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13)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武海军王德娟郑凯歌倪惠颖周生杰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体
  • 1篇选本
  • 1篇选本批评
  • 1篇选文
  • 1篇演进
  • 1篇叶燮
  • 1篇散文
  • 1篇散文理论
  • 1篇生平
  • 1篇清代
  • 1篇骈文
  • 1篇汪琬
  • 1篇文论
  • 1篇文摘
  • 1篇湘乡派
  • 1篇六经
  • 1篇科举
  • 1篇交游
  • 1篇交游唱和
  • 1篇古文

机构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武海军
  • 1篇周生杰
  • 1篇倪惠颖
  • 1篇郑凯歌
  • 1篇王德娟

传媒

  • 1篇文献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选本批评视野下的湘乡派文论
2015年
湘乡派代表作家通过编纂《经史百家杂钞》《古文四象》《续古文辞类纂》等散文选本来构建和宣扬湘乡派文论,这种选本批评视野对于深入考察湘乡派的"宗经致用、经济入文""汉宋兼采、骈散并重""‘古文四象’说"等文论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武海军
关键词:湘乡派选本批评散文理论
论《古文渊鉴》体制“权舆于六籍”被引量:1
2014年
《古文渊鉴》是清初一部大型古文选本,选文自《左传》至两宋,共计1365篇。《序》中指出古文体制"靡不根柢于群经,权舆于六籍",属于我国传统文学批评"文本于经"的范畴。考查《古文渊鉴》的体制与内容,我们发现其"尊经"更多地是从内容和功用方面,而非文体方面。其以"经"为径,"明道"为旨,"致用"是目的。这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文渊鉴》和"文本于经"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郑凯歌
关键词:文体选文
《汪文摘谬》考被引量:2
2015年
《汪文摘谬》一书选文来源比较复杂,既有选自《钝翁前后类稿》,也有来自当时的碑文、稿本或抄本,成书年限当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陈文庄公祠堂庙碑记》写成以后、康熙二十四年(1685)《钝翁续稿》正式刊成之前,同时,该书与汪琬删订己作、追改旧作有密切关联,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武海军
关键词:汪琬叶燮
论清代常州派骈古文互参之演进被引量:1
2014年
清代常州派历经邵齐焘、洪亮吉、孙星衍、张惠言、李兆洛等一代代骈文家和古文家的创作和理论积累,常州骈文和古文的文体互参在渐演渐变中趋向成熟和通达,不仅骈文可以资取古文,古文亦可参体骈文,打破传统古典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定势,使骈文和古文的文体互参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创作上双向融合,形成乾嘉时期骈散合一的常州骈文派和阳湖古文派,使骈散合一之文在嘉道之后日益成为清代文章主流,开创并引领一代文章风尚。常州在朴学思潮兴起之后特富儒林而兼文苑的通才文章家,大多骈文和古文兼攻,故而能以一地之域兼擅古文和骈文并实现两种文体的融合,在清代文章学史上厥功至伟。
倪惠颖
关键词:常州派古文骈文演进
卓发之生平补考被引量:1
2013年
卓发之为晚明著名诗人、词曲家卓人月之父,是当时江南文坛知名度极高的诗人。卓发之少年时曾受知于樊良枢和叶灿两位先生,这两位先生对卓发之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学、文章之学等方面。卓发之从早年罢举南归到中年的积极入仕,再到抨击八股制艺取士,再到晚年的功名无所谓幸屈,其心态历程无不具有普遍性。卓发之与当时众多名家有交游,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王德娟周生杰
关键词:科举交游唱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