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3D025)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马建青张笑夷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历史的微观透视——论赫勒的碎片化历史哲学被引量:2
- 2016年
- 赫勒晚期所提出的碎片化历史哲学从微观层面分析和描述了在碎片化的(后)现代时代中男男女女应具有的一种经过反思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必须意识到传统历史宏大叙事的非法性并给予积极的批判。历史不再是超级主体的历史,而成为个体的历史,因而也是我们社团(主体间性)的历史;真理必须是与个人相关的,因而也是与人的整体生存相关的,这样的真理才能是历史的;碎片化的历史仍保留着某种意义,即作为社团精神的绝对精神。可以说,赫勒的历史哲学是一种文化哲学,一种伦理学,它讲述破碎时代个体如何保持完整。
- 马建青
- 关键词:赫勒历史哲学碎片化后现代布达佩斯学派
-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论析
- 2014年
-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或者说是微妙的。一方面,马克思在对历史目的论和传统的历史哲学给予严厉的、全方位的批判,并试图与其划清界限。另一方面,青年马克思运用人性这一先验在场的价值范畴将历史解释为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在此异化史观中,人的本质充当着历史目的的功能。而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历史目的,它使从整体上观察历史成为可能,它构成了历史意义的源泉,赋予历史运动以积极目标。这种似是而非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革命理论的特质,表现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交互作用。
- 马建青张笑夷
- 关键词:历史目的论价值性
- 历史:“如实直书”抑或“主观创造”?——沙夫对实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批判被引量:1
- 2014年
- 20世纪60年代,在历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日益遭受实证主义和现代主义侵蚀之际,沙夫回到马克思,重释马克思主义。他以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为核心,详尽考察了实证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历史认识论,切中要害地指出了这两种历史认识反思的哲学前提的局限性,由此,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能动主义"的认识关系模式,讲明了历史认识在何种意义上具有客观性。可以说,沙夫的工作不仅澄清了被教条的马克思主义遮蔽的马克思的思想,而且为正确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和贡献。
- 张笑夷
- 关键词:真理实证主义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