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J4300101) 作品数:4 被引量:47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杨平珍 王先宝 宋旭东 陈爱华 刘映峰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药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香芹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索香芹酚(CA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5min,解除结扎2h构建心肌I-R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2):假手术组、Vehicle(DMSO in saline)+I-R组、CAR(60mg/kg)+I-R组。Vehicle或CAR于冠脉结扎前15min给药。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2h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平均线粒体面积、线粒体分裂百分比、线粒体基质微粒及脂滴数量以评估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Vehicle组心梗面积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hicle组相比,CAR(60mg/kg)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心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hicle组相比,CAR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平均线粒体面积、线粒体基质微粒数、线粒体周围脂滴数和线粒体分裂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可通过减轻心脏组织中线粒体损伤降低小鼠心肌I-R后心梗面积。 王先宝 宋旭东 杨平珍 刘映峰 王丽姿 刘磊 瞿玲玲 陈爱华关键词:心肌 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损伤 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9、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AP与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水平稍增高,P〈0.05。UA组与SAP组、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水平升高,P〈0.05。AMI组与SAP组及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升高,P〈0.05。AMI组与UA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均无显著差异,P〈0.05。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斑块纤维组成比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邓意 陈立珩 王先宝 宋旭东 凌苑娜 陈爱华 杨平珍 郭敬宾 阙冬冬 陈贵明关键词:冠心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 香芹酚预处理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索香芹酚(CAR)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结扎雄性C57 BL/6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后解除结扎线构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3)、Vehicle组(DMSO in saline+I-R组)(n=13)、CAR组(CAR+I-R组):分为20、40及60 mg/kg组(每组n=13)。CAR于缺血前15 min给药。缺血45 min再灌注2 h后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同Vehicle组相比,CA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氧化应激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Vehicle组及CAR组DCFDA强度分别为(158.21±6.43)%及(123.47±9.82)%。Vehicle组及CAR组Mn-SOD活性分别为0.67±0.16及1.12±0.17 U/mg protein。Vehicle组及CAR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0.14±0.09及0.63±0.07 U/mg protein。结论 CAR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缓解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宋旭东 陈爱华 刘映峰 王先宝 周贻军 刘磊 张秀丽 王丽姿 杨平珍关键词:心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不同运动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用药、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治疗,依据疗法类型分为有氧组(有氧运动疗法)和有氧抗阻组(有氧抗阻运动疗法),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血糖和血脂的差异。结果 1年后,运动组患者运动后空腹血糖为(5.59±1.64)mmol/L、餐后血糖为(5.93±2.48)mmol/L、甘油三酯为(1.42±0.38)mmol/L、胆固醇为(3.96±1.28)mmol/L,对照组患者运动后空腹血糖为(6.72±1.86)mmol/L、餐后血糖为(7.86±2.62)mmol/L、甘油三酯为(1.79±0.54)mmol/L、胆固醇为(5.68±1.46)mmol/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抗阻组和有氧组患者1年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5.36±1.02)mmol/L和(6.02±1.35)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为(5.87±2.16)mmol/L和(6.36±2.43)mmol/L,有氧抗阻组明显低于有氧组;有氧组和对照组1年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02±1.35)mmol/L和(6.72±1.86)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为(6.36±2.43)mmol/L和(7.86±2.62)mmol/L,有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结合抗阻运动康复疗法能更效降低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徐展铄 李丹萍 黎金伟 李大川 律卫华 李雪蓉 关向东关键词:运动疗法 糖尿病 糖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