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6003)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湛姚金苗刘德忠武文娟张新妙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操作条件对死端微滤膜通量的影响——温度、压力、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6年
- 采用标准孔径为0.1μm的亲水PVDF(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和0.2μm的PTFE(聚四氟乙烯)膜,研究了温度、压力、浓度等操作条件对BSA溶液死端微滤膜通量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压力和浓度对微滤膜通量有重要影响,通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压力上升到0.14MPR时,通量将不随压力变化,达到极限通量.在实验范围内(0.04~0.16MPa,18~30℃),对于去离子水,通量和温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通量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关系分别为1n(J/J)。=-0.0219T-13.993和1n(J/△p)w=1.9584△p+5.2834;对于BSA溶液,则在0.04~0.14MPa,20~30℃范围内,通量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关系分别为,F/JT=1n(-0.0045T^2+0.2309T)和1n(J/△p)=-3.5767△p+4.6277.溶液浓度增大,稳态通量下降;当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滤饼层厚度趋向平衡厚度,稳态通量将近似恒定.
- 王湛张新妙武文娟
- 关键词:通量
- 微滤膜通量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5年
- 对现有的微滤通量模型进行了阐述.首先是基于溶质微粒反向扩散或溶质微粒的横向迁移现象分别阐述了浓差极化类模型和力平衡类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次是基于溶质(或微粒)在孔内的收缩堵塞及在膜表面上的吸附或沉积特性,对堵塞过滤定律和Darcy定律及其发展过程分别进行了阐述.再次,基于膜表面上多种效应的协同作用叙述了集成模型的进展情况.最后展望了未来微滤膜通量模型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 王湛武文娟张新妙刘德忠
- 关键词:通量
- 微滤膜过滤过程中比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5年
- 压力驱动膜过程中的微滤是分离均相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随着过程的进行,将在膜表面上形成沉积层,过滤速率将随之下降.沉积层阻力的大小是衡量过滤难易程度的重要参数.比阻是确定阻力大小的基础.分别从微滤过程中比阻的分类、影响因素、定量测定三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
- 刘德忠王湛
- 关键词:沉积层可压缩比阻
- 微滤过程中滤饼比阻影响因素的研究
- 采用酵母悬浮液作为实验体系,选用0.2μm的聚醚砜(PES)平板微滤膜分别在自制微滤杯(200 mL,0.002 4 m,以压缩空气为推动力)和错流装置(用恒流量蠕动泵Masterflex来循环料液)上对影响死端微滤比阻...
- 刘德忠王湛张阳
- 关键词:错流比阻
- 文献传递
- 死端微滤牛血清白蛋白溶液膜通量的预测被引量:1
- 2010年
- 为实现对不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料液质量浓度和温度)下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死端微滤膜通量的预测,以训练步数、绝对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作为预测的衡量指标,并对所建立的3层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基本模型的内部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拓朴结构为3-9-1,学习率为0.05,学习/训练函数为traingdx,隐层到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logsig,该网络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膜通量预测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2.37%,相关系数为0.9960;优化的RBF神经网络的网络设计函数为newrbe,散布常数为400,该网络对BSA溶液膜通量预测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4.83%,相关系数为0.987 0.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优于RBF神经网络.
- 王湛席雪洁姚金苗宋胤赵珊珊王秀艳杨丽颖李文娟安坤张静储金树
- 关键词:通量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死端微滤比阻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在自制的死端微滤杯上,采用0.2μm的聚醚砜(PES)平板微滤膜,研究了死端微滤酵母悬浮液滤饼比阻随操作条件(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探讨了各操作条件对比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和温度都是影响比阻的因素,其中操作压力是显著影响因素,料液浓度和温度是一般影响因素,它们对比阻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75.31%、12.89%、11.8%;比阻随操作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料液浓度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和温度与比阻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16%,从而为恒压死端微滤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叶晓姚金苗王湛刘兴春刘德忠张虎李兆辉
- 关键词:比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操作条件对微滤膜通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在自制的搅拌死端微滤膜装置上,研究了不同搅拌速率(400、600、800、1000和1200r/min)、不同温度(20、25、30、40和50℃)、不同操作压力(0.04、0.06、0.08、0.10、0.12和0.14MPa)和不同浓度的酵母悬浮液(0.1、0.25、0.5、1、2和3g/L)对膜通量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标准化影响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为0.04~0.10MPa范围内,搅拌速率(ω)、温度(T)、操作压力(P)、浓度(C)对膜通量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各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搅拌速率>温度>压力>浓度,且各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9%、14.4%、12.9%和7.8%,同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膜通量与不同操作条件间的回归方程为:J=-1.804×10-7+3.149×10-5P+3.526×10-7T-2.573×10-6C+1.388×10-8ω,从而为搅拌死端微滤过程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 储金树王湛崔彦杰姚金苗
- 关键词:搅拌多元线性回归
- 死端微滤通量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5年
- 为了对死端微滤通量进行准确预测,介绍了死端微滤通量预测过程中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溶质和膜的相互作用,简要总结了死端微滤分离机理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死端微滤过程中通量的预测模型--堵塞模型和阻力叠加模型等,并简要评述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发展.
- 张新妙王湛刘美
- 关键词:通量
- 中空纤维微滤膜污染及阻力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选用0.1μm的PVDF中空纤维内压式微滤膜组件,在死端微滤工况下,研究了酵母(平均粒径5.3μm)和高岭土(平均粒径0.7μm)体系在浓度和压力变化时的污染机理及过滤阻力、膜渗透通量的变化规律性。通过恒压堵塞定律积分式的具体形式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及根据堵塞过滤定律计算的结果都表明:死端微滤时,酵母体系和高岭土体系均符合滤饼过滤机理。
- 武文娟王湛姚金苗纪树兰刘德忠
- 关键词:污染通量
- 死端微滤酵母悬浮液比阻的预测研究
- 首先设计了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表作为建模样本,其次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操作条件(压力△P=0.04~0.12 MPa,浓度C=0.3~2.0 g/L,温度T=20~40℃)的比阻预测模型...
- 姚金苗王湛陈德明储金树孙光民张虎李兆辉
- 关键词:比阻多元线性回归BP人工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