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B030704001)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 相关作者:徐雪黄帆杨静徐嘉马红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尖瓣脱垂与缺血性脑卒中
- 2011年
-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中,心源性脑栓塞大约占到20%,其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大多可以引起较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致死致残率高。而心源性脑梗塞中,最主要的病因为房颤,对此目前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可指导房颤的处理。
- 徐雪黄海威黄帆
-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缺血性脑卒中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78例ACI患者(ACI组)和34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C组)进行血清YKL-40水平检测;并对ACI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01)。共有74例(94.9%)ACI患者存在颈动脉IMT异常。其中,管腔狭窄组(颈动脉IMT>1.4 mm)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斑块形成组(IMT 1.2~1.4 mm)及内膜增厚组(IMT 1.0~1.1 mm)(均P<0.05);而斑块形成组与内膜增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64例患者(82.1%)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40例,稳定斑块24例),12例患者(15.4%)表现为颈动脉内膜粗糙。其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内膜粗糙组(均P<0.01);而稳定斑块组与内膜粗糙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I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 马红玲黄帆徐雪徐嘉杨静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 热休克因子1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48 h内热休克因子1(Hsf-1)水平及其与不同病因学亚型的关系。方法:对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并与正常对照组(31例)用逆转录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sf-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轻型与重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的Hsf-1表达高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NIHSS进一步分层后统计学差异仍存在,预后良好组Hsf-1表达高于预后不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Hsf-1表达测定对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能成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 徐雪徐嘉杨静马红玲马中富黄帆
- 关键词:热休克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