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ZH14302)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世熔陈红琳毛竹李婷代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1篇地形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密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储...
  • 1篇土壤有机碳密...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铅锌矿
  • 1篇铅锌矿区
  • 1篇铅锌矿山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世熔
  • 2篇李婷
  • 2篇毛竹
  • 2篇陈红琳
  • 1篇杨洲
  • 1篇吴若玉
  • 1篇代英
  • 1篇刘永恩
  • 1篇林晓利
  • 1篇黄双双
  • 1篇胡超
  • 1篇傅陈君

传媒

  • 2篇四川环境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流沙河流域不同生态恢复程度下植物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根据野外调查的数据分析,对流沙河流域干旱河谷不同生态恢复程度下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样方中分布的植物共33科61属66种。在林地中,共有植物24科41属45种。但是不同恢复程度中的物种组成有显著差异:I级恢复程度中有11科17属17种,Ⅱ级恢复程度中有13科21属21种,Ⅲ级恢复程度中有18科27属31种;主要物种为松科、蔷薇科、马桑科、禾本科、菊科植物;物种丰富度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生物量的变化特点为对照(0.31t/hm2)<Ⅰ级(5.66t/hm2)<Ⅱ级(200.29t/hm2)<Ⅲ级(307.06t/hm2)。在园地中,共有植物19科37属37种;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梨树始终在样方中占主导;生物量的变化:Ⅲ级(217.67t/hm2)>Ⅱ级(72.60t/hm2)>Ⅰ级(39.71t/hm2)>对照(0.21t/hm2);果树产量变化Ⅰ级(31t/hm2)<Ⅱ级(54t/hm2)<Ⅲ级(195t/hm2)。
刘永恩张世熔胡超林晓利
关键词:生态恢复干旱河谷群落特征物种组成
川中丘陵区村级景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综合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分析了人口密集的川中丘陵乡村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S)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SOCD和SOCS平均值分别为5.58kg/m^2和75.77×10^5g,SOCD随丘体高度的降低向四周逐渐增大,SOCS主要分布于旱地、水田等土地利用类型中。0—30cm土层和土体深度内,SOCD以冬水田最高,裸岩最低:SOCS则以丘脚旱地和轮作水田最高,裸岩最低。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对SOCD、SOCS影响明显。
傅陈君张世熔杨洲吴若玉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地形土地利用
汉源铅锌矿区植物对Pb和Zn的积累及耐性研究被引量:46
2007年
采取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源3个典型矿区内17种优势植物中Pb和Zn的吸收富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种植物对Pb和Zn的吸收有较大差异,其中:星毛角柱花、籽粒苋的地上部分和曼陀罗的地下部分对Pb的积累较好,积累含量分别为331.63、226.44和253.13mg·kg-1;新樟的地下部分和银柳的地上部分对Zn的积累能力较强,积累含量分别达到1068.40和823.32mg·kg-1;蔗茅的地下部分以及大乌泡的地上部分对Pb和Zn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其Pb积累含量分别达到455.75和673.52mg·kg-1,其Zn含量为1317.62和893.34mg·kg-1。同时,籽粒苋、卷柏、蜈蚣草、冬青对Pb和Zn以及新樟对Pb的生物迁移系数均大于1,尤以新樟对Pb和卷柏对Zn的生物迁移系数最为突出,分别高达15.88和8.44。虽然所有植物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临界含量要求,但其部分体内已形成耐性,成为Pb和Zn耐性植物,其中蔗茅、大乌泡、新樟、籽粒苋和曼陀罗5种植物,可以作为潜在的Pb和Zn污染修复物种。
陈红琳张世熔李婷代英毛竹
关键词:植物PBZN耐性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其污染风险评价——以四川汉源富泉铅锌矿山为例被引量:25
2007年
采用地统计学中的普通克里格和概率克里格研究了汉源富泉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污染情况以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样本的Cd、Pb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10.92±12.22)mg·kg-1、(657.92±1031.87)mg·kg-1和(1549.06±1915.55)mg·kg-1,空间变异呈团状分布,变异方向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南方向;3种元素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偏东矿山尾矿堆积的区域,其次为临近矿山靠近公路农田土壤部分,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研究区东北、东南区域3种重金属元素超标概率最大,西北区域超标概率最小。由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外源污染,对成矿元素的污染,应采取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对伴生污染元素,应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采用一定富集或耐性能力的植物进行修复或开发利用,防止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毛竹张世熔李婷黄双双陈红琳
关键词: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