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BS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水华林经东俞昌喜叶丽香辛志明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接触式共培养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跨膜电阻及通透性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建立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采用SD大鼠原代分离培养获得BCEC和星形胶质细胞。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抗原后建立非接触式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测定共培养模型所形成的跨细胞电阻及荧光素钠的通透性。采用LC-MS检测6个化合物透过血脑屏障模型的通透性,并与文献报道的体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培养的BCEC多数为短梭形外观,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高表达因子Ⅷ;星形胶质细胞呈现具有细胞突起的典型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高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共培养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跨BCEC单层的电阻值为(373±41)Ω·cm2,荧光素钠跨BCEC单层的通透性为(0.34±0.14)×10-3cm·min-1,符合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要求。对所选6个化合物体内外透过BBB模型渗透系数的比较,表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2=0.7679,P<0.05)。结论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跨内皮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在体BBB的基本特性,可以用于模拟体内环境,进行药物早期筛选方面的研究。
- 张水华季龙凤马璟
- 关键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血脑屏障
-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局部毒性、免疫原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考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的局部毒性、免疫原性。方法家兔连续7d皮下注射rhIGF-1,末次给药后48h,对给药部位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豚鼠隔日连续3次腹腔注射rhIGF-1致敏,末次致敏后14d静脉注射激发,激发后密切观察过敏反应症状;体外试管法观察rhIGF-1的溶血作用;小鼠每周皮下注射rhIGF-1 2次,连续4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产生情况。结果皮下刺激性试验提示,rhIGF-1对皮下组织有刺激作用;全身主动过敏反应中阴性对照组过敏反应呈阴性,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过敏反应呈极强阳性;体外溶血试验不引起溶血反应;间接ELISA结果表明,给药1周,未见动物产生抗体,从给药2周开始,所有动物均产生抗体,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抗体滴度明显上升。结论 rhIGF-1对动物具有致敏性、刺激性、免疫原性,但不引起溶血反应。
- 张水华陈芯媛杨渐叶丽香林经东辛志明林菁俞昌喜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重组蛋白质类皮肤试验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