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30018) 作品数:8 被引量:82 H指数:6 相关作者: 王丁 王克雄 郝玉江 李松海 郑劲松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江西鄱阳湖湖口水域船舶通行对长江江豚发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2年 江西鄱阳湖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重要栖息地,湖中栖息着约400头江豚。多年的观察表明,船舶交通是鄱阳湖中江豚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为了评估船舶通行对长江江豚发声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了解船舶通行期间及其前后江豚的发声和行为特征,作者于2007年6月27日—7月1日在江西鄱阳湖湖口水域采用固定被动声学系统,即安装在监测点(29°42′38″N,116°11′11″E)的一套水下声学数据记录系统,对周边通行船舶的水下噪声及江豚声纳信号脉冲事件进行了定点监测和记录,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和统计分析。在整个监测的109h中,声学记录仪共记录到船舶494艘,江豚声纳脉冲串信号13413个。船舶出现与江豚出现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r=0.029,N=6550,P<0.05);船舶出现与江豚相邻脉冲串的时间差为(49.1±62.8)s,并且小于60s的占72.9%,同时,船舶经过之前和之后,该时间差未有显著性差异(Z=0.370,P>0.05);当有船舶经过时,江豚的发声频次显著降低(Z=10.050,P<0.05),但脉冲串持续时间、脉冲间间隔变化不显著(Z=0.275,P>0.05;Z=0.119,P>0.05);船舶通行之前和之后,江豚的发声频次、脉冲串持续时间、脉冲间间隔的差异性均不显著(χ2=5.255,P>0.05;χ2=3.511,P>0.05;χ2=5.155,P>0.05);在船舶经过时,江豚对游动方向没有明显的选择性(χ2=0.861,P>0.05)。基于分析结果推测,在狭窄水域中江豚躲避船舶干扰通常采取"临时性"策略,而非长距离逃避。由于鄱阳湖湖口水域水道相对狭窄,尽管研究的结果表明江豚对船舶有一定的敏感反应,但是在相对狭窄的水域中,江豚躲避船舶的行为难以充分表现。另外,江豚对该水域中高密度航行船舶的噪声可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导致当遭遇船舶时,江豚的声行为反应不十分强烈。因此,建议有必要在不同尺度的水体中采用声学数据记录仪继续开展类似的观察,以进一步了� 董首悦 董黎君 李松海 木村里子 赤松友成 王克雄 王丁关键词:发声行为 长江八里江江段的江豚种群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10 2011年 长江八里江江段是长江江豚最为重要的栖息地之一。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在八里江江段先后进行了10次截线抽样法考察,调查了该水域的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考察总航程1 460.2km,发现江豚374群次。根据动物密度,将考察区域划分为上游水域(九江-湖口)和下游水域(湖口-三号洲洲头),分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下游水域的多次考察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67头/km2(范围:0.10~1.28头/km2,s=0.41)和1.75头/km2(范围:0.62~3.0头/km2,s=0.72),数量平均值分别37头(范围:5~71头,s=23)和52头(范围:22~78头,s=17)。八里江江段江豚常年平均数量约为90头,不同考察季节数量有所波动(范围:44~121头,s=24)。与历史考察对比分析显示八里江江段江豚仍处于下降趋势,但该研究未能在3年考察期内监测到统计学意义的种群变动情况。根据动物数量波动幅度和发生时间推测,江豚在汛期至汛末的过渡时期,可能存在一次规模为40头左右的动物迁出过程。面对日益严重的人类威胁,如挖沙、非法渔业、航运、污染和水面设施建设等,建议在该江段尽快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 赵修江 王丁关键词:栖息地选择 种群动态 鄱阳湖 长江江豚脐静脉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属齿鲸亚目鼠海豚科,是世界上唯一的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淡水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及其部分支流[1-3]。 王京真 姬伟 肖武汉 王丁关键词:江豚 体外培养 成纤维细胞 胎盘 中国海兽研究概述 被引量:14 2011年 我国对海兽的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为了回顾我国海兽研究的历史,总结我国海兽研究的进展,并展望我国海兽研究的未来,借《兽类学报》创刊30周年之际,作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积累,从鲸类、鳍脚类和其他海兽三个类群分别综述了我国海兽研究的进展。本文重点总结了我国几种代表性海兽的生态学、饲养与繁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声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进展。我们认为,我国在珍稀濒危淡水豚类的饲养与繁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声学等方面处于国际前沿地位。对我国海洋沿岸的海兽还缺乏系统研究,对珍稀濒危海兽的保护实践有待突破。 郝玉江 王克雄 韩家波 郑劲松 先义杰 姚志平 鹿志创 李海燕 张先锋关键词:海兽 Ethogram of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calves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 被引量:7 2010年 Underwater behavioral patterns of on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 calf in captivity and those performed on the water surface by two calves in semi-natural environment were focally followed and continuously recorded until one year postpartum to construct the ethogra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three calves could display diverse and active behavioral patterns; 2) soon after birth, patterns critical for survival appeared first; 3) playful and social patterns predominated the ethogram; 4) most of the patterns were alike across age classes; 5) most of the patterns appeared at the calves’ early life stag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re adaptively shaped by the aquatic and social life of this subspecies. 先义杰 王克雄 蒋文华 郑邦友 王丁关键词:CALF 长江江豚种群衰退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11年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生活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一种独特的淡水小型鲸类,1996年被收录为IUCN濒危物种。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其种群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种群下降速率约为每年6.3%。2006年考察发现长江干流中其种群数量少于1 200头,与15年前相比减少了50%以上。为了深入了解造成长江江豚种群快速衰退的机理,课题组从种群生态学、生物声学和种群遗传学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综述了该项目的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进行了展望。相关研究不仅能促进长江江豚保护生物学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深化对白鱀豚衰退和灭绝过程的反思,并为其他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借鉴。 梅志刚 郝玉江 郑劲松 王克雄 李松海 王丁关键词:种群生态学 生物声学 种群遗传学 截线抽样法在中国水域鲸豚考察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与改进建议 被引量:4 2011年 截线抽样法广泛应用于鲸豚类动物的考察。通过文献调查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本文从考察设计、野外考察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截线抽样法在我国水域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考察设计,提出了截线设计的建议。针对野外考察,主要从观察平台、人员配置、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几个方面提出建议。针对分析过程,介绍了使用R编程平台和Distance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简要过程。笔者期望本文的相关建议有助于促进我国鲸豚类考察方法的规范化。 赵修江 王丁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23种多氯联苯和1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被引量:20 2011年 开发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同时萃取水样中23种多氯联苯(PCBs),6种滴滴涕(DDT)和4种六六六(HCH),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对水样中PCBs、DDT和HCH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39~4.20 ng/L、0.06~0.15 ng/L、0.52~1.79 n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8.1%~109.8%、86.1%~105.5%和81.6%~107.2%。 董玮玮 郝玉江 王丁 徐盈关键词:固相萃取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气相色谱-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