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810B05)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6
- 相关作者:朱利东王成善唐亚黄成敏罗虹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成都平原全新世气侯变迁与古蜀文化演进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三星堆文明的神秘消失,古环境演变应是重要原因,与全球性古气候环境变化直接相关.通过建立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以来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文化事件序列和古气候环境序列,进而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成都平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迁与中国其它地区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古蜀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全新世以来气候的变迁直接相关并贯穿于古蜀文化演进的始终.其中气候温湿期对应着古蜀文化快速发展或繁荣时期,而古蜀文化的突然中断往往对应出现气候变冷干事件,显示古蜀文化演进与成都平原全新世气侯变迁直接相关.
- 付顺李奋生颜照坤郑月蓉
- 关键词:成都平原古气候环境
- 考古地层的三维重建方法被引量:6
- 2007年
- 基于现有三维可视化技术,分别介绍了3D图形库接口、3D GIS技术、3D GM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实现考古地层三维重建的方法,并从地层三维建模的角度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探讨了较为实用的考古地层三维重建途径。
- 阚瑷珂朱利东罗丽萍罗虹龚建辉陈中林王成善
- 关键词:考古地层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的土壤发生特征被引量:16
- 2008年
- 了解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土壤发生特征对区域植被恢复有着指导意义,为此选择不同海拔梯度上7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土壤发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受区域成土环境影响,土壤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弱;土壤质地较粗,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砂为主,黏化作用不强。土壤全Fe含量和Fe游离度一般<50g/kg和<30%;交换性盐基组成在土壤剖面中无明显分异。随海拔升高,土壤黏粉比、全Fe含量、Fe游离度增加。土壤表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随海拔升高偏负,反映区域植被类型由低海拔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C4型灌丛植被向高海拔凉润气候条件下C3型针阔叶林自然过渡。基于干旱河谷地区土壤特征,其植被恢复应以提高土壤质量为基础,并应遵循海拔梯度上自然植被分布特征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 柏松黄成敏唐亚
- 关键词:土壤发生土壤特征
- 金沙遗址玉器的材质来源探讨被引量:6
- 2008年
- 成都金沙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玉器最多的遗址,通过对其中551件玉器材质鉴定的结果发现,最主要的材质类型为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软玉。通过对软玉型玉器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玉器和石器的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研究,以及与四川汶川龙溪玉、新疆和田玉特征的对比,并且采用ICPMS进行主要玉器类型和玉料的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同时结合现代资料和古代史料,认为金沙出土的玉器主要的材质应该来自于汶川的龙溪玉,与新疆和田玉、良渚玉器没有关系,但同时也存在其他地区玉料甚至是玉器交流的可能。
- 向芳王成善杨永富蒋镇东张擎李奎刘健
- 关键词:金沙遗址
- 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震积岩是灾变性事件岩的典型代表,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的总称。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地层中首次发现震积岩,该地层自下而上为底部砾石层、中部暗色(含炭)泥质层、上部褐黄色土壤层,整体属河流冲积物。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区发育一组走向SE120°的正断层,断层两盘的底部砾石层顶界面有明显的错断。构成地垒构造;在IT6511、IT6610层位中的断层带中见明显阶梯状断裂,其以张性正断层为主,断距约为10-90cm。在靠近阶梯状断裂的IT6512、IT6613-6614层位中发现一系列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包括砂土液化(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微断裂、地裂缝、震塌岩等。分析认为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是由同期地壳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金沙遗址区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 何碧朱利东杨文光付顺张擎陶刚李超李杜文田光龙解龙
- 关键词:金沙遗址震积岩
- 成都平原4ka以来地层磁化率特征及气候变化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对成都金沙遗址IT6814探坑约4 m厚地层的5 cm间距磁化率分析,建立了成都平原4 ka以来的质量磁化率曲线和频率磁化率曲线。根据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特征结合粒度中值曲线对比,探讨了金沙遗址4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划分出成都平原的三个气候阶段:4 000~3 380 aBP,气候偏湿;3 380~1 700 aBP,气候条件相对湿热;1 700 aBP^20世纪90年代初,气候逐渐偏干冷。
- 罗丽萍朱利东杨文光张擎王成善阚瑷珂罗虹江章华朱章义
- 关键词:成都平原金沙遗址频率磁化率
- 成都平原4000aBP以来的孢粉记录与环境变化被引量:13
- 2008年
- 成都平原晚全新世以来沉积的泥质层发现丰富的孢粉。根据孢粉成分组合特征和生态类型可划分出5个孢粉组合带,结合剖面上6个14C测年数据,提出在过去的4000a研究区植被类型及气候环境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化:3800—3600aBP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暖偏湿;3600—3400aBP为含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气候温暖湿润;3400—2600aBP为草/湿地,气温下降,环境更潮湿;2600—900aBP为落叶阔叶林,温度又开始逐渐回升,气候温和偏湿;900—300aBP再次变为草/湿地,偏干冷的气候环境。
- 罗丽萍朱利东向芳杨文光阚瑷珂罗虹张擎朱章义
- 关键词:孢粉组合气候变化晚全新世成都平原
- 干润变性土及其结核的发生学特征与形成环境探讨被引量:3
- 2006年
- 干润变性土是发育于半干旱环境下的特殊土壤类型。本文以金沙江典型干旱河谷———元谋盆地发育的干润变性土及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为例,探讨其发生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土壤形成环境。土表的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在矿物组成、微形态等特性与下伏的干润变性土有成因上联系,但两类结核与干润变性土、干润富铁土等在元素含量组成差异明显,并具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微地貌陡峭、排水迅速的干润变性土地表环境残留铁质结核,而在地表平坦或低洼的干润变性土地表环境下,径流速度慢,多形成碳酸盐结核。
- 黄成敏王成善唐亚全佺
- 关键词:土壤发生学形成环境元谋盆地
- 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06年
- 土壤有机C稳定同位素受控于生长其上的植物类型及其生物量,而后者又取决于环境条件。因此利用土壤有机质δ13C值可以反映地质历史时期C3、C4植被变化,从而进一步揭示环境变化进程。目前,土壤有机C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已成为古生态与古环境恢复、古气候重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大气湿度、CO2分压、温度和微生物分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土壤有机质δ13C特征、C3与C4植物组成比例、区域环境(主要是气候)三者间并不完全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其应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尚需要进一步探讨。今后应着重加强现代地表植被特征与土壤有机质δ13C关系、人类活动方式对土壤有机C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影响、土壤-植物-大气系统C循环过程等方面研究,才能使土壤有机C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 柏松黄成敏唐亚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古气候古生态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