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056)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树清张颖李凡龚敏李飞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树鼩
  • 7篇细胞
  • 4篇缺血
  • 4篇脑缺血
  • 3篇视网膜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养
  • 3篇网膜
  • 3篇局部脑缺血
  • 3篇光化学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视网膜MÜL...
  • 2篇内皮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海马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血管

机构

  • 9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作者

  • 7篇李树清
  • 4篇龚敏
  • 3篇张颖
  • 3篇李凡
  • 2篇李飞
  • 1篇李家立
  • 1篇刘跃
  • 1篇谢伯林
  • 1篇张敬各
  • 1篇陈静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树脑缺血后海马线粒体应激与神经元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光化学诱导树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及caspase mRNA含量的改变;探讨脑缺血时神经元线粒体应激导致海马继发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树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侧海马神经元CytC蛋白表达;低温差速离心分离海马脑组织线粒体和细胞质部分,western blot法检测其CytC的含量变化;实时荧光PCR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及caspase-9 mRNA。结果光化学诱导树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CytC于24h时由线粒体释放入胞质,而caspase-3、caspase-9 mRNA显著升高,caspase-3与caspase-9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光化学诱导树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应激,促凋亡蛋白Cyt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质,改变了空间分布,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是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张颖李树清陈静
关键词:脑缺血海马CASPASE树鼩
CsA对树鼩海马微灌流谷氨酸和钙所致线粒体应激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CsA)对树鼩海马由谷氨酸(Glu)及钙(Ca2+)引起微环境改变所致线粒体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行树鼩海马Glu及Ca2+微灌流,24 h后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低温差速离心分离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和胞质部分,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t C在胞内表达空间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caspase-3及caspase-9 mRNA的含量。微灌流Glu和Ca2+溶液后6 h于舌下iv CsA40 mg/kg BW,24 h后观察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树鼩海马微灌流Glu和Ca2+溶液后24 h,海马神经元Cyt C表达增强,而线粒体Cyt C含量显著下降,同时胞质部分可见CytC;海马组织caspase-3、caspase-9mRNA明显升高;微灌流后6 h静脉注射CsA组,海马神经元Cyt C表达显著减少,而线粒体Cyt C含量则显著增加,胞质部分未见Cyt C;海马组织caspase-3、caspase-9 mRNA降低。结论:海马微环境中Glu与Ca2+的大量堆积,可促进线粒体Cyt C释放,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而导致线粒体应激;CsA的神经保护效应可与其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导孔(MPT)开放,防止Cyt C释放及减少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有关。
张颖李树清刘跃
关键词:树鼩海马谷氨酸细胞色素C环孢菌素
亚低温后适应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机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后处理(HPC)对树鼩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神经元缺失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后适应保护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使脑温降低并维持亚低温(31-32℃)状态1h。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改变;计数海马神经元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后适应组海马CA1区VEGF表达在24h时增加而72h时明显下降(P<0.01);24h时神经元坏死减少,72h时坏死细胞增多,缺血侧超微结构呈现相同变化。结论:在脑缺血后早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直接发挥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亚低温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脑缺血的早期有明显意义,而在缺血的晚期则可能加重脑缺血的损伤,低温后适应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李飞李树清
关键词:光化学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同脑温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脑温(亚低温、常温及高温)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CA1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时脑温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皮层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维持脑温在亚低温(31~32℃)、常温(36~37℃)和高温(39~40℃)三种不同温度状态持续1h。于缺血后24h及72h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染色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不同强度。结果局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VEGF表达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其中以72h时31℃组VEGF的表达下降最为明显(P<0.01)。结论亚低温后处理将在脑缺血的早期发挥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增强VEGF的表达有关。低温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李飞李树清
关键词:光化学树鼩
体外培养树鼩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0年
龚敏
关键词:体外培养细胞原代培养树鼩技术方法
体外培养树鼩视网膜Mller细胞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建立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视网膜Mller细胞原代培养的技术方法。方法:将树鼩大鼠视网膜原代培养,换液时用胰蛋白酶流经培养面洗脱神经元。免疫组化和电镜鉴定分次胰蛋白酶清洗后原代培养细胞的纯度。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
龚敏
树鼩脑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纯化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旨在建立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Tupaia belangeri)脑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技术,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研究工作而建立体外模型。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置于4°C冰箱20min以损伤神经元,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分次贴壁去除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混合细胞在每次换液时用0.005%胰蛋白酶轻柔漂洗去除神经元。细胞长满培养瓶底面积约70%时,用0.025%胰酶溶液静置消化,至肉眼可见一层白色薄膜从瓶底脱落时终止消化,此白色薄膜即为AS层。AS传至第三代时,用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显示,本方法所得的树鼩脑AS的纯度可达98%以上。该结果提示,这种通过分次贴壁法结合差异消化的培养及纯化技术可获得高纯度的树鼩脑AS,为建立神经系统疾病新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打下了基础。
龚敏李树清李凡
关键词:树鼩星形胶质细胞纯化免疫荧光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
2011年
背景在研究视网膜Muller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建立Muller细胞的培养模型、获得高纯度的Muller细胞是基本步骤。目前使用的纯化培养Muller细胞的技术所获得的细胞纯度不够理想。目的建立一种获得高纯度原代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5只新生sD大鼠的视网膜经质量分数0.01%胰蛋白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然后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细胞扩增至大于6×10^5个时收集细胞,无菌条件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将细胞悬液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分选出来继续培养并传代,应用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培养和传代的细胞类型及纯度。结果原代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成功,其中混杂有其他类型的小细胞,生长缓慢,培养3周生长速度加快。用分次贴壁法清除成纤维细胞,经传代去除部分神经元,经流式细胞仪纯化后可获得细胞成分单一、体积最大的一批细胞。透射电镜下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大量直径8~10nm的微丝。培养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阳性率为100%。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Muller细胞进行分选是可行的,能够获得高纯度的视网膜Muller细胞。
龚敏谢伯林李树清李凡
关键词:MULLER细胞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局部脑缺血扩布性抑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树鼩局部脑血栓形成过程中,缺血对侧皮层白细胞介素(interluekin,IL)-8水平及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胶质纤维酸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改变,并探讨扩布性抑制(spreading depression,SD)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血栓性局部脑缺血,经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分别检测缺血对侧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灰度值及脑组织IL-8水平,并观察不同浓度IL-8对体外培养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脑血栓形成后72h缺血对侧皮层IL-8水平及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1),于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内加入不同浓度(0.1-1.0μg/ml)IL-8,GFAP阳性细胞数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方式增加(P〈0.01)。结论脑血栓形成后缺血对侧皮层GFAP表达的改变与IL-8水平升高所致AS活化有关,可能是引起SD的重要因素。
李树清李凡李家立张敬各张颖
关键词:光化学脑缺血白细胞介素8星形胶质细胞树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