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40058)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俞光荣杨云峰丁祖泉牛文鑫王明鑫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生物力学
  • 3篇足损伤
  • 2篇应力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模型
  • 2篇韧带
  • 2篇韧带损伤
  • 2篇三维有限元
  • 2篇足底
  • 2篇跖跗关节
  • 2篇活动度
  • 2篇关节
  • 1篇应力分布
  • 1篇应力性
  • 1篇融合术
  • 1篇三维有限元模...
  • 1篇生物力学分析
  • 1篇前足
  • 1篇轴向应力
  • 1篇足底压力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6篇杨云峰
  • 6篇俞光荣
  • 5篇丁祖泉
  • 4篇牛文鑫
  • 3篇周家钤
  • 3篇袁锋
  • 3篇王明鑫
  • 2篇贾永伟
  • 2篇陈雁西
  • 2篇黄四平
  • 2篇胡孙君
  • 1篇朱辉
  • 1篇闵晓晖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足底主要韧带损伤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足底主要韧带损伤后足底压力及接触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7例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显露并依次切断足底跖筋膜、弹簧韧带、跖长韧带、跖短韧带,模拟足底主要韧带损伤。经电子万能试验机逐级加载至700N,利用F-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足底韧带损伤前后足底压力峰值及接触面积的变化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后足部位一直为压力峰值区,当足弓内在维持结构损伤后,前足压力增加,峰值压力位于第3跖骨头下;而足底接触总面积无明显改变。结论足底韧带损伤后,足底压力分布将发生改变,足外侧的应力集中,可能是出现临床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云峰俞光荣周家钤陈雁西袁锋贾永伟牛文鑫丁祖泉
关键词:足损伤韧带足底压力
Foot transverse arch instability following sequential ligament sectioning and screw reconstruction
<正>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foot transverse arch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contributed by the second metatarsal...
Xu Feng~1,Li Bing~2,Ding Zuquan~(1*),Yu Guangrong~2(Coulter Depart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China)
文献传递
跖腱膜对前足静力性维持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测量跖腱膜和足底其它韧带损伤前后前足的形态和足底压力改变,分析跖腱膜对前足的力学维持。[方法]7例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显露足底跖筋膜、弹簧韧带、跖长韧带、跖短韧带。经电子万能试验机逐级加载至700 N,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足底韧带损伤前后跖骨头位移的变化情况,通过F-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前足压力分布,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跖腱膜损伤后,前足各跖骨冠状面水平位移同损伤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矢状面纵向位移除M1外其余跖骨位移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1>0.05):M1、M2下峰值压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1>0.05),M3~M5下峰值压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1<0.05)。4条韧带损伤后,各跖骨纵向位移、横向位移及跖骨头下压力峰值同韧带损伤前及单纯跖腱膜损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跖腱膜松解不会造成足弓整体结构的塌陷,但将引起足部力学环境的改变,导致足部其他韧带结构的疲劳或损伤,出现远期并发症。
闵晓晖杨云峰俞光荣朱辉周家钤袁锋王明鑫丁祖泉
关键词:足损伤生物力学跖骨
足底主要韧带损伤对足纵弓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 测量尸体足纵弓主要骨结构的应力分布,分析韧带损伤对其应力的影响。方法 7例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显露足底跖筋膜、弹簧韧带、跖长韧带、跖短韧带,标记足纵弓主要骨结构。经电子万能试验机逐级加载至700N,利用静态电阻应变测试仪和微型箔式电阻应变片,测量足底韧带损伤情况下足纵弓骨结构的表面应力,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足底韧带损伤前,最大应力值出现在跟骨,其次是第三跖骨、第二跖骨,均为压应力;而舟骨、腓骨、胫骨主要表现为拉应力。不同足底韧带损伤情况下骨结构表面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底韧带损伤后,足纵弓骨结构的表面应力分布将发生改变。
杨云峰俞光荣周家钤陈雁西袁锋贾永伟牛文鑫丁祖泉
关键词:足损伤韧带
三种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在跟骨模型建立中的应用和比较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在生物组织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同组的序列CT图像,使用直接法、间接法和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思路分别建立跟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3种模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简单加载计算。结果直接建模法生成的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31386个节点,115646个单元,间接法生成的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22832个节点和15403个单元。直接与问接结合的方法所得模型包括13050个节点和46654个单元。3个模型计算结果表现为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局部有差异,并在应力大小上有较大差异。结论模型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材质赋予的形式对模型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不同建模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领域,为满足医学研究需求,认为两种方法的相互借鉴将推动计算生物力学的发展。
牛文鑫丁祖泉
关键词: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跟骨
第一跖跗关节和舟楔关节轴向应力下活动度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测量第1跖跗关节和舟楔关节在足部结构完整状态时受距小腿轴向应力下不同乎面的运动范围,了解其活动度,为临床诊治相关足部疾患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数据。方法利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对7个成人新鲜冰冻足部完整状态标本分别加载以0、100、400、700N垂直负荷并采集数据。通过数字散斑相关计算软件对由图像采集仪采集的原始灰度图像进行计算,最终获得第1跖跗关节在矢状面和水平面的转角位移以及舟楔关节在矢状面的转角位移。结果在700N载倚下,第1跖跗关悔欠状面转角位移仅为1.81°±0.63°,水平面仅为1.56°±0.59°,舟楔关节矢状面转角位移仪为1.09°±0.56°。结论第1跖跗关节以及舟楔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度,但仍属于微动关节,住轴向负重下活动度较小。
胡孙君俞光荣杨云峰黄四平王明鑫
关键词:足疾病跗骨足关节
人体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构建方法及其合理性的实验分析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为建立足踝生物力学数字仿真研究平台,应用逆向工程原理,通过对序列螺旋CT图片处理建立足部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和足底软组织的建模过程参考了大量解剖数据和标本实验结果,并巧妙地利用杆单元和壳单元使模型得到合理简化,又逼近生理状态。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7具新鲜离体标本进行实验,在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条件下,用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位移。实验结果充分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安全性。在与实验比较和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还证明跖筋膜末端联接在跖骨头上的模型更具合理性。
牛文鑫杨云峰俞光荣丁祖泉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
第四、五跖跗关节活动度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测量第四、五跖跗关节在不同平面的运动范围,从而了解其活动度,为临床治疗Lisfrane损伤时选择内固定还是融合提供参考。方法12例成人新鲜冰冻足部标本,在不同方向对第四、五跖骨头加载下用三维坐标仪测量活动度;然后固定第四、五跖骨,再测其共同的活动度。结果在500N载荷下,第四跖跗关节矢状面极限活动度为18.5°±2.5°,水平面为2.8°±0.7°;第五关节跖跗关节矢状面极限活动度为20.2°±2.8°,水平面为7.4°±1.7°;固定第四、五跖骨后,加载第四跖骨头时矢状面的极限活动度为14.5°±1.3°,水平面为2.3°±0.7°,加载第五跖骨头时矢状面的极限活动度约为14.8°±1.9°,水平面约为2.4°±0.8°。结论第四、五跖跗关节具有相当的活动度,远大于内侧柱,且活动具有协同作用,临床上应尽可能保留此两关节的活动功能。
胡孙君俞光荣杨云峰王明鑫黄四平
关键词:跖跗关节关节关节融合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