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DA090117)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小飞檀传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德育
  • 2篇教育
  • 1篇德育发展
  • 1篇东西方
  • 1篇育发
  • 1篇社会关系
  • 1篇校本
  • 1篇逻辑
  • 1篇逻辑关系
  • 1篇公民
  • 1篇公民教育
  • 1篇公民身份
  • 1篇共同体
  • 1篇大德育

机构

  • 5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作者

  • 5篇王小飞
  • 1篇檀传宝

传媒

  • 3篇中国德育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定位、模式与启示被引量:2
2011年
公民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逻辑起点或价值定位导向。历史与现实证明,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在本质上应该指向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定位。权利与义务(责任)是个体与国家、社会关系的属性定位;公共与私人则是个体与国家、社会关系的范畴定位;公民教育是三者发生关系的媒介与确认。无论如何,公民教育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公民教育在逻辑关系上如此,历史发展的脉络与启示亦复如此。
王小飞
关键词:公民教育社会关系逻辑关系
当代国际德育热点与改革走向
2013年
校本德育变革反映了国际德育改革的共同方向:学校开始自主构建"自我"的特色德育体系,学生的个性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等。对国际德育改革热点的"冷思考",可以为校本德育的本土创新在形态、学生能力发展、课程方式、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发。
王小飞
关键词:校本
试论公民身份教育的实践模式——基于六国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公民身份教育的复兴标识着公民教育从自我向共同体取向认同的重要转变。从符号认同、国民认同到多元认同是公民身份教育演变的基本逻辑。英国的主动公民、美国的多元价值、德国的政治教养、法国的共和人权、韩国的国民伦理、日本的"好公民"培养体系,代表了参与型、权利型、责任型等公民身份教育实践模式的基本类型。六国模式中尽管存在特定的背景差异,但对于构建本土模式、专设国家课程、支持教学民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国特色公民教育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启示。
王小飞
关键词:共同体
内容优势:中国特色“大德育”格局被引量:4
2013年
中国特色"大德育"格局生动地诠释了中国智慧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政治与革命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清晰地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时代变革的轨迹。"大德育"格局内容体系的构成,是中国社会发展与时代变革的教育表现与迫切需要。
王小飞
关键词:大德育
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的比较与反思被引量:3
2014年
学校德育形态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都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或转型息息相关。古典德育中"德化与立德"的经典理论争论,奠定了东西方不同的公民德育实践取向,并影响了现当代科学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轮廓。虽然有争论,但从比较的视域来看,全球化时代东西方德育发展在很多方面存在共识:德育目标重视传统价值、德育内容强调核心价值、德育教学从灌输转向生活能力的培养、德育实施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开展等。从发展趋势来看,东西方德育在本土路径选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交集":个体发展的社会化、价值主题的多元化、能力取向的自主性、理论研究的折中性等。
王小飞檀传宝
关键词:东西方德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