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502)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武桂珍吴守丽颜苹苹严延生胡寒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 2011年
- 王衍海王大燕胡寒雁王雷徐翠玲魏强武桂珍韩俊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风险评估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4
- 2011年
- 建国近60年来,虽然我国传染病防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除了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近年来我国还面临着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多发、常见传染病暴发、大流行的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 胡寒雁王衍海张瑶贾淑惠韩卫芳高云雪韩俊武桂珍
-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管理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假病毒检测系统的构建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性克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携带荧光素酶基因(Luc+)的HIV假病毒感染系统。方法利用长片段PCR技术分别扩增福建省HIV分离株LWJ前后半长基因序列,以pCR-XL-TOPO为载体构建HIV感染性克隆pLWJ。将Luc+表达基因片段替换感染性克隆pLWJ中部分env区序列,从而构建出携带Luc+基因的报告基因病毒载体pLWJ-SV40-Luc+。将报告基因病毒载体和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Luc+基因的HIV假病毒。将HIV假病毒感染293T细胞,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Luc+相对荧光单位(RLU)。结果以HIV感染性克隆pLWJ为基础,构建出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VSV-G/HIV假病毒感染系统,其所产生的VSV-G/HIV假病毒仅有单轮感染活性,被感染细胞中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加入病毒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建立具有单轮感染活性的VSV-G/HIV假病毒检测系统,为开展HIV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 吴守丽严延生颜苹苹谢美榕王惠榕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克隆假病毒荧光素酶
- 不同常用消毒剂对HIV消毒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各类常用消毒剂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核酸定量法及病毒细胞培养法,对存在于全血或血浆中的HIV进行消毒试验。结果核酸定量法试验结果,含有效氯3 000 mg/L含氯消毒剂作用5 min、有效碘含量为100 mg/L碘伏作用1 min、75%酒精作用1 min对血浆中的HIV灭活对数值>4.00,有效含量5 000 mg/L过氧乙酸作用20 min对全血及血浆中的HIV灭活对数值均≤2.00;对于存在于全血中的HIV含氯消毒剂的杀灭能力受到影响较大,碘伏类消毒剂也需增加较大剂量;病毒细胞培养法试验结果,有效氯100 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 min、有效含量100 mg/L过氧乙酸作用3 min、有效碘含量50 mg/L碘伏作用1 min、75%的酒精作用30 s、0.05%戊二醛作用5 min,对HIV的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核酸定量法与病毒灭活试验结果差异较大,前者是反映病毒灭活的间接指标,可用于快速筛选试验;后者是反映病毒灭活的直接指标,可作为最终判定。
- 陈路瑶吴守丽林立旺颜苹苹严延生
- 关键词:消毒剂核酸定量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gp41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通过其包膜糖蛋白(Env)介导侵入靶细胞。Env由受体特异性结合单位gp120和膜融合单位gp41组成。HIV-1的gp41分为3个功能区:膜外区、跨膜区和膜内区。膜外区是病毒感染时膜融合的主要结构基础;跨膜区通过疏水残基使Env锚定在脂质膜上;膜内区则表现多重功能,参与病毒的感染、复制、装配等过程。膜内区的功能由其特定的结构域或基序完成,包括3个慢病毒裂解肽(LLP-1、LLP-2、LLP-3)、含Tyr基序(Y712XXL和Y802W803)和双Leu基序(LL855/856)等。病毒诱导的融合过程中,包含Kennedy表位在内的膜内区发生拓扑学改变,表明gp41的3个功能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进展对了解HIV-1的感染、复制和致病机制,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姚茜茜吕钧叶荣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GP41功能区基序
-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意外事故风险模拟效果评价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下的主要污染风险,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立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墨汁模拟样本初步确定污染扩散范围及程度,运用假病毒作为模式病毒模拟实验室意外事故,通过RT-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样本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核酸含量,同时对污染部位进行现场消毒。结果在生物安全柜内发生意外事故时,重点污染部位主要位于以样本与台面的直接接触点为中心,半径15 cm范围内;手套表面是个人防护装备中污染最严重的部位;实验室内不同容器脱落时造成的污染多集中于实验员正前方60度角范围内,且溅撒范围、溅撒高度与样本量均呈正相关;现场消毒效果显示污染部位经75%酒精和/或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初步确定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时污染扩散范围及程度,用常规消毒剂能够有效地杀灭HIV病毒。
- 吴守丽余艳琼严延生颜苹苹谢美榕林仲
-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
- 感染性物质运输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感染性物质运输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输安全与否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通过对感染性物质运输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其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运输操作中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目前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感染性物质运输工作实践及现状,总结相关经验。结果:归纳总结感染性物质的概念,并对其分类、包装、运输提出要求,增强运输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结论:通过加强对感染性物质运输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相关人员安全运输意识,以保证感染性物质的安全运输及公众健康安全。
- 姜孟楠赵赤鸿李春雨卢选成武桂珍
- 关键词: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