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225)

作品数:62 被引量:809H指数:19
相关作者:俞稼镛赵濉张路安静仪郑延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8篇理学
  • 14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表面活性
  • 13篇烷基苯
  • 11篇活性剂
  • 11篇表面活性剂
  • 8篇烷基苯磺酸钠
  • 8篇链烷基
  • 8篇苯磺酸
  • 8篇苯磺酸钠
  • 7篇支链
  • 7篇分子
  • 7篇采收率
  • 6篇烷基苯磺酸
  • 6篇表面性质
  • 5篇油田
  • 5篇支链烷基苯磺...
  • 5篇聚合物驱
  • 5篇丙烯
  • 5篇丙烯酰胺
  • 4篇油藏
  • 4篇水溶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长江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九江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21篇赵濉
  • 21篇俞稼镛
  • 13篇安静仪
  • 13篇张路
  • 10篇郑延成
  • 8篇王琳
  • 7篇姜小明
  • 7篇宫清涛
  • 7篇王红庄
  • 7篇韩冬
  • 6篇欧阳坚
  • 6篇朱卓岩
  • 6篇史福强
  • 6篇吕广忠
  • 6篇王贵江
  • 6篇杨普华
  • 5篇张建乔
  • 5篇孙广华
  • 5篇徐志成
  • 5篇王东贤

传媒

  • 5篇精细化工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石油化工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油田化学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感光科学与光...
  • 2篇化学学报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化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6篇2005
  • 14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油筛管有限元仿真开发系统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有限元仿真方法是结构分析设计中有效仿真方法之一,但计算量巨大。MTALAB软件集科学计算、图像处理于一体,自身又可以作为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因此,基于MATLAB开发了石油筛管有限元仿真开发系统SFEM。石油筛管的整体参数与局部细节参数相差30000多倍,普通网格划分方法难以保证精度、计算量巨大、计算速度慢,不能适用于油田现场需要,因此,SFEM引入非自由边界分割法实现了三维网格划分,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度,并基于VB平台调用OPENGL实现三维数据的可视化。详细讲述了SFEM的开发过程和关键技术,并举例说明其仿真结果。胜利油田现场数据验证表明,SFEM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吻合,SFEM仿真效率高、计算结果可靠。
张建乔刘永红吕广忠孙丕松
关键词:有限元仿真
确定CO_2最小混相压力的状态方程法被引量:27
2006年
混相压力是确定油藏能否采用混相驱的重要依据,测定混相压力的最好方法是细管实验法,但室内实验法测定费时费力。基于细管实验的结果,结合“混相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利用组分分割和组合的方法,即将C7+组分分割为几种以后,对利用修正的Redlich-kwong状态方程确定CO2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克服了原方法中重组分临界值难以确定的缺点;同时提高了温度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确定的最小混相压力误差小于5%,充分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孙业恒吕广忠王延芳董艾琦
关键词: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
利用体积CT法研究聚合物驱中流体饱和度分布被引量:31
2003年
对CT图像进行了X射线硬化处理、X射线漂移校正、图像矩阵变换及体积CT位置校正 ,研究出用体积CT对岩心流体饱和度进行测量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对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饱和度分布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 ,该技术适合于测量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饱和度分布。尽管试验中使用了均质岩心 ,在水驱阶段形成了明显的水窜通道 ,窜流通道上的油饱和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 ,微观波及的不均匀性非常明显。注入聚合物段塞后 ,有效地富集了水驱之后的剩余油 ,利用聚合物驱 ,除了能改善波及体积外 。
曹绪龙李玉彬孙焕泉付静盛强
关键词:聚合物驱岩心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
吡咯与HCl和CHCl_3分子间Cl(C)—H…π型氢键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 (abinitio)方法 ,采用 6 3 1G(d ,p)基组对吡咯和HCl单体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MP2 /6 3 1G(d ,p)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然后采用MP2 /6 3 1G(d ,p)方法对吡咯 HCl体系以及吡咯 CHCl3 体系的分子间Cl(C)—H…π型氢键进行了理论研究 ,并在MP2 /aug cc pVDZ水平计算了氢键作用能 .研究表明 ,吡咯与HCl分子和CHCl3 之间形成了Cl(C)—H…π型氢键 ,吡咯与HCl分子的氢键相互作用使HCl中H—Cl键长增加 ,振动频率减小了 14 9cm-1(红移 ) ;而吡咯与CHCl3 之间的相互作用使CHCl3 中的C—H键长减小 ,振动频率增加了 3 3cm-1(蓝移 ) .利用自然键轨道 (NBO)分析表明电荷发生转移 ,吡咯 HCl体系中HCl得到 0 0 15 5e ;吡咯 CHCl3 体系中CHCl3 得到 0 0 0 98e .
史福强安静仪李文赵濉俞稼镛
关键词:吡咯三氯甲烷量子化学从头算
呋喃-乙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选取6-311++G(d,p)基组对呋喃-乙酸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通过在相同水平下的频率振动分析发现了该势能面上6个极小值点,其最稳定构型对应一强O…H—O型氢键,其结合能在消除基组重叠误差后为-20.87kJ?mol-1.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研究了电荷转移及轨道相互作用.通过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中的Onsager溶剂模型在介电常数分别为1.0,2.247,4.9,7.58,10.36,20.7,32.63,38.2,46.7,78.39的不同溶剂环境下重新优化呋喃与乙酸势能面上最稳定构型A,研究了溶剂对呋喃-乙酸复合物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偶极矩以及结合能的影响.发现溶剂化作用增大了呋喃与乙酸分子间的结合能,导致O…H距离减小,H—O振动频率红移.当溶液介电常数在1.0~32.63范围时,溶剂效应十分显著,当介电常数大于32.63后,溶剂化作用几乎达到了极限.
史福强徐志成安静仪俞稼镛
关键词:基组稳定构型呋喃溶剂化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乙酸
注水开发过程中变差函数的变化及孔隙度变化规律被引量:7
2001年
不同微相的孔隙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丛聚型河道中 ,开发初中期孔隙度分布明显受单河道的大小和形状控制 ,注水开发过程使得粘土矿物被带走 ,并消除了河道之间的高含泥屏障 ,致使开发后期孔隙度的次变程加大 ,平面上的分布更趋广泛 ,但纵向上非均质性加剧。对离散型河道而言 ,由于孔隙度的高值区仅分布于离散的河道内 ,注水过程并不能改变河道的形状 ,因此 ,尽管河道侧缘的储层性质有所改观 。
周丽清沈平平穆龙新贾爱林
关键词:油田开发注水开发变差函数孔隙度
基于潜力预测模型的聚合物驱参数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采用流线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潜力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数学式,讨论了纳入该模型的聚合物驱物理物化参数.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一个拟三维油藏五点式井网井组模型(5层10 m厚油层,平均渗透率2 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0.7,孔隙度20%,原始含水饱和度30%,原始地层压力10MPa,温度50℃,地层原油粘度60mPa·s),以80m3/d流量依次注水0.4PV、注1700 mg/L聚合物溶液0.3PV、后续注水,所得采出程度~含水率曲线与国外数值模拟软件VIP-POLYMER的计算结果一致.利用该模型考察并分析了地层原油粘度(10~90 mPa·s),地层温度(30~80℃),地层水矿化度(5×103~3×104mg/L),渗透率变异系数(0.1~0.9),聚合物溶液粘度(5、10、15 mPa·s),渗透率下降系数(1.5、2.0、2.5),不可及孔隙体积分数(0.5~0.0),吸附性质(无吸附、不可逆吸附、可逆吸附)、聚合物浓度(500~2500mg/L),聚合物段塞尺寸(0.1~0.6PV),聚驱时含水率(60%~95%)等油藏参数、聚合物性质参数、注入工艺参数对聚合物驱效果(提高采收率或含水率曲线)的影响.图13表3参3.
李相远侯健杜庆军
关键词:聚合物驱数学模型提高采收率
α-烷基苯甲醇的催化氢化被引量:8
2005年
研究了在H2 HAc HClO4体系中 ,Pd/C催化氢化α 烷基取代苯甲醇到相应的支链烷基苯的反应 .讨论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Pd/C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以及高氯酸作为助催化剂在此反应中起的重要作用 .高氯酸作为助催化剂时 ,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质量分数为 5 %~ 10 %的Pd/C催化剂 ,室温 15~ 30℃ ,氢气压力 4 0 0~ 80 0kPa .XPS能谱分析表明 ,在高氯酸存在下Pd的表面生成了PdOxCly 原子簇化合物 ,形成高活性的活性中心 ,对催化氢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
王琳王东贤宫清涛赵濉俞稼镛
关键词:PD/C催化剂高氯酸助催化剂
1-(支链烷基)萘和1-(支链烷基)萘-4-磺酸钠的合成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高效的合成路线制备了支链化的1 烷基萘(Ⅳ)和相应的1 烷基萘 4 磺酸钠(Ⅴ)。合成的6种化合物的结构如下:1 异丁基萘,1 (2 己基)萘,1 丁基萘以及相应的磺酸钠盐。以1 溴代萘为起始原料制备Ⅳ的产率为51 8%,以Ⅳ为原料制备Ⅴ的产率为42%。该方法以1 萘基溴化镁(Ⅰ)和1 丁酮(或1 己酮,或丁醛)回流反应6h,得1 萘基烷醇(Ⅱ),产率80%。Ⅱ与红磷和碘的混合物在冰醋酸溶液反应,回流3h,得到烯烃混合物(Ⅲ),产率95%以上。Ⅲ在室温下用Pd C催化加氢2h,得到Ⅳ,产率90%。Ⅳ用氯磺酸磺化,反应物料比n(Ⅲ)∶n(氯磺酸)=1∶2,以三氯甲烷为溶剂,5℃以下反应5h得到Ⅴ的粗产品,产率70%;粗产品在V(乙醇)∶V(水)=1∶1中重结晶两次,得精产品,收率为60%。用IR,ESI-MS和1HNMR鉴定了Ⅳ和Ⅴ的结构。
谭晓礼徐志成安静仪张路赵濉俞稼镛
关键词:加氢还原磺化
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表征及其结构对表面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9
2004年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分子结构与其表面活性之间的关系 ,以苯或烷基苯、酰氯及溴代烷为原料 ,经过酰化、格氏反应、氢化还原、磺化等步骤 ,合成了 6种分子结构明确的纯的支链烷基苯磺酸钠 ,并用核磁共振碳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了其高效液相色谱图。用Wilhelmy -Plate法测定了部分支链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表面性质 。
王琳宫清涛王东贤赵濉安静仪俞稼镛
关键词:支链烷基苯磺酸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