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14B08)

作品数:15 被引量:155H指数:6
相关作者:毛其智党安荣龙瀛沈振江罗静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金泽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城市
  • 13篇城市规划
  • 6篇数字城市
  • 5篇数字城市规划
  • 5篇GIS
  • 4篇元胞
  • 4篇元胞自动机
  • 4篇自动机
  • 3篇空间信息
  • 3篇空间信息技术
  • 3篇城市形态
  • 2篇京城
  • 2篇环境评价
  • 2篇环境影响
  • 2篇环境影响评价
  • 2篇基于GIS
  • 2篇北京城市空间
  • 2篇CA
  • 1篇丹霞
  • 1篇丹霞地貌

机构

  • 21篇清华大学
  • 7篇北京市城市规...
  • 7篇金泽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清华城市...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1篇毛其智
  • 10篇党安荣
  • 8篇龙瀛
  • 7篇沈振江
  • 3篇罗静
  • 2篇黄天航
  • 2篇杜立群
  • 2篇杨邦会
  • 1篇张远智
  • 1篇宋焕胜
  • 1篇沈占锋
  • 1篇刘瑞霖
  • 1篇王川
  • 1篇沈金祥
  • 1篇胡晓东
  • 1篇高昕
  • 1篇张培
  • 1篇朱长明
  • 1篇骆剑承
  • 1篇赵冬泉

传媒

  • 2篇规划师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城市与区域规...
  • 2篇2009中国...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Journa...
  • 1篇住区
  • 1篇规划创新——...
  • 1篇转型与重构—...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5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ASHUP的数字城市规划主题服务订制模式研究
2013年
城市规划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数据源异常复杂,需要处理跨区域、跨部门的多源异构数据,因此数字城市规划中的信息处理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的数据仓库集成模式仅仅是集成数据本身,而MASHUP模式则将数据与服务糅合成一个整体提供给网络用户,比较符合实际互联网用户的需求。研究引入MASHUP模式,针对城市规划领域需要的数据,在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数据仓库构建的基础上,根据规划人员的需要,以主题订制的方式完成对规划人员所需要的规划专题信息主题服务的获取,辅助区域规划的决策;以主题订制的形式完成规划人员对某一专项规划的多源信息服务操作,提供处理好的多源异构信息,并根据规划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提供特定的信息定制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高的实用性。
黄天航高昕党安荣
关键词:MASHUP数字城市规划数据仓库主题信息
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方法、开发及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对城市增长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即控制要素,或限建要素)很多,各类控制要素对城市增长的控制不仅体现在控制等级方面,还包括控制用地类型、控制城市活动、控制建设高度、控制地下开发等多个方面,文章提出了考虑多种控制要素的负城市形态,并将其作为城市增长控制规划的最终载体;开发了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用于支持城市增长控制规划。该系统可系统地考虑大量的控制要素,根据各控制要素的控制导则计算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方案,并具有自动输出规划方案为标准规划图则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城市增长控制规划研究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龙瀛沈振江毛其智胡卓伟
关键词:控制导则城市增长边界
本体技术在城市规划异构数据集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多源异构的规划数据集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空间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分析有关集成技术的基础上,从本体技术入手,分析了利用本体技术实现规划数据集成的优势及可行性,并确定了规划本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数据集成体系结构及利用该体系实现规划数据集成的方法,为实现数字城市规划进行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讨。
罗静党安荣毛其智
关键词:本体数字城市规划数据集成空间信息技术
基于GIS的公共设施规划分析评价系统及应用
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要求能够及时地获取与监测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在面对城市现状、规划发展、社会经济统计等海量信息的时候,要求能够迅速地提取与分析各类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直观、详实的分析结果...
李公立孔宪娟郭少峰党安荣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设施规划GIS
文献传递
基于约束性CA方法的北京城市形态情景分析被引量:49
2010年
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Constrained CA)在模拟城市增长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已有文献常利用各种反映土地利用需要、区位影响、管理制度等的政策参数,设定不同的城市空间发展情景以反映未来的城市形态。在基于约束性CA进行城市形态情景分析时,以各种政策参数作为情景条件的研究实例较多。而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用于建设管理的审批,对应明确的城市形态,因而如何利用城市形态作为情景条件分析所需政策,也有实践意义,可以解决一些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例如已有的发展政策是否与期望的城市形态相匹配,不同规划方案所需采取的政策有什么区别等。本文提出了以城市形态作为情景条件(即形态情景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约束性CA,改变了传统的约束性CA情景条件的设置方法,以期望的未来城市形态为目标,识别相应需要的发展政策。并将北京市域的4个规划城市形态作为情景条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多个规划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和政策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是将约束性CA的应用扩展到城市规划领域的又一尝试。
龙瀛沈振江毛其智党安荣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城市形态城市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加剧,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构建了适合城市规划环评的空间信息模型,筛选了适合城市规划环评的水、声、气环境...
杨邦会沈占锋程熙杨晟
关键词:GIS城市规划环境评价
文献传递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模型被引量:12
2010年
北京近年来城市扩张的速度较快,城镇建设用地从1976年的495km2增长到2006年的1324km2,为了应对城市的空间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已编制了五版市域城市总体规划,为了对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给出目前的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所需的配套政策,并对远景的城市增长进行预测,自主开发了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模型(BUDEM),用于对北京的城市空间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及预测。文中对基于CA的城市空间增长模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基于北京城市增长模拟的基本逻辑建立了BUDEM模型,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MonoLoop集成的方法获取CA的状态转换规则。在对1976~2006年各个阶段城市增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将模型应用于两个方面:①给出了实现指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即2020年北京规划空间布局方案,所需要的保障政策;②作为城市空间政策模拟的平台,对2049年北京的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情景分析。
龙瀛毛其智沈振江杜立群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基于两级交通体系的数字城市规划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加剧,人口的激增对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有效应对这种状况,于是数字城市规划受到日益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尤为重要。公...
孔宪娟陈慧莲李公立党安荣
关键词:数字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GIS网络分析
文献传递
城镇体系规划中空间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探讨
城镇体系规划是通过合理布局区域内城镇体系,从而达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城镇体系规划研究进展与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形势下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针...
宋焕胜党安荣胡社荣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空间信息技术
文献传递
Effectiven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boundaries in Beijing:an assessment被引量:21
2009年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alysis of the Landsat multispectral scanner (MSS) and thematic mapper (TM) satellite images of 1983, 1993, and 2005, 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boundaries (UCBs) in containing urban growth within the 6th Ring Road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Three indicators on boundary control were proposed, through which the effectiveness of boundary containment, land inventory sufficiency and illegal adjacent development to the UCBs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irst, the UCBs were limited in effectiveness in containing urban growth; second, the area encompassed by the UCBs might not be designed large enough to accommodate new development. The frustration of the urban growth control through the UCBs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a transparent system for urban land use planning and control to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and use prediction method to consider contingencies, and the absence of a mechanism to monitor and adjust the UCBs to respond just in time to urban change.
Hao-ying HANShih-Kung LAIAn-rong DANGZong-bo TANCi-fang WU
关键词:BEIJING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