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3140) 作品数:18 被引量:76 H指数:6 相关作者: 李战雄 吴林 蔡露 许燕 单良 更多>>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 深圳市泰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更多>>
短氟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7 2016年 以1H,1H,2H,2H-全氟辛醇、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得1H,1H,2H,2H-全氟辛基丙烯酸酯(TFOA),再将其与丙烯酸十八酯(SA)、丙烯酸丁酯(BA)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了一种短氟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将整理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通过XPS测试研究其表面结构。整理后棉纤维表面褶皱消失,变得平整光滑。TG测试分析表明,棉织物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棉织物整理后对水的接触角最大为144.6°,拒水效果可达100分,拒油等级可达4级,表明共聚物乳液整理后的棉织物拒水拒油性能优良。 袁艳华 张锦盼 朱玉赢 孙弋 钱小康 李战雄关键词:拒水拒油整理 含氟共聚物 乳液聚合 棉织物 咪唑长链烷基甲基硅油的合成及棉织物整理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长碳链氨基硅油,研究了其织物整理功效。以羧十一烷基甲基硅油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脱水缩合、环化反应合成了侧链端基含咪唑环的长链氨烷基甲基硅油。将此硅油乳化配成不同浓度的整理剂,用于棉织物整理并研究其整理功效。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柔软性以及丰满的手感,当整理剂浓度为60 g/L时,经纬向的弯曲刚度(B)分别降低到0.0513 N.cm2/cm和0.0310 N.cm2/cm,织物压缩比功(WC)高达0.198N.cm/cm2,且经10次水洗后仍比空白织物高40.3%,耐久性优异。 姜佳美 李战雄 沈玲 孙建侠关键词:咪唑 棉织物整理 1,3,5,7-四异氰氧基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2014年 以丙烯酸和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等为初始原料,经酯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得1,3,5,7-四(三甲基硅氧羰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2),水解2制得1,3,5,7-四羧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3),3经Staudinger反应和Curtius重排反应制得1,3,5,7-四异氰氧基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4).反应总收率为14.5%,化合物结构经1H NMR,29Si NMR,IR,MS和HRMS确证. 吴林 臧雄 阎四海 唐松青 李战雄关键词:环硅氧烷 异氰酸酯 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在织物增深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封端的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硅油侧链伯氨基的加成反应,制备了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并将其用于涤纶染色织物的增深整理。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的结构,研究了氟含量、整理剂浓度、乳液粒径对织物增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含量的提高,织物表观色深提高;进一步提高氟含量,会影响硅油在织物表面的成膜性,增深效果不明显。将两种不同粒径的乳液复配使用,能提升涤纶织物的增深性能,将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乳液质量浓度分别为10 g/L和50 g/L的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乳液按1∶1的质量复配使用时,和未处理样相比,织物表观色深提升达到17.42%;经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整理的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有所下降,但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并未发生改变。 许燕 李战雄 蔡露 单良 林文虎 曹红菊关键词:氨基硅油 涤纶织物 氟烷基 烯基硅油环氧化改性及织物整理应用 被引量:3 2014年 以甲基三氯硅烷、环戊二烯基钠等为初始原料,先经取代、共水解等化学反应制得环戊二烯基硅油(CMP),再经环氧化改性制得环氧改性硅油(ECMP)。目标产物经红外和核磁共振鉴定化学结构。通过黏度计测得环氧改性硅油的黏度,化学滴定法测定环氧改性硅油的环氧值。通过改变硅油浓度、硅油比例、焙烘时间、温度探究了环氧改性硅油和氨基硅油对棉织物的整理效果,测定了织物的综合性能、耐久性等。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改性硅油可以有效抑制氨基硅油的黄变性,且赋予了织物良好的性能。 臧雄 李战雄 吴林 蔡露关键词:环氧值 织物整理 ABA型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研究 2016年 以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大分子引发剂在催化体系作用下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ABA型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产物结构,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在不加乳化剂情况下,由含氟聚丙烯酸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可以配制出粒径低于300 nm的稳定乳液,乳液表面张力可降低至23.9 m N/m;共聚物溶于乙酸乙酯中可显著降低后者的表面张力,用量相同时,随着共聚物疏水链段增长,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越显著。当用量为0.5%时,溶液表面张力最低可降至19.6 m N/m。 文少卿 王蕾 王卫 李战雄关键词:含氟丙烯酸酯 嵌段共聚物 ATRP 乳液 表面活性 有机硅交联剂用量对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添加有机硅双丙烯酸酯交联剂,制备具有一定交联程度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并应用于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研究了有机硅交联剂用量对乳液粒径、稳定性以及整理织物水接触角、拒水、拒油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硅交联剂用量为1%时,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平均粒径为138.33 nm;整理棉织物拒水等级达2~3级,拒油等级达2级,水接触角为134.3°;适量有机硅交联剂的加入有助于整理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改善. 单良 李战雄 张佳平 臧雄 吴林关键词:交联 含氟丙烯酸酯 拒水拒油 织物整理 氟烷基烯酸酯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涤纶增深整理 被引量:7 2014年 以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得氨基硅油;以十三氟辛醇、衣康酸等为原料制得衣康酸双(十三氟辛基)酯;分别采用衣康酸双(十三氟辛基)酯、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与氨基硅油中的伯氨基发生加成反应,制得2种含氟烯酸酯改性氨基硅油,并将其应用于涤纶织物的增深整理。研究了衣康酸双(十三氟辛基)酯改性氨基硅油中氟的质量分数和氨基的质量分数及整理工艺对涤纶织物增深整理效果的影响。衣康酸双(十三氟辛基)酯改性氨基硅油中增加氟的质量分数有利于增深率的提高,而增加氨基的质量分数却导致增深效果降低;丙烯酸十三氟辛酯改性氨基硅油对涤纶织物增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整理剂浓度30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 min,增深提升率达19.40%。两种改性氨基硅油对涤纶织物均有较好的增深作用。 吴林 许燕 李战雄关键词:氨基硅油 羟丙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在纯棉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3年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羟丙基硅油(M=4000)、甘油聚醚(G-18)、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烯三胺等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并制备了4种不同有机硅含量的乳液,再将其分别稀释成4种不同浓度的乳液,应用于纯棉织物整理,测试了整理前后棉织物的风格、强力等各项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当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中有机硅质量分数为6%、整理剂浓度为100g/L时,整理后棉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佳,织物表面光滑性大大提高,耐热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经向断裂强力可达725.0N,增幅为27.35%;急弹回复角和缓弹回复角分别可以达到218°和230°,增幅分别为21.11%和12.20%。 沈玲 李战雄 姜佳美 陈国华 林文虎 曹红菊关键词: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 改性 织物整理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织物整理应用 被引量:15 2013年 以羟丙基硅油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型聚氨酯合成了一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将预聚体乳化后制备了一种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确定了乳液最佳配方,讨论了各工艺条件对改性水性聚氨酯整理棉织物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棉织物、聚氨酯乳液整理和改性水性聚氨酯整理的棉织物表面粗糙度(SMD)分别为2.625、2.605和2.190,弯曲刚度B分别为0.0894、0.0869和0.0464,可见聚氨酯乳液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表面特性和柔顺性变化不大,但经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整理后棉织物的表面特性和柔顺性则大为改善。 沈玲 李战雄 吴林 姜佳美关键词:织物整理 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