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7013M540714)

作品数:4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吴福忠杨万勤马志良高顺熊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凋落
  • 3篇凋落叶
  • 3篇亚热带
  • 3篇亚热带常绿阔...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 3篇常绿阔叶林
  • 2篇凋落物
  • 2篇凋落物分解
  • 1篇氮矿化
  • 1篇凋落叶分解
  • 1篇亚高山
  • 1篇亚高山森林
  • 1篇养分
  • 1篇养分释放
  • 1篇雨季
  • 1篇雨期
  • 1篇森林土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马志良
  • 4篇杨万勤
  • 4篇吴福忠
  • 3篇高顺
  • 1篇张玺涛
  • 1篇殷睿
  • 1篇肖洒
  • 1篇李志萍
  • 1篇谭波
  • 1篇徐振锋
  • 1篇熊莉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净氮矿化的季节动态被引量:22
2013年
研究了川西理县毕棚沟不同海拔梯度(3600 m、3300 m和3000 m)森林群落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及净氮矿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不同形态土壤活性氮库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差异.4个采样时期(非生长季与生长季初期、中期及末期)各海拔土壤硝态氮浓度(8.38~89.60 mg·kg-1)均显著高于铵态氮浓度(0.44~8.43 mg·kg-1).生长季初期各海拔梯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负值(-0.77^-0.56 mg·kg-1·d-1),而非生长季、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均为正值.除硝态氮外,不同海拔的土壤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浓度的差异极显著,海拔对它们的影响与季节变化有关.该区土壤净氮矿化以硝化为主,且氮矿化过程不受海拔梯度的影响.冬季土壤净氮矿化明显(0.42~0.99 mg·kg-1·d-1),早春高的土壤无机氮可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养分,也可能通过淋溶方式从系统中丢失.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肖洒马志良李志萍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生长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氮和磷在不同雨热季节的释放动态被引量:11
2015年
为理解植物—土壤之间的养分联系,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季节性降雨期间常绿阔叶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6种凋落叶第一年不同雨热季节分解中氮(N)、磷(P)动态及释放与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凋落叶的N浓度随雨季的变化动态取决于树种,但除红椿以外的其它5种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浓度变化不明显,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6种凋落叶P浓度动态比较一致,表现为分解初期P浓度稍微下降,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历经一年的分解,红椿N、P释放率最大(分别为81.79%、54.19%),香樟N富集率最大(131.45%),马尾松的P富集率最高(268.75%),且6种凋落叶N、P释放/富集率动态均在雨季最明显.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C/P呈现下降趋势,而N/P变化规律不一致.这些结果均表明,季节性降雨显著(P<0.05)影响凋落叶N、P动态,雨季温湿度的改变可影响N、P释放过程.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不同雨热季节的降解特征被引量:23
2015年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6个典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凋落叶木质素与纤维素第1年降解特征。结果表明:6种凋落叶质量损失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72.09%)>柳杉(58.61%)>杉木(51.07%)>麻栎(50.38%)>马尾松(31.08%)>香樟(27.75%);6种凋落叶木质素浓度动态不一致,纤维素浓度则整体上呈现一直下降的变化动态;第1个分解年,木质素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88.36%)>麻栎(61.21%)>柳杉(56.41%)>杉木(55.44%)>香樟(37.10%)>马尾松(24.10%),纤维素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99.22%)>杉木(90.58%)>柳杉(86.84%)>麻栎(84.70%)>香樟(76.40%)>马尾松(71.30%);季节性降雨极显著地影响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P<0.01),6种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雨季时期均有较大的降解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种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第1年降解主要发生在雨季,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分解初期旱季的降解速率基本一致,而在季节性降雨期,纤维素降解速率快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个常见树种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期的分解特征被引量:17
2015年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典型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季节性干湿交替可能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但迄今缺乏相应的报道。因此,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6种凋落叶在第1年不同雨热季节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经历1a的分解,6种凋落叶质量残留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27.90%)<柳杉(41.39%)<杉木(48.93%)<麻栎(49.62%)<马尾松(68.82%)<香樟(72.23%),6种凋落叶在不同干湿季节质量损失差异显著(P<0.05)。阔叶树种在旱季(MRS、SRS和WRS)的质量损失显著高于针叶树种。雨季(ERS和LRS)对6种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69.73%—89.68%)均明显大于旱季(10.32%—30.27%)。6种凋落叶在不同时期中质量损失速率差异显著(P<0.05),且6种凋落叶在雨季的质量损失速率明显高于旱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凋落叶质量损失及其速率均与降雨量和温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凋落叶质量损失与初始C、木质素含量及C/N、木质素/N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含量极显著(P<0.01)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亚热带地区森林凋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雨季,雨季温湿度的改变可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谭波张玺涛
关键词:雨季亚热带凋落物分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