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B09B2051110)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4
相关作者:文尚胜姚日晖桂宇畅李祥张剑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发光
  • 3篇传输矩阵
  • 3篇传输矩阵法
  • 2篇电池
  • 2篇太阳能电池
  • 2篇聚合物发光
  • 2篇聚合物发光二...
  • 2篇二极管
  • 2篇发光二极管
  • 2篇出光
  • 2篇热特性
  • 1篇电致发光
  • 1篇电致发光器件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太阳能电...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热分析
  • 1篇吸收率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文尚胜
  • 3篇桂宇畅
  • 3篇姚日晖
  • 2篇王保争
  • 2篇张剑平
  • 2篇李祥
  • 1篇宋小锋
  • 1篇唐怀军
  • 1篇余磊
  • 1篇黎永涛
  • 1篇陈建龙
  • 1篇林昊天
  • 1篇刘艳梅
  • 1篇陈东成

传媒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发光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热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与其封装结构密切相关,封装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寿命.本文采用热阻抗模型对三种常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封装结构进行热阻抗分析,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热分析模块对热特性进行研究,得出各种器件封装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根据温度场分布比较得出各种封装结构散热性能的差异.分析得出,传统后盖式封装结构与混合封装结构散热效果相差不大,Barix封装结构具有最好的散热性能.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当玻璃厚度从0.5mm增加至0.9mm时,传统封装结构的发光层温度升高了0.124℃,Barix封装结构的发光层温度升高了0.262℃,表明玻璃层厚度的增减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散热影响较小.改变器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对流系数从25W/(m2.K)变为85W/(m2.K)时,传统封装结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的温度由42.911℃递减到26.85℃,可见增大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对降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源层的温度作用显著.
黎永涛宋小锋陈建龙姚日晖文尚胜
关键词:热分析有机电致发光封装结构有限元分析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面光源的光热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运用传输矩阵法及MATLAB软件模拟计算了以MEH-PPV为发光材料的PLED面光源出光率,分析了发光层、PEDOT层、ITO层对器件出光率的影响。模拟分析了玻璃表面半球形、圆台形、圆锥形3种微形貌对器件出光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玻璃表面为圆锥形微散射层对提高器件出光率最有利,且出光均匀性最好。最后分析了PLED面光源工作状态下的热特性,发现发光层的热量容易积聚不易导出。该研究为大面积有机发光照明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桂宇畅林昊天刘艳梅张剑平文尚胜
关键词:热特性
掺杂离子型配合物的高效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
2011年
研究了掺杂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单发光层聚合物白光器件.根据二元互补色获得白光的原理,所采用离子型橙光材料为六氟磷酸合[二(2-(萘基-1-基)吡啶)(1-乙基-2-(9-(2-乙基己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铱(Ⅲ)]([(npy)2Ir(c-phen)]PF6),天蓝光材料为二(2-(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器件结构为氧化铟锡/苯磺酸掺杂聚乙烯基二氧噻吩(40nm)/发光层(80nm)/CsF(1.5nm)/Al(120nm).发光层由主体材料聚乙烯基咔唑(PVK),电子传输材料1,3-二[(4'-特丁基苯基)-(1″-噁二唑-5)]-苯(OXD-7),Firpic[(npy)2和Ir(c-phen)]PF6组成.当PVK,OXD-7,Firpic及[(npy)2Ir(c-phen)]PF6的质量比为67:23:10:0.25时,获得高效的聚合物白光器件,色坐标为(0.31,0.40),最大发光效率为13.3cd/A,最大亮度为6032cd/m2,器件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良好的光谱稳定性.同时还分析了白光器件的工作机制.
赵宝锋唐怀军余磊王保争文尚胜
关键词: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白光
顶发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出光率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传输矩阵法及Matlab软件模拟以聚合物MEH-PPV为发光材料的顶发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TEPLED)出光率,探讨了阳极材料、阴极材料、折射率匹配层以及发光角度等对器件出光率的影响。从仿真结果可知以传统分布布拉格反射器(DBR)为衬底的器件与以Ag膜为反射阳极的器件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出光率,达到47.43%。针对半透明金属阴极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问题,设计了以透明材料为阴极的器件,提高了TEPLED出光率,达到67.11%,与以Ag膜为阴极的器件相比,出光率高出10%。分析了DBR对器件出光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器件在较小出光角度范围(30°)内DBR结构对整个TEPLED出光率影响较小;当角度大于30°时,器件出光率受DBR的反射特征影响较大。DBR的应用为TEPLED出光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桂宇畅文尚胜张剑平王保争赵宝锋
关键词:传输矩阵法分布布拉格反射器
基于传输矩阵法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基于传输矩阵法的光学模型及Matlab软件,模拟了以聚合物P3HT:PCBM为活性层的倒装太阳能电池,并分析了模拟电池的吸光率及其内部光电场分布。探讨了厚度、入射角度以及新结构对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电池的光吸收主要由活性层厚度决定,分别随着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当光入射角度增大时,由于光程的增加电池的吸光率随之增加,在40°入射角时达到最大;由于其他光学作用,器件吸光率在40°入射角以后反而降低;证明了光斜入射时电场在整个器件中分布是不连续的。通过在基本结构的适当位置插入一层薄膜构成的微腔器件,由于光学共振效应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光吸收。
李祥文尚胜姚日晖陈东成桂宇畅
关键词:传输矩阵法
硅基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传输矩阵法的光学模型以及MATLAB软件模拟了硅基有机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和各层厚度的关系。模拟表明活性层对入射光的吸收率主要受其自身厚度影响,且由于微腔效应,这种结构的电池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活性层厚度;另外通过调节折射率匹配层厚度和传输层厚度也可以优化活性层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在本文所讨论的厚度中,最佳传输层厚度为10 nm左右,最佳匹配层厚度为30 nm ZnS或者60 nm Alq3。
李祥文尚胜姚日晖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吸收率传输矩阵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