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124)

作品数:16 被引量:120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珂陈国能彭卓伦邹和平李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核工业208大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北部
  • 4篇成矿
  • 3篇地质
  • 3篇断层
  • 2篇第四纪
  • 2篇玄武岩
  • 2篇找矿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2篇晚第四纪
  • 2篇晚更新世
  • 2篇网纹红土
  • 2篇花岗岩
  • 2篇活动断层
  • 2篇更新世
  • 2篇鄂尔多斯地块
  • 1篇地貌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武警黄金地质...
  • 1篇核工业208...
  • 1篇武警黄金第十...

作者

  • 10篇张珂
  • 6篇陈国能
  • 5篇彭卓伦
  • 3篇邹和平
  • 2篇马占武
  • 2篇侯卫生
  • 2篇李刚
  • 1篇刘修国
  • 1篇龚敏
  • 1篇刘玉亮
  • 1篇朱笑青
  • 1篇许志斌
  • 1篇唐煜昆
  • 1篇张承博
  • 1篇章桂芳
  • 1篇邱燕
  • 1篇何志美
  • 1篇刘忠厚
  • 1篇卿敏
  • 1篇庄文明

传媒

  • 9篇矿物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壳大规模熔融的成矿作用及华南的找矿战略被引量:1
2007年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绝大部分矿床形成于中生代的"大规模成矿"或"爆发成矿"过程(毛景文等,1999).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大规模成矿"或"爆发成矿"作用?……
陈国能
黔东南花桥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2007年
  黔东南地区有悠久的民采金历史(何立贤等,1993),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下江群、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白垩系.岩性为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岩系,沉积构造保存良好,时见原生滑塌及包卷层理,常见鲍马韵律,这是浊积岩地层的基本特征.矿区虽无大规模的火山岩出露,但有明显的火山作用迹象,各组地层中均有火山物质发现.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和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雪峰山的西南段.雪峰期构造运动基本奠定了区内北东向的构造格局.加里东时期区内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断裂带:北边为凯寨-高酿基底断裂带,南边为凯里-台江-剑河-启蒙基底断裂带,两条基底断裂带发生右旋剪切作用,强化了该区北东向构造格局(卢焕章等,2005;吴学益等,2006).燕山-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东西向构造和部分北东向构造作左旋运动,并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构造.在两条东西向基底断裂带间发育了多条北东向、北北东向剪切带和褶皱构造及北西向断裂(图1).……
许志斌朱笑青陈文一
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分带模型被引量:3
2007年
  晚白垩世是下庄铀矿田最重要的成矿期阶段,早、晚两次成矿作用(130~120 Ma和80~60 Ma)均生于石英正长岩(γξ3(1)>)固结期后.成矿热液主要是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致使断裂构造岩及两侧的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除硅化外,水云母化、萤石化、粘土化、方解石化等热液蚀变作用与铀矿成矿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矿体产于硅化破碎带内,但在断裂与基性岩脉的交汇部位常见显著富化.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常见的矿化类型是微晶石英型沥青铀矿、萤石化型沥青铀矿和粘土化型沥青铀矿,三者通常被认为不同类型的矿床(金景福和黄广荣,1991;金景福等,1992;Dawood,2004).……
彭卓伦陈国能张珂陈光明卢映新刘延勇
鄂尔多斯地块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杭锦旗玄武岩的Ar-Ar年代学证据被引量:32
2008年
在鄂尔多斯地块北部杭锦旗黑石头沟,于下白垩统砂岩之上发现了一层玄武岩。其SiO2(46.93%)较低而碱含量(K2O+Na2O=6.21%)较高,组合指数σ=8.0,含标准矿物Ne,属于碱性橄榄玄武岩。Ar-Ar激光阶段加热定年结果表明,该玄武岩具有126.2±0.4Ma的Ar-Ar年龄。年龄数据表明杭锦旗黑石头沟玄武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反映鄂尔多斯地块在早白垩世发生了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这与华北、乃至整个中国东部在早白垩世发生了较普遍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具有一致性。这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可能引起深部流体自地下深部上涌及在地块内部运移,为各种成矿元素的迁移、沉淀、富集和成矿创造了合适条件。
邹和平张珂李刚
关键词:玄武岩早白垩世鄂尔多斯地块
广东长坑-横江矿田成矿元素分带特征和成矿机理被引量:2
2007年
  围绕花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带是常见的地质现象.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自岩体顶部向上(向外),元素周期表中第四、第五周期元素的最大丰度带往往呈Mo-W-Cu-Zn(Pb)-Ag-Au-Hg的顺序排列(陈国能,1996;林小明等,2002;Chen,2007).这种分带规律在广东长坑-横江(南蓬山)矿田甚为明显.该区已知金属矿床(点)9个,其中金银矿床(点)3个,包括长坑-富湾超大型金银矿床、铅锌银矿床(点)2个、铅锌矿床(点)2个、铜铅锌矿床(点)2个、铜矿点1个.上述矿床(点)围绕物探揭露的横江隐伏岩体(重熔界面上方凸起部位)呈环带状分布,成矿元素自里向外呈现出Cu-Zn-Pb-Ag-Au的变化规律(图1).……
庄文明彭卓伦陈国能张珂
危机黄金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的思路、技术与方法——以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勘查突破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我国随着矿产资源短缺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证程度的持续下降、开发深部资源和寻找替代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发深部资源的直接对象是隐(盲)矿床,难识别矿床和已知矿床的超度延深部位,它是矿床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和矿产勘查的新内容.我国自建国以来对矿山已做了五十余年的勘查和开发,对上述三类对象有不少新认识,积累了勘查这类矿床的经验,特别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即"危机矿山项目"的实施,"隐(盲)矿床的预测找矿和深部勘探"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列为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以下以最近刚刚取得找矿突破的重度危机矿山一内蒙古毕力赫金矿为例,介绍我们在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时的思路、技术与方法.……
葛良胜卿敏袁士松唐明国邢俊兵郭晓东
重要成矿区带精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以江西城门山铜矿深部、外围预测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遵循"以矿找矿"和铜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套叠成矿作用的准则,以地球化学成矿成晕机制为指导,以勘查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及高精度的分析测试技术位支撑,在江西城门山铜矿深部及外围开展建立已知矿区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定量模型,建立深部成矿成晕机制与地表地球化学示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龚敏刘修国任利民王磊曾健年马振东
云南省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铅锌矿成矿特征
2007年
  个旧(西)花岗岩体因其东侧产有以锡铜为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而被诸多地学家所关注,以往其研究重点多以铜、锡矿为主,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其它铅、锌、铜、钼、金、银等多金属矿床(点)的关注甚少.随着滇南地区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和多金属成矿规律总结等工作的进一步加深,在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圈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异常,并发现了多处铅、锌、铜、钼等多金属矿床(点).综合矿化信息显示,岩体外围环形的多金属矿带是一个值得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矿集区.本文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铅锌矿床(点)的成矿规律进行探讨,为该区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及矿业开发工作提供线索和思路.……
覃文明何志美
珠江三角洲北部晚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新证据被引量:14
2009年
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广州和佛山之间的西淋岗,近来发现了被抬升、掀斜及断裂切割的晚第四纪地层,经初步考察,地层由老到新分A、B、C三层:A层下为白色中细砂,向上过渡为灰黑色粘土,总厚约50 cm,其下花岗岩已深度网纹红土化;B层为灰黑~褐红色砂与粘土互层,总厚约4 m;C层为浅桔红色粗砂~棱角状砾石层,层理不发育。A、B、C三层总厚大于10 m,其中A、B二层均向南倾斜,前者倾角约30°;后者倾角4°左右,B层不整合地覆盖在A层之上,两者沉积间断清楚;C层则嵌入A、B层中。A、B、C三层构成顶面拔河约22 m基座阶堆积。若与区域网纹红土及临近的西、北江阶地对比,B层很可能属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B层明显被NNE向广从断裂东支断层以正断层方式错断53 cm,错断进入了C层。断层上方的氡气测量值高出背景值近3倍。西淋岗南面的珠江三角洲平原见全新世泥炭层(D层),厚约2 m,含大量水松古木,覆盖在棕红色~灰白色薄层砂层之上,再下为深度网纹红土化风化壳。上述现象不仅包含了珠江三角洲断裂活动的信息,也留下了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古环境变化的记录,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珂陈国能庄文明彭卓伦侯卫生杨小强张承博邱燕刘延勇张献河邱善森胡文烨唐煜昆马占武张冬仔
关键词:活动断层晚更新世网纹红土
河流的竞争——以汾河与晋陕黄河形成演化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竞争不但存在于生物界与人类社会,在开放的地貌系统中,地貌发展也存在可以类比于竞争的现象。分布于吕梁山东、西两侧的汾河和晋陕黄河的发展演化即为其例。汾河与晋陕黄河都是吕梁山强烈抬升而诞生的"双胞胎",分别在吕梁山东、西两侧由北往南流入侯马-运城盆地。盆地水位是两河下切的侵蚀基准面。在经历了上新世宽谷、早-中更新世峡谷阶段之后,晋陕峡谷终于在晚更新世溯源沟通了北面的河套古大湖,因流量急增,源头加长,晋陕峡谷迅速深切、快速发展,在与汾河的竞争中"获胜",使汾河退居到支流的地位。前人关于晋陕黄河形成于上新世、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等3种不同观点实际上是晋陕黄河形成演化的3个不同阶段,并不矛盾。竞争导致后来居上,产生一因多果,使地貌发展复杂多变。大河不一定老,小河不一定新。地貌学研究必须开阔思路,切忌墨守成规,才能更好地认识地貌演化的规律和复杂地貌的成因,从而缩短接近真理的路程。
张珂
关键词:黄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