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705806) 作品数:52 被引量:497 H指数:15 相关作者: 赵长遂 李英杰 段伦博 陈晓平 李庆钊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矿业工程 更多>>
基于烟气重金属浓度在线监测的流化床蒸发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 2008年 应用改进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烟气中重金属的相对浓度进行在线测量,以全面跟踪重金属的释放过程。在烟气重金属浓度实时监测基础上,发展动力学模型来研究重金属蒸发释放的动力学特性。应用矿物质基体氧化铝的实验结果来验证数学模型的有效性,理论模拟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应用模型,将烟气重金属在线分析的实验结果作为输入参数,可用于预测重金属的蒸发率。根据重金属的蒸发率和固体颗粒中重金属浓度的关系得到其蒸发的动力学规律,对于氧化铝得到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刘晶 S.Abanades D.Gauthier G.Flamant 郑楚光关键词:重金属 动力学模拟 烟气 流化床 O_2/CO_2气氛燃煤半焦孔隙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在沉降炉上制备了不同燃烧气氛、不同燃尽程度的半焦,采用低温氮吸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其孔隙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所取的半焦试样均具有完整且连续的孔结构体系;但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O_2/CO_2气氛下半焦试样的孔结构参数及其分形维数均小于相同O_2浓度的O_2/N_2气氛下的情况;两种气氛下煤焦的燃尽过程中,孔隙结构参数(S_(BET)、V_(BJH)和d_(pore))随燃尽率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SEM图像的定性分析结果与N_2吸附的定量测量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O_2/CO_2气氛下煤粉的孔隙结构与其燃烧特性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李庆钊 赵长遂 陈晓平 武卫芳 李英杰关键词:O2/CO2气氛 煤粉燃烧 孔隙结构 扫描电镜 CaO/稻壳灰作为新型CO_2吸收剂的循环碳酸化特性 被引量:9 2009年 提出了采用CaO与稻壳灰的水合产物作为新型CO_2吸收剂。研究表明,当水合时间为8h、水合温度为75℃和Si/Ca摩尔比为1.0时,CaO/稻壳灰吸收剂能获得最佳循环碳酸化转化率;经过20次循环反应碳酸化转化率可达0.44,比相同反应条件下CaO/H_2O吸收剂的转化率提高了42%,是原CaO转化率的2倍。650~700℃时有利于CaO/稻壳灰的碳酸化反应;在高煅烧温度下比CaO/H_2O和CaO具有更好的抗烧结能力。 李英杰 赵长遂 范荧 任强强 段伦博 梁财关键词:CAO 稻壳灰 CO2吸收剂 O_2/CO_2气氛煤焦的燃烧及其孔隙结构变化 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热力工况与实际煤粉炉相近的沉降炉实验装置,制备了不同环境气氛下(O2/N2及O2/CO2气氛)、不同燃尽率的煤焦试样,并采用低温氮吸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其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相同O2浓度的O2/CO2气氛下煤焦的燃烧速率较慢、燃尽率较低,各试样的孔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均较小。两种气氛下燃尽过程孔结构参数(SBET和VBJH)均呈减小趋势,且在孔径变化较明显的区域内(<5 nm)在CO2气氛下煤焦的孔径分布较小且与煤种相关。SEM图像显示CO2气氛下的煤焦表面致密,孔隙较少,其定性结果与N2吸附法的定量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李庆钊 赵长遂 陈晓平 武卫芳 李英杰关键词:O2/CO2气氛 煤粉燃烧 孔隙结构 扫描电镜 440t/h CFB锅炉掺烧石油焦二氧化硫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在440 t/h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燃烧不同比例煤和石油焦混合燃料时二氧化硫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了燃烧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和钙硫摩尔比对二氧化硫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和钙硫摩尔比的增加可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存在一个最佳脱硫温度,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最低,对于各种混合燃料最佳脱硫温度应在830~850℃之间。 张中林 陈晓平关键词:循环流化床 掺烧 石油焦 二氧化硫 烟气成分对钙基吸附剂脱除单质汞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解酸性气体(SO2,HCl和NO2)对钙基吸附剂吸附单质汞的影响和吸附机理,在小型固定床试验台上进行CaO作为吸附剂脱除单质汞的试验,结合量子化学理论对其吸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SO2,HCl和NO2存在时,对单质汞的脱除有抑制作用,其原因在于酸性气体与单质汞同时竞争吸附CaO表面上的活性位和酸性气体与CaO表面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且其抑制作用按NO2,SO2,HCl顺序递增. 赵鹏飞 郭欣 郑楚光关键词:烟气 汞 钙基吸附剂 结合能 化学吸附 钾钠基固体吸收剂低温脱除电厂烟气CO_2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0年 温室气体减排已成当今研究的热点,具有应用前景的几个脱碳技术,分别是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碱金属基固体吸收剂低温脱除烟气中CO2的新工艺和钙基吸收剂CO2近零排放增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艺。文章结合东南大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钾钠基固体吸收剂低温脱除CO2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最新科研成果,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碱金属基吸收剂干法脱除CO2技术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需求低和能耗低等优点,与其他CO2减排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值得重点研究与开发。 赵长遂 赵传文 陈晓平关键词:CO2减排 钾基CO_2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24 2008年 对钾基CO2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热重分析、XRD、扫描电镜和氮吸附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分析纯碳酸钾的组分为K2CO3.1.5H2O,碳酸化反应速率缓慢;先将分析纯碳酸钾样品脱除结晶水后再进行碳酸化反应时,K2CO3与气氛中的水蒸气迅速生成K2CO3.1.5H2O,不利于碳酸化反应的进行;由KHCO3分解产生的K2CO3却表现出优越的碳酸化反应性能,20min内转化率高达85%以上,经过多次循环试验后吸收剂仍保持很高的活性。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两种改性钾基CO2吸收剂碳酸化反应机理差异的原因,通过拟合计算得到了这3种钾基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速率常数,为干法K2CO3/KHCO3循环脱除CO2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赵传文 陈晓平 赵长遂关键词:CO2减排 碳酸化反应 负载型钾基CO_2吸收剂的结构表征和碳酸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13 2009年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carbo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potassium-based supported sorbents for CO2 captur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GA,XRD,XRF,SEM and N2 adsorption method.Potassium-based 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with potassium carbonate on supports,such as cocoanut activated charcoal(AC1),coal active carbon(AC2),silica gel(SG)and diatomite(DT)using the iso-volume impregn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2CO3 loading amounts of AC1,AC2,SG and DT were 24.1%,22.5%,21.7% and 19.1% respectively.The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of K2CO3/AC1 and K2CO3/AC2 were larger than others.In contrast,those of K2CO3/DT were small.For K2CO3/SG,pore volume was large but surface area was small.K2CO3/AC1 and K2CO3/AC2 showed excellent carbonation capacity.However,the carbonation capacities of K2CO3/SG and K2CO3/DT were low.The difference in carbonation capacity of those sorbent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pore structure,leading to different supported sorbents. 赵传文 陈晓平 赵长遂关键词:捕集 碳酸化反应 孔隙结构 O_2/CO_2气氛下燃煤SO_2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09年 在沉降炉实验台上通过在线烟气分析仪考查了燃煤烟气的组成以及燃烧气氛、CO2浓度、温度和燃料/氧气化学当量比对S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操作条件下O2/CO2燃烧可获得高达80%左右的CO2浓度,但烟气中CO含量明显高于O2/N2气氛下燃烧时的情况。高浓度CO2的存在使得SO2的排放较常规燃烧方式下有所降低,并且随着气氛中CO2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但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粉燃尽程度的增加以及其余含硫物相向SO2的转化使得其排放浓度逐步增加。在2种气氛下,SO2的释放浓度在贫燃料区随燃料/氧气化学当量比φ的增加而增加,而在φ大于1.2的富燃料区随燃料/氧气化学当量比的增加而降低。 李庆钊 赵长遂 武卫芳 陈晓平 董伟关键词:O2/CO2气氛 煤粉燃烧 SO2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