萍许玫英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染物降解生物修复技术生物电化学
外膜通道蛋白TBDR在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降解转化十溴联苯醚中的作用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及电子垃圾的大量产生,十溴联苯醚(BDE-209)作为一种重要的溴代阻燃剂在环境中的浓度日益提高.由于BDE-209具有强疏水性和生物蓄积毒性,很容易在土壤和底泥中大量沉积,并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对...
汪海基陈杏娟许玫英
关键词:SHEWANELLAS12
硝酸盐还原促进毒害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大量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利用硝酸盐作电子受体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毒害性有机污染物,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硝酸盐还原体系中几种典型毒害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单环或杂环芳烃类有机物及卤代有机物)的厌氧降解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硝酸盐还原促进毒害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加速污染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江利梅陈杏娟马连营孙国萍许玫英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菌剂在难降解有机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3年
大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因其蓄积性、持久性和生物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利用微生物菌剂治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取得较好的进展。综述微生物菌剂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介绍微生物菌剂制备中常用的固定化技术及载体材料,并分析总结微生物菌剂在酚类物质、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菌剂研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展望。
周庆陈杏娟许玫英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治理
十溴联苯醚降解菌群的降解特性与组成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针对水体沉积物中日益严重的多溴联苯醚污染问题,以电子垃圾污染河床沉积物为种源富集驯化获得的菌群Cf3,研究该菌群对十溴联苯醚的降解特性以及其菌群结构组成。【方法】通过GC-MS分析十溴联苯醚降解后低溴代产物组成,并测定其降解率;通过DGGE技术分析了该BDE-209降解菌群的结构组成。【结果】菌群Cf3具有较强降解BDE-209的能力,经过120 d的培养,初始量为2.6μmol的BDE-209降解率达到80.03%,OD600从0.01增长到0.21,pH由初始的6.93增加到反应结束时的8.50。菌群Cf3经过单菌落分离,共获得10株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中6株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p.)具有较高同源性,其余4株与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p.)较相似。进一步采用DGGE分析菌群Cf3的结构组成时发现,除了分离得到的2个菌属外,该菌群中还含有拟杆菌属(Wolinella spp.)、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 spp.),以及随着降解时间延长而消失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spp.)和醋杆菌属(Acetobacterium spp.)。【结论】获得了具有较强多溴联苯醚降解能力的菌群,并分析了其降解特性和群落组成,为进一步开展溴代阻燃剂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和科学数据。
陈桂兰陈杏娟郭俊孙国萍陆祖军麦碧娴许玫英
关键词:降解菌群十溴联苯醚生物降解群落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