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JC408)

作品数:14 被引量:305H指数:9
相关作者:郝明德臧逸飞上官周平张丽琼折凤霞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小麦
  • 4篇玉米
  • 4篇土壤
  • 3篇大穗
  • 2篇性状
  • 2篇养分
  • 2篇幼苗
  • 2篇增产
  • 2篇增产效应
  • 2篇施肥
  • 2篇穗型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籽粒
  • 2篇胁迫
  • 2篇轮作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光合特性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康学院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毕节学院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郝明德
  • 4篇上官周平
  • 3篇臧逸飞
  • 3篇王丽芳
  • 2篇邵瑞鑫
  • 2篇杨青华
  • 2篇折凤霞
  • 2篇信龙飞
  • 2篇鲍艳杰
  • 2篇张丽琼
  • 2篇王德轩
  • 1篇何晓雁
  • 1篇薛晓辉
  • 1篇郭贤仕
  • 1篇陈旭
  • 1篇许晶晶
  • 1篇谢永生
  • 1篇徐宣斌
  • 1篇李立科
  • 1篇柳燕兰

传媒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穗型小麦单穗及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过程研究
为探明大穗型小麦品系籽粒的灌浆特性,以8个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和多穗型对照品种(西农979)为材料,应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小麦品系和对照品种的单穗和不同穗位的籽粒灌浆过程及叶片光合速率(Pn)的连续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王丽芳上官周平
关键词:大穗型小麦籽粒穗位灌浆过程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在渭北旱塬的不同覆盖试验,对覆盖方式与小麦产量、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膜、秸秆-地膜、渗水地膜-秸秆覆盖地面后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以地膜全程覆盖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 971 kg/hm2,与无覆盖处理相比,不同材料和时期覆盖后小麦最高增产92.62%,最低增产23.16%;(2)地膜或者渗水地膜-秸秆全程覆盖地面,小麦产量显著高于休闲期覆盖;(3)不同材料覆盖地面后,小麦的农艺性状可以得到大幅改善,但在全程覆盖的处理中,小麦基本苗数下降。
薛晓辉郝明德李丽霞史培王缠军何晓雁
关键词:渭北旱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
长期轮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粮草(小麦-红豆草)、粮豆(小麦-豌豆)和粮饲(小麦-玉米)3种典型轮作制度对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制度及茬口年限可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连作小麦相比,实行小麦-红豆草轮作后,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较稳定,且其籽粒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指数均较高,可作为黄土高原生产优质蛋白小麦的轮作制度;小麦与豌豆进行轮作,豌豆茬后1年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较高,但豌豆茬后2年小麦籽粒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且多种必需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低于连作小麦,必需氨基酸指数比连作小麦低12.2%,营养品质较低;虽然粮饲轮作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较稳定,但其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平衡程度均低于连作小麦.
蔡艳郝明德
关键词:轮作黄土高原小麦蛋白质品质营养品质
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延收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光温资源利用及植株器官干物质运移的影响,为玉米延收增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金赛6850"为材料,分别设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5个处理延期收获(习惯收获后,每隔5d为1个收获期),测定在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时延收,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增加显著,延收15d,传统耕作千粒质量平均日增3.59g,产量增加1 334.7kg/hm2,灌浆速率为1.7mg/(g.d);延长收获提高了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延收15d,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有效积温分别增加了180.33和154.98℃,日照时数分别增加53.90和23.30h,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运移量以传统耕作最多,达10.06g,叶和茎秆的干物质对籽粒增重的贡献率较高。【结论】玉米适时延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因耕作和覆盖方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鲍艳杰郝明德杨小敏
关键词:春玉米增产效应
干旱对关中地区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以陕西关中地区7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替,抗旱性逐步增强,干旱胁迫下20世纪50年代以前品种五指麦、碧蚂1号比适宜水分条件下分别减产18.2%、38.3%,而90年代后品种小偃22仅减产2.3%。不同品种小麦收获前期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受干旱影响均有所下降,但旗叶胞间CO2浓度则表现为增加趋势,碧蚂1号、小偃22号花后各阶段旗叶气孔导度平均降低了5%、18%,旗叶胞间CO2浓度则提高了9%、8%,说明干旱胁迫下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并非是由气孔导度降低引起的。
陈旭郝明德许晶晶朱亚莉
关键词:品种更替干旱光合特性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生产力及养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粮草轮作中苜蓿产草量及其养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一年生最低,为8 763kg/hm2,3年生产草量达到最高,为12 020kg/hm2,4年生产草量为9 665kg/hm2,开始出现下降。1年生苜蓿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低,分别为218kg/hm2,11kg/hm2,105kg/hm2,3年生苜蓿对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23kg/hm2和185kg/hm2,比1年生苜蓿吸磷量高109.1%、吸钾量高76.2%;而4年生苜蓿对氮的吸收量最高,为351kg/hm2,比1年生苜蓿吸氮高6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质由15.60g/kg增至18.26g/kg,全氮由1.20g/kg增至1.50g/kg,碱解氮由64.74mg/kg增至88.02mg/kg;土壤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全磷由0.86g/kg降至0.76g/kg,速效磷由14.00mg/kg降至9.27mg/kg,速效钾由70.51mg/kg降至54.35mg/kg。建议在生产中施适量钾肥满足苜蓿高品质、高产量的需要。
折凤霞郝明德臧逸飞
关键词:紫花苜蓿产草量养分吸收
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轮作系统的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在长期轮作与施肥定位试验基础上,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轮作系统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以休闲地为对照,分析比较长期定位条件下苜蓿连作、玉米连作、小麦连作、玉米小麦轮作及粮豆3年轮作的土壤容重、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应用相关性分析及模糊数学原理对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除苜蓿连作土壤过松外,玉米连作、小麦连作、玉米小麦轮作及粮豆3年轮作土壤松紧度适宜,苜蓿连作土壤养分含量远高于玉米连作、小麦连作、玉米小麦轮作及粮豆3年轮作,苜蓿连作的土壤酶活性也较高。不论是连作还是轮作,长期定位施肥后的土壤松紧度、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休闲地。(2)苜蓿连作、玉米连作、小麦连作、玉米小麦轮作及粮豆3年轮作IFI分别为86.47、56.36、64.13、64.67、63.08,均显著高于休闲地(IFI 39.49)。苜蓿连作的土壤肥力水平显著高于玉米连作、小麦连作、玉米小麦轮作及粮豆3年轮作。(3)提出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时土壤容重的隶属度函数计算方法。因此,轮作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积累,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主要途径;不同作物及轮作方式对土壤的培肥能力不尽相同,与作物种类及其生长习性有关,在黄土高原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苜蓿连作对培肥土壤具有较好的作用;针对不同轮作系统采取适当措施,可提高不同轮作系统培肥土壤的能力;对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时,土壤酶活性转折点的取值及分级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达到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土壤的肥力水平。
张丽琼郝明德臧逸飞折凤霞
关键词:轮作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大穗小麦品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为给大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西农979为对照品种,对参加2009年度陕西省小麦品种预备试验和2010年度小麦区域试验的8个具有高产特征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新品系除单位面积穗数外,其他农艺性状均明显高于多穗型品种西农979;品系2036、2037、2038、2039和2040产量均高于西农979;在农艺性状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重与产量相关性较大,穗粒重和地上部生物量对产量分别产生较大的直接正效应和负效应;可通过协调大穗型小麦各节间长度和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来弥补大穗小麦分蘖成穗率低的不足。
王丽芳王德轩上官周平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
26年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86
2015年
研究长期小麦连作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以陕西长武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碱液吸收法和化学分析法分析了长达26a不同施肥处理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土壤呼吸之间的差异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长期施肥及种植作物,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高于单施无机肥的处理,土壤呼吸量也提高15.91%—75.73%,而施用无机肥对于土壤呼吸无促进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相关。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氮磷肥与厩肥配施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最好。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臧逸飞郝明德张丽琼张昊青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呼吸
磁场对低温胁迫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在4℃低温胁迫下,研究150和300 mT磁场强度预处理种子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预处理能显著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后苗期生长的影响,通过提高植株高度、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光合效率,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且150 mT处理效果较显著.150 mT磁场能显著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的伤害,增加玉米幼苗的高度,使根系表面积增加69%,根体积增加101%,根系活力提高1.72倍;幼苗根系干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增加0.61和1.56倍;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和净光合速率(Pn)分别提高了55.6%,44.6%,67.9%.300 mT磁场也可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对根系活力和增强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
郭振生信龙飞邵瑞鑫陈建辉苗丰冯一俭杨青华
关键词:玉米磁场根系光合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