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314)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欣欣刘学恩庄辉孙剑韩悦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乙型
  • 8篇肝炎
  • 8篇病毒
  • 6篇乙型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耐药
  • 3篇准种
  • 2篇血清
  • 2篇血清病
  • 2篇血清病毒
  • 2篇遗传异质性
  • 2篇慢性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毒性肝炎
  • 1篇鸭乙型肝炎
  • 1篇鸭乙型肝炎病...
  • 1篇乙型病毒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济南市传染病...
  • 1篇解放军第88...
  • 1篇无锡市传染病...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 1篇吉林省肝胆病...

作者

  • 4篇张欣欣
  • 3篇刘峰
  • 2篇庄辉
  • 2篇于德敏
  • 2篇侯金林
  • 2篇孙剑
  • 2篇韩悦
  • 2篇刘学恩
  • 1篇汪茂荣
  • 1篇孙春伟
  • 1篇徐东平
  • 1篇陈士俊
  • 1篇张东华
  • 1篇沈国俊
  • 1篇付喜花
  • 1篇陈立
  • 1篇李彤
  • 1篇王美容
  • 1篇于建国
  • 1篇李新华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清HBV全长基因组的准种特性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重症化的关系.方法 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各4例患者,扩增外周血清中HBV全长基因组并克隆、测序,每个标本选取14~16个克隆进行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CHB组和CSHB组8例患者共获得120个HBV全长基因组序列.每例患者均为单一基因B型或C型感染.两组全长克隆序列中均发现G1896A突变、A1762T/G1764A、T1753C/G突变,以及前S2区、前S1区起始密码子缺失,CSHB组1例患者还发现A1762T/G1764A/C1766T突变,CSHB组发生一个或多个突变的克隆数占100.0%(60/60),明显多于CHB组的76.7%(46/60)(x2=15.85,P〈0.0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CSHB组的全长基因组、S基因、X基因、P基因和反转录酶编码序列区的准种复杂度和平均遗传距离均比CHB组大,C基因的则比CHB组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的各种突变率及准种异质性差异均大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与CHB重症化有关,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
黄素园于德敏刘峰陈立韩悦李新华张欣欣
关键词:遗传异质性准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状态下血清病毒RT区准种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RT)感染不同状态下血清病毒RT区准种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者纳入本研究,分为慢性HBV携带组(ASC,1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CHB,3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
姚碧莲刘峰黄素园于德敏陈立韩悦李新华张欣欣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准种遗传异质性
文献传递
鸭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株的慢性感染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耐药株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方法:将DHBV野生株及耐药株质粒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接种雏鸭。连续定量检测血清DHBV DNA;印迹杂交检测肝内病毒复制中间体;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野生株组的病毒滴度和慢性感染率均高于耐药株组;肝组织中检测到DHBV的复制中间体与cccDNA,可见轻度炎症病理改变。结论:DHBV耐药株可形成慢性感染。
付喜花沈国俊孙春伟陈楚明陈金军侯金林
关键词:耐药动物模型
从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监测网络看当前耐药状况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依托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方法采用网络信息与生物信息技术,建立并初步完善中国乙肝病毒(HBV)耐药网络监测平台,分析当前HBV逆转录酶(RT)区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点及耐药现状。结果建立了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广的大型HBV基因多功能共享数据库。截至2012年12月,已对267家单位的9 998例乙肝患者进行了基因耐药检测,其中基因型明确的患者有7 551例,B基因型为2 421例,占32.06%(2 421/7 551),C基因型为5 088例,占67.38%(5 088/7 551),D基因型患者为42例,占0.56%(42/7 551)。在检测到原发性耐药相关位点突变及代偿性突变的5 207例(5 207/7 551,68.96%)患者中,C基因型占3 700例(3 700/5 088,72.72%),B基因型占1 482例(1 482/2 421,61.21%),C基因型的构成比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在原发性耐药位点突变中,主要耐药突变(rtM204V/I,rtA181T/V,rtN236T)的检出率为43.64%(3 295/7 551),其中M204I、rtA181T(sW172*)和rtA181V突变常见于C基因型(P值均<0.01),而N236T突变却在B基因型中多见(P<0.01)。在恩替卡韦继发性耐药突变的患者中,M204V比M204I更常见(P<0.01)。国内部分地区或医院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药物应用方案纷繁复杂,不够规范,多药耐药的构成比高达1.73%(131/7 551)。结论为实现对乙肝患者耐药数据的实时监控、共享和标准化,本研究建立了我国HBV耐药监测网络平台。目前国内HBV基因突变及其导致的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现状值得关注,其致病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曾艺军孙丽娜刘学恩张继明孙剑徐东平黄利华陆忠华张淑芹龙波刘云华陈士俊朱同海刘锦堂汪茂荣王海舰张跃新郝沛韩悦于德敏张东华张欣欣庄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耐药
INNO-LiPA和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突变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INNO-LiPA HBV DRv2和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突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方法选取41例接受阿德福韦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救援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48周和72周时)进行INNO-LiPA HBV DRv2耐药检测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共收集到101份足量的血清,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耐药检测。分析HBV聚合酶第80、173、180、181、204和236位点的耐药突变情况,并与INNO-LiPA耐药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INNO-LiPA HBV DRv2和直接测序法检测204位点耐药结果对比,完全符合率为73.8%(62/84),部分符合率为23.8%(20/84),总体符合率达到97.6%(82/84)。其他位点总体符合率也多在95%以上。另外INNO-LiPA比直接测序法有更高的灵敏度,对混合感染的检出率(46.4%)明显高于直接测序法(23.8%),其总体耐药检出率也高于直接测序法。结论 INNO-LiPA方法在灵敏度和准确性上均优于直接测序法,而且操作简便、快捷,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在科研和临床上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郑慧珂周彬何海棠吕国涛刘美三孙剑侯金林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耐药突变直接测序法
乙型肝炎病毒准种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被引量:5
2010年
HBV在感染宿主体内以准种形式存在,准种组成和准种进化情况影响着HB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转归,并与抗病毒治疗反应及耐药密切相关。研究HBV准种动力学特点,有助于深入了解HBV感染过程及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机制,为研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刘峰张欣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准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机制HBV感染者HBV准种临床转归
肝组织中HBV ccc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的建立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建立和优化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肝组织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方法设计检测HBVDNA(tDNA)和cccDNA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用3.44×10^0~3.44×10^9copies/pl含HBV全基因组序列(C基因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曲线。取33例乙肝肝癌患者肝组织标本、13例慢性乙肝患者肝活检组织标本和10例非乙肝患者肝组织标本,验证该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提取肝组织中DNA,取一部分进行质粒安全ATP依赖的DNA酶(PSAD)酶切;另一部分不酶切作为tDNA和β—globin检测样本,分别进行HBV cccDNA、tDNA和β—globin定量检测,以β-globin为参比,对每个细胞的HBV cccDNA和tDNA含量进行标准化。结果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和tDNA定量的线型范围均为3.44×10^0~3.44×10^9copies/μl。检测HBV cccDNA和HBVDNA下限均为3.44×10^0copies/μl。33例乙肝肝癌患者和13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组织中HBV cccDNA最低含量分别为0.003copies/cell和0.031 copies/cell;检测10份非乙肝肝癌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均为阴性。应用PSAD消化肝组织中提取的DNA可减少假阳性,提高cccDNA检测法特异度达7.24×10^2倍。对2例乙肝肝癌患者的肝组织标本重复检测5次,Ct值的变异系数为0.224%-0.609%。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
王美容邱宁卢实春修典荣于建国李彤刘学恩庄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人类目前的治疗手段还无法彻底清除感染HBV,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预防或逆转肝病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减少肝移植,目前认为其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是达到HBsAg的转阴或出现抗-HBs。
朱雪娟张欣欣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乙型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肝纤维化,通过肝纤维化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各种细胞、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间系列而复杂的变化,迄今为止其发生机制尚未充分阐明。因此,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病机制,明确血清生化学、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治疗学及非创伤性检查指标的作用,对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与疾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对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如能将来在疾病早期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生、转化和凋亡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和新的发现,对于早期控制肝纤维化形成并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降低慢性肝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杰安永于建国
关键词:肝纤维化治疗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